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答复
钟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已收悉,根据建议内容,我局及时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创新驱动。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50个,初步建成天门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天门现代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天门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天门市铭禾蔬菜种苗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芯创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研究院,其中现代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天门(武汉)离岸科技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达52%;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紧紧围绕五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今年元至8月共签约136个项目,金额561.29亿元;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华中、粤港澳大湾区、闽台地区等5个重点片区41个重点城市,组建了5个驻外招商办事处,下设21个驻点招商小分队开展驻点招商,积极收集项目信息,截至目前已收集项目信息70条;三是推动绿色发展。以市“十四五”规划为指南,紧扣“十四五”时期天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的“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对绿色发展的战略统领功能。编制《天门市新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天门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和《天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优化新能源发展体系,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双碳”目标任务的衔接;四是加快成果转化。“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天门分市场加快建设,科惠网天门分中心建设完善,通过建立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信息库,定期组织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30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3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达2家,其中,“工业污水处理中试基地”在省级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目前,全市共有100多家企业与30多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关于重培强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着力支持企业人才培养和扶持人才创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政策惠才。组织工作专班对2022年-2023年度实体经济引进人才申报的相关人员信息进行了逐一审核,并发放相关补贴,有助于推动我市柔性引才工作迈入新台阶。据统计,实体经济引进人才学位津贴和安家费已连续落实4年,2022-2023年度发放48人共997334元。通过实施实体经济全日制硕士博士学位津贴和安家费政策,有力促进了市场主体提薪稳岗、引才留才,受到了市场主体和民营企业人才普遍欢迎,对于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柔性引才。组织工作专班到我市重点民营企业调研、多渠道宣传,引导企业提出实际技术需求。经汇总、审核,已将6家民营企业的需求报送至省人社厅。目前,省人社厅已完成并下达企业需求与专家匹配表,其中我市共有3家企业匹配到相应的专家。人社部门将积极组织企业与专家主动对接,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及时到岗服务,并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服务。据统计,自2020年开启“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以来,已经连续4年组织该项活动,专家服务企业累计达32人次,为民营企业柔性引才28人;三是服务保障。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宣传,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高端人才申报,扩大政策知晓率。配合做好电子“楚才卡”新拓服务应用场所工作,督导相关部门建立“楚才卡”持卡者绿色通道,经过点对点落实,我市共有14名人才申报了“楚才卡”业务,经报送至省人社厅严格审核后,最终有8名高端人才符合申领条件(其中民营企业高端人才2名)。新设湖北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受理、协同办理”,设立专人负责,专人服务,负责沟通指导,答疑解惑,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下一步,将紧扣全年目标任务,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创新主体培育认定力度,加快布局建设创新创业平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天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9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