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 /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1-3158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天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 号
标 题: 关于天门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天门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27 18:55

    一、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指导组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从“按住暂停”到“重启恢复”再到“加快恢复”,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积极因素明显增多,就业民生较好保障,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1-6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8.65亿元,可比下降22.4%,较一季度收窄2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6%,4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6.3%,增速排名全省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4.1%,增速排名全省第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2.7%,增速排名全省第7;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7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2月份的4.2%逐月回落到6月份的2.9%;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1%,同比提高21.7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1。

    (一)全力以赴抗击疫情,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坚持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控体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清零行动”,强化封闭管理、交通管控,疫情蔓延有效遏制。坚持生命为重、救治为先、关口前移,全力以赴救治患者。3月13日我市转为低风险地区;3月20日在全省较早实现了确诊病例的全部“清零”。强化群众生活保障,抓好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妥善做好疫情相关善后工作,切实加强社会面管控,及时处置疫情期间各类突发事件和苗头性问题,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全力以赴纾难解困,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复工复产好于预期。成立企业服务组、企业服务专班、复工复产督导组,深入开展“送政策、送物资、送服务”行动,推动“省30条”“市45条”政策落地落实,及时解决企业融资贷款、市场开拓、人流物流受阻等复工复产难点堵点问题,着力提高企业复岗率、达产率、产能利用率,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截至6月底,全市“四上”复工企业585家,复工率为97.7%;到岗13.07万人,复岗率为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105,居全省第2位。上半年新增减税19500万元,新增降费5597万元;6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04.93亿元,比年初增加25.51亿元,同比增幅14.51%,综合年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近2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困难。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7.59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夏粮夏油获丰收,粮食安全有保障。生猪产能稳步提升,全市生猪存栏46.20万头,同比增长7.08%。“三大产业板块”持续发展,50个精品园创建成效明显。汪场半夏、蒋场菊花、黄潭西甜瓜等乡村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新格局。全市“三品一标”新增5个,总数达到4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计划建设面积10万亩,6.16万亩已完成招投标,3.84万亩已完成设计评审。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

    工业经济快速回升。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生产造成短期严重冲击,二季度以来运行态势逐渐趋向平稳。支撑指标持续向好。工业投资、工业增值税、技改投资、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52.7%、41.6%、14.3%、14.17%,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1、第1、第4、第8。支柱产业逐步恢复。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电汽配产值分别恢复到同期78.1%、60.00%、69.80%、68.10%,益泰药业、海大饲料、庄品健、稳健医疗、红日子食品、徐工环保等重点企业产销保持正增长。项目建设逐渐升温。润驰环保、卓尔医纺、卓尔医疗、宸华环境等36家企业、项目实现投产,鸿硕电子、振宇科技、莎丽卫浴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0亿元的益泰药业退城入园扩规迁建项目进展顺利。

    (三)全力以赴扩大需求,市场循环加快畅通。

    投资强度加力提升。连续组织全市拉练、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扎实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提速增效、重点在建项目补缺赶超和新开工项目落地“比晒晾”行动,推动177个重点项目、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特别国债项目加快建设。7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4亿,开工率和完成投资占比位居全省前列。100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复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入库5000万以上项目56个。全市大抓项目建设、推动疫后重振发展氛围逐步浓厚。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复商复市。围绕提振消费,开展“市长带货”“乐购天门”直播活动、“千万消费大补贴”家电促销、汽车展销会、“6.18”促销等活动,加快发展网络销售等消费新模式,释放消费潜力。1-6月,全市电商交易额172亿元,同比增长27.4%;网络零售额18.6亿元,同比增长32.9%。

    (四)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兜底工作不断强化。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大力推动就业扶贫。“点对点、一站式”精准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截止6月底,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2411人,已就业10861人,就业率98.5%。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全市23家企业48个产品85个品牌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湖北特色馆,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金额达4913万元,其他带贫市场主体销售达1.21亿元。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全市398个扶贫项目总投资6041.87万元,正在建设项目344个,已完工项目37个。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不停歇、网上招聘不打烊”活动,举办“网上春风行动”,通过网络招聘的方式,企业新招员工3295人。全面落实省政府稳就业“25条”,深入推进社保“免、减、缓、返、补”政策落实落地,共减免企业养老保险费3733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447.96万元,免征企业失业保险费141万元,发放稳岗补贴927.34万元。发放贫困人员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91.7万元。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全市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到132.2万。提高保障标准,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50元,城市、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60元、75元。加大困难群体保障力度,上半年共计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救助金8792.02万元、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220.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 1025.67万元、高龄津贴954.29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931.8万元,惠及困难人群350170人次,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33项整改任务、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74件信访件已全部整改到位,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50件信访件,已整改完成49件。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1-5月达标率为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推进垃圾分类工作,10个农村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城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0%。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稳步推进。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对13个重点推进类、34个示范提升类、77个整治促进类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分别按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已完成2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五)全力以赴抢抓机遇,重振动能不断增强。

    新经济加快发展。顺应疫情催生的新需求、新模式,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网上购物、直播带货持续火热。出台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初步谋划“新基建”项目59个、总投资220亿元。加快推进4G、5G基站建设,新获批4G基站24个,已建成5G基站227个。

    新动能加快汇聚。“十四五”规划编制已进入纲要文本起草阶段,26项专项规划同步开展。建立“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初步谋划储备项目469个,总投资6368.5亿元,其中重大工程项目53个,总投资2411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113个、总投资689亿元的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库。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沿江高铁天门段项目已经完成定测和钻探工作,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同时启动站场规划配套工作;武天高速公路城市圈环线高速至随岳高速段已完成可研报告初稿,正在编制相关专题报告;“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初稿;成功争取2020年新能源项目6个,获批总规模550兆瓦,占全省总规模的14%。

    新环境加快营造。高规格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5条”,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十必须十不准”,实化细化量化“店小二”服务标准。“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全程网办”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中92.6%实现网上办理,市县级事项减时间占比70.8%,市县级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95.9%。实行“一把手”驻窗,各部门负责人累计驻窗49次,协调解决各类涉企问题43个。实行投资建设审批全域代办,为196个项目代办工程报建、房产测绘、图审等事项228个。

    总体来看,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当前我市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基本稳定,上半年总体符合预期,二季度回升势头好于预期,为下半年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成果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应对,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在看到经济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快速扩散蔓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在上升,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一是疫情影响仍在消化。上半年,全市经济加快恢复,但GDP、规上工业、投资、消费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2.4%、27.6%、56.3%、34.1%,补齐疫情冲击造成的损失,尚需付出艰苦努力。二是市场需求拉动不足。民间投资恢复较慢,增速低于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在建项目库容不足以支撑下半年投资增速,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较慢。消费回补总体不足,限上企业拉动力薄弱。三是重点领域风险较大。稳就业压力大,新增岗位有所减少,需就业人员增加。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特别重大。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既定目标,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以保促稳、以稳促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尽心竭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不断健全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加强院感防控,严格预检分诊,强化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做好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冷链企业等物品采样检测。抓好学校、农贸市场、监管场所等重点部位防控措施落实。完善中高风险地区来天人员数据信息和收治“两个闭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项目。

    (二)尽心竭力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更大力度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省级和市级各项援企惠企政策,持续为市场主体减税、减费、减息。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缓缴政策,将阶段性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降低工商业电价5%等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一律延长至2020年12月底。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向企业让利力度。推动实施“金融稳保百千万”专项活动,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争取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超过40%。积极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帮扶企业通过技改、重组等按时实现升级转型。

    (三)尽心竭力深挖内需潜力。

    加快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谋划工作“一把手”工程,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及时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上台阶的好项目、大项目。坚持开展集中签约、集中开工、集中投产“三集中”活动和项目拉练活动,下半年,力争实现再签约项目100个,再开工项目100个,再竣工项目100个“三个一百”目标。推动实施《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县城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等落地落实,加快7个省级重点项目、22个市指挥部推进项目、15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进沿江高铁天门段、武天高速公路城市圈环线高速至随岳高速段建设“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开则开”。始终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专班跟着项目跑”的服务机制,用好债券、金融、土地、能耗、环评等要素保障支持政策,继续实行“四大家”领导领衔包保项目机制和“现场解难题、现场抓督导、现场晒成绩”的督办机制。

    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开展“商业消费疫后重振”半年专项行动,筹备2020年中国(天门)第六届蒸菜美食文化节,支持各乡镇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举办节会,力争实现“一镇一节”。组织和鼓励各大商圈商超、家电龙头、电商平台开展以旧换新、满减补贴、线上引流、线下让利等促销活动。实施“水乡园食品”蒸菜工厂化生产项目扩规工程,加快万达广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宜鲜天冷链物流园、吉源农产品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

    (四)尽心竭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聚焦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谋深做实纺织服装、医用防护、封装测试、模塑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节能环保8条特色、优势产业链。更大力度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改造,重点抓好35个投资过千万的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确保全年新增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家。大力推进“小进规”,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蔬菜、药材、瓜果、虾稻、水八仙等高效特色产业。高标准完成50个百亩精品示范园建设,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农旅结合示范区和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积极创建天门农业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活做优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引导电商企业集聚发展,新增16家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确保新增2个电商示范乡镇、5个电商特色村。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新增冷链物流企业3家,冷库总容量达到58万吨。

    (五)尽心竭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实施重点攻坚,确保剩余1241户、2839名贫困人口8月底前达到脱贫标准。坚持“四不摘”要求,加强脱贫监测户413户1174人、边缘户799户2397人的动态监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加快扶贫项目建设进度,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切实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将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向出列贫困村、脱贫人口倾斜。

    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事项,组织开展“回头看”和不定期抽查,着力巩固整改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推进天门河拖市断面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实施乡镇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完成2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启动天门老化肥厂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全面推进汉江禁捕退捕,如期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四清”目标。加快推进124个村美丽乡村建设。

    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加强对金融、政府债务、养老基金运行、医保基金运行、外资外贸等领域风险点的监测,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六)尽心竭力兜牢民生底线。

    围绕“重中之重”保就业稳就业。继续落实好中央、省、市保就业稳就业相关政策,全力以赴稳住就业创业基本盘。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招聘,重点落实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复退伍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切实做好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工作,重点监测好企业用工和外出人员返乡返岗等方面情况,实现员企无缝对接,精准扶持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落实好《天门市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继续扩面稳固提升社保基金支撑能力。严格落实好中央、省社保“免、减、缓、返、补”政策,切实按要求抓好服务和政策落实。维持基金收支平衡运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足额发放。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政策,做好留守人员、独居老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加强价格监测预警,继续做好生猪等重点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任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市管校聘”改革。加快推进健康天门建设,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全市各级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短板、居民养老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进程,确保按期投入使用。

    (七)尽心竭力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十必须十不准”,以弘扬“店小二”精神为抓手推动服务升级。全面实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加快实现工程报建“75、40、35”目标。推进“放管服”改革,有序建设“一窗通办”系统,实现自建系统与全省业务分发系统接入工作,推动生产许可事项“一网办理”、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持续推进全市数据共享建设,做到能共享数据必须共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确保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100%兑现、履约。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管”的实用质效。

    下半年,还将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盘点收官,进一步深化对“十四五”重大思路、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的研究谋划,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全力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天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擘画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