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5-07617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天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
2025年01月06日
名称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06日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06 11:16 来源:天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要务,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全力完成各项职能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亮点

1.主要指标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逐季向好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3%,较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领跑。1-11月同比增长10.2%,连续9个月排名全省第1,预计全年同比增长10.5%左右服务业加快发展元至10月,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0.42亿元,同比增长33.4%,排名全省靠前,在全省服务业运行会议上做典型交流;预计全年新进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前三季度-3.11%,排名全省靠前,连续4年获省节能专项奖励,累计1045万元(按照“十四五”时期-14%要求,2025年我市尚有10万吨标煤新增余量)。

2.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立完善35个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笔经费、一抓到底),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武天高速东段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天门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明年9月通车。江汉平原粮食物流园竣工投入使用。天门新区、高铁新城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西气东输三线天门下载点获国家管网集团批复。500KV变电站纳入国家电网“十五五”前期实施计划。随岳高铁天仙洪高速、天潜高速石家河文化遗址、地下盐穴储气、本科院校重大项目纳入《湖北省域战略规划》《仙天潜统筹规划》

3.资金争取再创新高2024年全年争取各类资金66.75亿元(市本级27.8亿元),其中2024年发行专项债24.62亿元;中央、省预算内项目13个,下达资金1.2亿元;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35.05亿元(市本级1.98亿元);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批5.88亿元(武天高速公路项目)。

4.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我市纳入全省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试点,被评为标杆城市在全省推广,并在上半年全省发改工作会议上,我委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农村能源革命试点进展顺利,新获批300MW新能源建设指标;在全市251个行政村完成充电桩建设,形成农村充电网络3公里“服务圈”,获省能源局通报表扬;全省新能源开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三库”体量超省布目标,目录库转储备库、储备库转实施库转化率分别达到40.2%、55.3%,均高于全省平均。

5.项目统筹作用有效发挥。项目投资服务中心统筹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出台《天门市政府投资统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招采流程,项目前期工作时间由最长4个月压缩至1周以内。建立有效投资项目生成机制,成立市投委会,深化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做好多方案、多维度的论证研究,项目生成更加科学有效。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全力扩投资,项目建设加速推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制定了项目投资三年行动计划、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谋划储备库、长期国债项目储备库、战略规划项目库、“三个十万工程”项目库等重大项目库。储备2025年建设项目378个、年度计划投资4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8个、年度计划投资380亿元。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热电联产、年产15万吨高端铝棒生产基地项目等8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313.3亿元,已入统41个,入统率46.6%。在建一批重大项目,全市在建在统项目358个(含房地产项目35个),投资余量256.4亿元。11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实物工作量89.87亿元,完成率118.9%。竣工一批重大项目,武天高速东段天辰风光互补、科苑生物101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2.全力强统筹,重大战略加快落实。一是以“双集中”为切入点推进就地城镇化。建立完善“五个一”(一组规划图、一套建设标准、一个指标体系、一项政策包、一本工作手册)工作模式,构建人口集聚、产业升级、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天门经验”全省推广。研究制定、推动落实就地城镇化“三个十万工程”三年行动方案,预计全年新进城农村人口、产业工人、学生4万人。二是完善市域战略规划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天门市战略规划》,形成“左右叠加、上下贯通”的规划体系,构建全市统筹发展“一张蓝图”和规划管控“统一平台”。聚焦底线共守、底座共筑、格局共塑,衔接融通天仙潜统筹发展规划。三是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提速。编制并实施《天门市融入武汉都市圈建设2024年工作计划》,26项工作清单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持续深化。2023年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数综合排名较上年前进一位。四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抓实抓好长江经济带高水平保护十大行动,调度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80项任务清单,着力实施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扎实推进张家湖系统治理、龙嘴河生态治理、团山矿生态修复、北湖-西湖-东湖生态补水等中省预算内项目建设。

3.全力抓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一是推动工业倍增。全力服务“五大”产业园建设,完成绿色循环产业园、化纤纺织产业园5个项目省级能评审批,获批能耗11.37万吨标煤。二是推动根植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入围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作为优秀案例入选全省县域2023年度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白皮书”。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牵头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通格微建成投产,宝昂新材料、彤辉智能科技年产值过15亿元,1-11月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5.3%。四是推动供应链平台加快搭建。制定2024年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完成纺织服装和农产品深加工供应链体系建设方案,“天门衣尚”供应链平台基本完成,再生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正在有序推进。

4.全力推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实施市场公平、政务效能、公共服务、要素配置、法治保障和政府诚信“六大提升行动”,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办理流程,推动93条“控成本”政策公示公开、直达快享,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58亿元,排查整治营商环境领域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13个。二是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推行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全市工商业电价均价同比下降5%,出台天然气惠企政策,两项政策合计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万元以上。

5.全力保民生安全底线兜紧兜牢一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82.5万吨以上。粮食物流园储备仓房竣工投入使用,2.85万吨储备粮存储安全。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倍增发展,庄品健年销售额预计达到15亿元。二是大力做好保供稳价。落实公办幼儿园保教费优惠政策,每学期为每学生优惠1050元。落实基层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为养老机构节约水电气开支20万元。推进殡葬服务收费改革,免除四项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三是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大力提升农村电网升级改造,110千伏天西变、110千伏龙嘴变加快建设,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西气东输三线天门分输站及联络线建设,双气源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二、2025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两高”建成通车,西三线并网通气,天门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市发改委将聚焦“四个上台阶”的目标要求、“一城四基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干字当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建议

按照“四个上台阶”的目标要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现实基础,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全国预计5%,全省预计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以上;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布任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二)重点工作

1.以重大规划为引领,绘制发展“施工图”。

一是加快规划编制。聚焦重点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做好“十四五”规划评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扣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水乡公园城市建设要求,加强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的“三个重大”研究,高水平编制“十五五”规划二是健全规划体系。加强与省域战略规划、仙天潜统筹规划等上位规划衔接,统筹市级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构建“左右叠加、上下贯通”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以一个规划体系指导实践,统筹发展,推动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天门篇章中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三是推动规划实施。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踪项目走,围绕“一城四基地”建设、天门新区建设、高铁新城建设、流域综合治理等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研究,制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抓紧抓实项目谋划储备,让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时间表”变“进度表”。

2.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推动发展“上台阶”

一是抢抓政策“风口”谋项目。全面对接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密切跟踪“两重”“两新”,聚焦建设水乡公园城市、打造“一主两新三支撑”产业体系、城市绿色低碳生态建设试点等重点,再研究、再谋划、再储备一批可申报、可招商、可落地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内重点推进盐硝资源综合利用配套产业园、天门港岳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引汉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氢能、算力中心、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研究。二是紧盯时间“窗口”争项目。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主动汇报、加快前期,分门别类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力争争取政府专项债40亿元以上,中央预算内资金5亿元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5亿元以上。三是聚焦问题“切口”推项目。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按照上年投资额5倍、3倍、2倍要求,充实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体量。继续实施项目投资三年行动计划,每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清单式做好项目建设调度,力争开工率100%、入统率80%、竣工率50%,新入统项目200个、投资规模200亿元以上天门新区、高铁新城、北湖绿色低碳示范、天门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3.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为抓手,打造发展“动力源”。

一是深入实施“三个十万工程”。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制定年度计划、项目清单,推动《“三个十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新进城农村人口、学生、产业工人3万人以上,更高标准打造全省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标杆城市。二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以加快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做好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力争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58%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根植性主导产业培育行动、产业集群“入区入园”行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公共平台增效提能行动、特色品牌擦亮添彩行动,加快打造纺织服装、再生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利用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四是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推动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突破性引进培育一批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研发设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新进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

4.以重大改革为牵引,厚植发展“新优势”

一是深化营商环境建设。聚焦降成本,切实帮助企业减轻经营负担;聚焦优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便利化、智慧化、增值化迭代升级;聚焦解难题,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获得感;聚焦畅循环,切实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聚焦促公平,切实以法治思维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是深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利用三个供应链平台,推进供需对接、降本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市级各类供应链平台年交易规模达到20亿元,服务市场主体超过1.6万家。三是深化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经济智慧为核心,推进生物质智慧供热、共享储能、渔光互补、风电、绿能示范村、乡村能源站等示范项目,加快实现全市100%绿电全覆盖,打造全国农村能源革命示范样板。

5.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守牢发展“安全线”。

一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市耕地面积250.47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221.66万亩以上。层层落实种粮面积,粮食产量82.5万吨以上。鼓励各类主体入市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强化储备粮管理,确保管理规范、质量良好。支持粮油产业发展,江汉平原粮食物流园18万吨浅圆仓项目开工建设,庄品健建成全省江汉大米头部企业。二是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加快推进500千伏变电站及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西三线天门分输站建成通气,加快地下盐穴储气库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国家战略资源储备配套产业园建设。三是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加强经济运行月分析月调度,防范化解经济领域安全风险。继续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相关工作,做好节假日价格监测。适时启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保障城镇燃气安全稳定供应。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