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3-03427
分类
财政
发布机构
天门市财政局
发文日期
2023年01月16日
名称
2022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3年01月16日

2022年财政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3-01-16 10:00 来源:财政局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考验,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持续深入的秉持高质量发展原则,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持续推进预算一体化管理改革,兜实“三保”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培养清正廉洁作风,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财力保障2022年1至10月全市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720万元,同比增长2.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40392万元,同比增长2.19%;1至10月份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现将有关财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以全力保增长,着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积极应对经济大环境复杂变化的“新常态”,加强对疫情影响下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科学制定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确保收入总量、质量持续增长。一是加强税收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综合治税工作,推动涉税信息共享,切实提高征管质效。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收缴和核算管理,杜绝跑冒滴漏。2022年1至10月,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的非税收入44328万元,同比增长4.32%。三是积极开展存量资金回收。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 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 鄂政办发[2015]19号)精神,今年对全市2020年及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存量资金76339万元,极大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二)以全力促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按照中央和省里政策要求,综合运用减税降费、补贴、贴息、融资担保等措施,提振经济复苏活力,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一是严格执行预算,加强资金调度。围绕创新型县(市)建设目标任务,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技创新项目予以支持,2022年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8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1%。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推进“免申即享”。2022年采取“免申即享”兑现各项惠企政策性奖补资金累计7627.91万元,补贴资金拨付全部实行“免申报,零审批,资金直达”模式,资金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予以了拨付。三是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小微首贷奖补等普惠金融政策落实力度,支持援企稳岗、创业就业。2022年,对创业担保贷款按照3%的利率进行贴息,拨付贴息资金436.4万元;同时今年继续聚焦企业纾困,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促进企业走出低迷。按照要求拨付41家相关企业进行省重点企业贷款贴息资金,经省厅审核确认予以贴息的贷款金额为19830万元,拨付贴息资金达到199万元。

(三) 以全力优支出,统筹财力做好民生保障

坚持以保障民生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民生事业投入,促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2022年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合理调度资金,保障了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教育文体等各项民生支出。一是继续发放残疾人补贴,落实退役军人和就业补贴政策全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476万元,统筹适老化专项资金803万元拨付各类优抚对象人的抚恤补贴和节日慰问等资金6793万元,拨付各类退役安置经费328万元,安排服务体系建设和军人事务部门专项经费539万元等。筹集就业补助6687万元,支持人社部门制定2022年就业补助使用方案;二是推进健康湖北行动,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及时拨付疫情防控专项资金5612万元,抗疫特别国债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体系建设资金5226万元。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筹集基本公卫补助资金10194万元,并拨付补助资金4800万元三是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政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确保教育扶贫、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学生资助等资金落实到位。我市已建立了覆盖全学段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2022年教育总投入153018万元。同时2022年我市投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18879万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明显进展。

(四)以全力惠“三农”,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重点及省财政厅工作安排,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主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惠农政策落实。一是落实细化“三农”预算。按照突出重点、体现竞争强调绩效”的原则,市财政局编制了2022年本级支农支出预算方案,安排支农支出1000万元,着重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安排“衔接资金”预算投入26927万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落实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彻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确保了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做到“应补尽补,不漏一户”。2022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5879.32万元,受益农户29万户。三是积极完成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全市已完成832平台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下单采购652.81万元。四是以“共同缔造”推动共同富裕。积极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共同推动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 2022年对多宝镇郑场村、彭市镇邹张村、岳口镇七屋巷村3个试点村项目投资总额为1585万元。

五)以全力稳生态,坚决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响应国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并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2022年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资金1948万元。一是大力推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2022年,天门市积极与天门河上游荆门市、下游汉川市联系磋商,于8月份别与荆门市、汉川市签订了天门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通过各市乃至全省联动,进一步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二是认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依据市环委会和市攻坚指的工作部署,对照整改问题清单的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为各项督查整改工作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全力支持我市各项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稳步推进。今年,还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项工作的自查自评,接受上级的检查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

(六)以全力争创新,不断深化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财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狠抓财政管理,推进新时代财政制度建设,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全面实施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为全面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对2023年全市部门预算编制实施综合财政预算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收入统筹管理、全额保障人员经费、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非税收入收支彻底脱钩等。按照改革要求,审核后共压减支出152634万元,同比上年预算减少20899万元。二是落实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今年以来不断加强直达资金监管,确保直达资金按政策尽快拨付到位,充分发挥直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增强资金批复部门与资金使用单位的沟通交流,加大协调力度,优化直达资金拨付流程,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另一方面加大通报力度,形成倒逼机制,注重时间节点,实时关注资金预算分配进度,及时掌握资金支出情况,定期通报中央直达资金分配与使用进度,发挥通报促支作用,确保直达资金尽早尽快直达基层。2022年1至10月,上级下达我市直达资金指标278649万元,累计支出196004.91万元,支出进度70.3%。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99.8%。三是优化国资监管方式。理顺市国资委、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和管理职责,实行政府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和授权放权清单制度,明确出资人审批事项和授权放权事项。按省政府国资委工作要求,搭建国企监管平台,构建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监督工作闭环,实现对国有企业“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的实时在线监管。

(七)以全力转作风,不折不扣走准清廉路线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扎实实走好群众路线。一是狠抓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开展中心组学习、党史知识竞赛,组织人员到党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纪念等活动,增强了“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提高“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是狠抓组织纪律,转变工作作风。中心以开展“双评议”活动为契机,严肃制度纪律和政治纪律,对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岗位职责、上下班制度等重新进行了梳理修订、完善,先后与干部职工签订了党员干部禁毒、禁赌博抹牌、禁大操大办请客送礼等责任状,要求党员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集中形成了局内党组统一领导,政工科组织协调、机关纪委监督执行、各党支部各负其责,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财政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深化财政改革,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继续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落稳落实,支持打好疫情防控、经济复苏攻坚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全力助推我市加快建成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一)增收节支,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双管齐下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严峻形势,科学安排全年收入计划,提高收入风险管理,确保收入总量、质量双增长。一是科学系统的组织财政收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及优惠政策兑现力度,发展实体经济,巩固主体税源,培育后续财源。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土地出让金和其他政府性基金的征管清欠,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电子收缴工作。二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反对浪费、 厉行节约各项规定,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管理“三公”经费。严格预算约束,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加强支出票据审核,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三是加强绩效管理加快盘活财政资金存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标准化建设,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

(二)提质增效,经济建设“恢复”“重振”坚持不渝

一是发挥政策主导作用。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好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加快兑现各项涉企政策资金,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突出精准发力,用好产业政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支持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链条升级二是减轻企业负担,拓宽贷款业务受理渠道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加大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宣传力度,主动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发利用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用活财政贴息政策。是创新支持方向用好产业基金。围绕实体经济振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优化培育、推进数字经济、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重点支持领域,积极对上争取,帮扶重点财源,服务好大项目、大企业。运作好政府产业基金,转变财政资金支持发展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政策的杠杆作用,壮大本地优势产业。四是继续抓好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按照2022年省第三方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采购评价情况,提前谋划、早做准备,抓好2023年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采购人落实面向中小企业要预留采购份额,在采购文件中要明确项目面向中小企业或者对中小微企业给予评审优惠具体措施,支持中小企业进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等。

(三)定点瞄向,公共财政“生态”“民生”兜牢兜实

根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精神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民生支出和生态项目保障力度。一是完善统筹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健全财政主动配合保障机制,对支持共同富裕的有关项目及时主动地做好有关财政资金保障工作。二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力度,力争在2023年底出台初步协议。在污水治理和垃圾焚烧等项目建设上积极向上争取资源,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样板城市建设。三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集中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探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集成项目,推动农村环境优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支持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继续完善社会化投入激励财政奖补机制,支持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四是做好社保民生事业。健全医疗卫生保障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财政对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应急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统筹安排教育支出,全力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强化就业和困难帮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持续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

(四)推陈出新,财制改革“创新”“规范”协调有序

顺应新时代财税改革要求,按照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目标,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一是推进预算绩效数字化改革。认真做好各项数据归集工作,推动预算单位电子化支付全覆盖,为下一步全面上线做好前期准备。将绩效业务规范全面融入预算一体化系统,实现绩效全过程闭环管理。创新搭建数字化应用平台,使绩效数据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二是深化项目支出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对其他运转类项目和特定目标类项目,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规范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引导我国有企业优化资产质量,提升企业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效能。切实推进市场化运行,引导国有企业真正建设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全力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同时,强化考核晾晒,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拓展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夯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完善政府采购裁决机制,防范化解矛盾纠纷。

(五)正风肃纪,财政队伍“品质”“能力”统筹兼顾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强调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财政部门要注重内部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切实增强财政工作软实力一是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各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财政文化。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认真排查系统内廉政风险点,经常开展谈心谈话。提升干部职工自我革新的能力,弘扬"严谨、坚守、创新、奉献”的财政职业精神,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铁军升级版。二是加强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落实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对干部的工作能力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考察干部,注重在参与项目服务、助推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等重点工作中考察干部,为变革型组织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全面加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提升干部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鲜活性、激励性。三是优化人员配置,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进一步探索干部交流调整、挂职锻炼方式,完善《天门市财政系统工作人员挂职锻炼实施方案》、《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交流调整方案》,提高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