市城市管理执法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要求,努力提高精治、法治、共治水平,实现城市环境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强队管城”,提升善治质量
1.加强政治建设。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实处,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开展每月一次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参加“10×10”党建品牌创建和“十优十差”评议活动,19个科室、单位参加双评议;积极打造有特色、有实效、有内涵、有影响的“城管党建”品牌;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卢市镇彭家垴进行红色革命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学习强国”活动,带头讲党课,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作用;机关12名工作人员参加全省普法平台学习,全系统249名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强国”;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劳模、荆楚楷模张美平和获得勤政廉政好集体的市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办公室,形成学习先进典型的浓厚氛围。
2.开展能力培训。参加住建部、省厅组织的干部学习培训;局主要领导按照省住建厅要求,赴福建学习数字化城管先进工作经验;一把手带队到江西学习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处理先进经验;组织队伍学习《宪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它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法规知识。
3.整顿纪律作风。按照《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开展“服务企业提质年”、“双评议”及“四百”活动。压实干部单位责任链条,强化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分管领导的“一岗双责”和一把手责任,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
4.加强督办考核。建立科学、严格、高频率的督查机制,对城市管理工作成效开展全方位的督查,在具体的督查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督人与督事相结合,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10余个;督纪律作风与督管理效果相结合,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20余个;督主次干道与社区、背街小巷相结合,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50余个;督问题与督现场整改相结合,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20余个,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精细管城”,提升管理质量
1.市容整治精细化。 以“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为契机,开展城区环境大整治、城市容貌大清洗、城市空间大清理、违法建设大整治。一是实施“五清”管理。开展清理伸店经营、清理乱堆乱放、清理乱停乱靠、清理乱泼乱倒、清理流动商贩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整改通知书3568份,规范伸店经营4971处次、非机动车停放4405辆次,整治城区乱吊乱挂、乱堆乱放等违章行为1133处次,确保城区交通秩序、市容秩序的整体良好。二是整治渣土运输。对渣土公司加强监管,全面实行“三个两”管理,即“两证”、“两定”、“两不”。对合同到期的2家公司终止合同后,重新启动招投标程序,新增3家渣土运输公司。加强督导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工地冲洗保洁。共暂扣违章营运车辆32台次,教育放行27起,立案处罚5起,结案5起,清除无主渣土240处次。三是整治空间立面。重点对城区跨街广告、立面广告、楼顶广告、路灯广告及占道指示牌、遮阳棚、路名牌等有计划有步骤的拆除。拆除城区跨街广告牌21块,结束了天门跨街广告的历史;拆除到期路灯广告731块,新建改造的路灯一律不允许设置灯杆广告;拆除学院路等路段占道指示牌68块;拆除城区破损路名牌120块、遮阳棚85个、一店多招及破损广告183块,规范公旺大街大面积杂乱广告牌46块。对城区66条城市道路14039盏路灯照明和208处楼体亮化进行巡查检修,确保城市亮化设施完备。四是整治违法建设。制定出台了《天门市违法建设治理暂行办法》,组织宣传车深入社区进行全面宣传,落实了属地、社区、单位、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重点整治违法建设,2019年,巡查发现违法建设357处,拆除面积29049平方米。
2.环卫保洁精细化。持续开展“学习中卫经验、洁净城市环境”活动,城区道路实施“机械化洒水+高压清洗+吸扫喷淋+人工捡拾”的保洁模式,加强人行道、渠化岛以及绿化带间空隙段面的清洗,达到高标准、全覆盖,实现了环卫清扫保洁由粗放式向精细化作业的彻底转变。对城市公交站亭、邮政报刊亭、交通护栏、工地围挡、交换箱、路灯电杆、果壳箱、垃圾桶、指示牌等城市家具每周进行清洗。对城区66条主次干道全天候清扫保洁,对人行道、路沿石、渠化岛、绿化带、桥梁等进行清洗,消除污垢尘埃,洗出道路本色;对中心城区30余条人行横道及50个公交站台重点清洗;对临街面垃圾容器进行洗、刷、刮、抹,共计清洗脏污果皮箱200处,维修果皮箱80处,更换果皮箱60处,发放垃圾容器500个,确保市政设施洁净洁美。
3.城市绿化精细化。养护标准上,实行“五无”养护标准,即无杂草、无垃圾、无裸土、无缺株死苗、无病虫害的标准实施绿化养护;保洁管理上,公园广场卫生实行专人、专职、全天保洁,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品质要求上,对东西湖、陆羽故园和陆羽广场绿化进行全面升级,新增乌桕、栾树、朴树、红枫等色叶树种,共新增乔木162株,补植色块1053㎡,补植陆羽广场苗木130余株。投入2100万元完成老年大学绿化、状元路南延隙地绿化、东风干渠栈道更换工程、省园博园天门园、口袋公园等建设;启动竟东路北端游园、经十路游园2个游园建设;对钟惺大道、陆羽大道的绿篱灯进行维修、更换,确保国庆、军运会、天门国际马拉松等节日、赛事期间绿化美化、城市亮化。
4.城乡统筹精细化。一是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试点。结合2018年试点经验,2019年选取小板镇江台村、小板村、周杨村、姚胡村、大板村和黄潭镇新华村、七屋岭村、小木桥村、白龙寺村、水府庙村等10个行政村,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两个试点乡镇每个村建易腐垃圾沤肥池和临时存放点各1个,配生活垃圾分类巡检员1名;两乡镇共配置箱式分类运输车1台;村级临时存放点和运输车配收储箱各20个;村级每名保洁员配厨余垃圾桶2个,每户配分类垃圾桶2个。二是开展“十户联创”。每月组织村干部、保洁员开展村庄沟渠堰塘、田间地头等公共区域的垃圾大清理,包保干部、示范户带领一般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大扫除,巩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果。今年以来,各乡镇组织村级“十户联创”活动5000余次,上报活动图片5万余张,市级对各乡镇下发“十户联创”活动检查排名通报10期。三是推进城区垃圾分类试点。2019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46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竟陵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27个小区14958户开展试点,达到5个社区全覆盖,共建设垃圾收集亭65个,智能分类收集亭8座,配置居民分类收集容器558个,配备街道指导员1名,社区指导员5名,督导员60名;中心城区选择4所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四是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坚持每月对“两办一园”社区环卫保洁清运工作进行督查考核,每月对保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通报,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督促社区进行了整改落实。五是实施“擦亮小城镇工程”。以“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为契机,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全市投入2000多万元对五个小城镇开展镇容镇貌整治提标、试点示范。乡镇开展清“癣”、除“网”、治“四子”整治活动。
(三)坚持“依法管城”,提升执法质量
1.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天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细则》、《天门市城市管理“三在先、四不罚”制度》、《天门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天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天门市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考评细则》、《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审核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则》、《天门市城管执法人员着装管理规定》,对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处罚自由裁量权审核及法律顾问聘用等,同时将相关制度下发到每个执法队员手中。
2.落实四个坚持。城管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要做到:坚持穿着制式服装、佩戴标志标识;坚持从事执法工作时主动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过程中坚持语言文明和举止规范;坚持执法活动实行全过程记录。230名正式执法人员和150名协管员统一换置新式制式服装;执法人员全部办理执法证件,做到持证执法;新增80台执法记录仪、4台配套数据采集站和3台摄像机等执法记录设备投入使用,以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
3.转变执法方式。突出服务为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把“两学一做”与全省“强转树”专项行动相结合,一是开展说服教育。对城区流动摊点发放各类告市民书、整改通知书9000余份,办理各类审批件近200件,清理马路流动商贩9100余人次,纠正各类违章行为9000余人次,教育处理3000余人次;二是加强服务引导,设立便民服务点。我市城区设立孝子里北、罗马商城、马家垸路、南湖、曾家河、阳渡等6处便民服务点,为下岗职工解决生计问题,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三是严格执法,提供保障。规范执法行为,严格依法管理,全年办理行政执法案件70例,行政许可案件369例。
(四)坚持“为民管城”,提升服务质量
1.践行服务为先。按照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卫生环保、管理科学的要求,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建设环保、节水、节能、生态型公厕,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2019年方便市民如厕,将完成新建公厕8座、改建公厕10座。解决城区油烟污染问题,督促城区178个餐饮门店、53个行政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已有137个餐饮门店和49个公共机构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设备。解决个体商户泼到餐厨泔水的问题,抽调5名执法人员组成餐厨垃圾整治工作专班,对全市245家餐饮门店进行了统一收集处理餐厨垃圾的宣传动员。与湖北德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餐饮废弃物处理协议,由德胜公司提供城区泔水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服务。
2.回应民生诉求。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每天安排带班领导采用AB制方式负责接访,处理各类涉城信访工作,累计督导落实219件涉城网络舆情案件,督导落实493件涉城网络舆情案件;办理数字城管监督员巡查上报城市管理问题14006个、城管公众微信举报问题213个、视频上报1111个,立案处理15211个,应结案15182个,已结案14902个,结案率达98.16%;加强臭气治理,强化垃圾容器及中转站管理,及时对垃圾容器进行清洗或更换,做好中转站消杀除臭,改善周边环境;每月配发空气清新剂35瓶及喷雾杀虫剂35瓶。卫生填埋场库区采取安装幕墙式喷淋除臭系统,结合人工施药,减少作业面等措施进行臭气治理;对气体进行导排收集,进行综合利用处理。
3.优化营商环境。一是统一窗口受理。所有行政许可项目统一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实行了一个主体管理、一个窗口受理、一支笔审批。二是领导坐镇审批。在服务企业提质上下功夫,单位一把手每月到窗口坐镇指导,分管负责人每周到窗口坐班受理。三是服务提质提速。在服务企业提质上主动作为,建好政务服务平台,落实“最多跑一次”,精简、优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完善“一册指南、一窗受理、一站服务”链条式服务机制。审批时限由原来需要15个工作日的事项调整为5个工作日,原来需要7个工作日的事项调整为3个工作日。
二、2020年的工作思路
1.深化执法体制改革。
(1)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市管理涉城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城市管理相关工作。
(2)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明确城市管理执法职能,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做好行政处罚权移交后的监管。
(3)强化城市管理督办考核。建立科学、严格、高频率的督查机制,对城市管理工作成效开展全方位的督查,加强城市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良性发展;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导力度,真正将重点工作落实落细落好,加强对重点工作类案件的巡查、上报和跟踪处置力度。
2.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1)坚持“一路一策”抓管理。将市容管理标准,道路保洁标准细化到管理路段,将管理责任到执法人员和清扫保洁人员。保持市容整洁,无乱设摊、乱搭建、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堆放、乱吊挂晾晒、乱设广告,无出店经营、临街洗车、渣土抛洒等行为;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无渣土;保持各类设施设备的整洁、完好。
(2)突出城市顽疾。严控城区伸店经营,严查城市道路流动摊点、严管便民服务点(定标准、定地点、定时间、定规模、定纪律)。
(3)深度保洁城市设施。对城市公交站亭、邮政报刊亭、交通护栏、工地围挡、交换箱、路灯电杆、指示牌等市政设施进行常态化清洗。对城区垃圾中转站、环卫作业车辆、垃圾收集容器、公厕等环卫设施常态化冲洗、消杀和除臭。
(4)治理空间立面。加强临街立面的治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管理立面,及时督导破旧立面的改造;加强户外广告的治理,按照治乱、减量、提质、增公益的原则,对破损、变形的户外广告予以清理;增加公益广告的设置,确保城市“脸面”的干净整洁;加强城区架空管线的整治,推进强弱电管线入地;加强城市亮化治理,实施夜景灯光改造,美化城市空间。
(5)绿化美化城市。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对部分街旁绿地提档升级,对船闸、陆羽广场、钟惺大道、后壕等绿化进行改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持续开展增色彩工程,重大节假日期间摆放鲜花,提高城市景观观赏性;常态开展修补工程,重点对城区行道树补植、裸露土覆盖、公园设施设备维修等。
(6)强化数字城管。围绕城市管理考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案件的信息采集工作。对农贸市场的经营秩序和环境卫生类案件的信息采集由周边向市场内延伸;对小区和单位院落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信息采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升级改造数字城管,完善智慧环卫平台建设,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7)关注民生诉求。保护城市环境,解决居民诉求,持续开展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坚持开展城区餐厨垃圾处理,解决餐厨垃圾乱泼乱倒的污染问题。
3.深化城乡统筹治理。
(1)持续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开展乡镇镇容镇貌整治提标、试点示范活动,开展清“癣”、除“网”、治“四子”行动。
(2)持续开展“十户联创”。组织村干部、保洁员开展村庄沟渠堰塘、田间地头等公共区域的垃圾大清理,开展房前屋后大扫除和农村“清废行动”。
(3)持续整治薄弱地段。加强对城郊结合部、背街小巷治理,突击清理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
(4)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聘请第三方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检查与考核。
4.加快推进垃圾分类。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开展垃圾分类治理的重要意义,注重对典型事例的宣传曝光,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扩大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2)压实责任建示范片区。压实三项责任,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责任,管行业必须管分类的行业责任,多方配合协调的共治责任,建立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和示范村。
(3)完善设施保顺利推进。加快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生活垃圾、餐厨垃圾以及装修垃圾、大件生活废弃物等的资源化利用,确保垃圾分类治理顺利推进。
5.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1)坚持党建带队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教育,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转树”及“四百”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参加10×10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积极打造有特色、有措施、有实效、有内涵、有影响的“城管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2)从严治队促规范。组织全体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湖北省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细则》;严格落实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执行好“四个坚持”,即执法过程中要坚持依照规定穿着制式服装和佩戴标志标识、从事执法工作时主动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过程中坚持语言文明和举止规范、执法活动实行全过程记录;推行好“721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3)示范引领转作风。拓宽宣传渠道,加大深度新闻报道,强化与主流媒介的合作,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城管队伍中推典型、树标杆,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和城管队伍形象的正面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