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 / 市教育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益事业建设 / 教育 / 职业教育信息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3-00938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天门市教育局 文 号
标 题: 天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年)
天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2年)
发布时间:2023-01-10 17:02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2022年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优化布局结构,创新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天门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发展概述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全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即1所公办中职学校——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天门市学院路特1号;1所民办中职学校——天门市行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天门市南洋大道21号。

2.师生规模。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招生规模6000人,现有在校生5206人,毕业生1603人,招生普职比6:4,在校生普职比7:3,学校师生比1:16,学校现有教职工394人,其中专任教师319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18人,楚天技能名师6名 ,“双师型”教师113人。

3.专业设置。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设有专业17个,构建了医药卫生类、文化教育与社会服务类、制造类、商贸与物流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群5个。现有“3+2”(中高职衔接)专业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市(校)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

(二)办学条件

1.硬件设置。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建筑总面积达1.29万平方米,校内实训设备总值2509.28万元。目前共有31个专业实训基地。校内有烹饪专业实训室、智能制造装备实训室、学前教育等多个专业实训教室。

2.固定资产。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固定资产3.3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0.48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94545元,图书12万册,电子图书4810GB,建成80个专业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200多个。

3.办学经费。2022年,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生均经费已累计拨款8177.6万元,同比2021年生均经费拨款5985.5万元,增加2192.1万元。


第二部分  学生发展


(一)立德树人

1.思政育人。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开展道德讲堂,通过生动活泼的德育手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通过校园文化、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行合一,促进“三全育人”机制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实践育人。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组织开展安全主题月和法制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志愿者走上街头、社区、广场,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范金融诈骗”“防溺水”“防艾滋病”“安全法制教育”“法制大篷车进校园”等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志愿者,配合公安、文化、国安、综治等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及校内进行安全督查,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能力。

3.文化育人。围绕“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文明风采活动组织,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着重培养青年学生丰富的知识和过人的才能。全年开展了“2022社团文化建设”““‘书香迎盛会•荆楚谱新篇’全民朗诵大赛”“增强凝聚力团建暖冬日”等10多种类型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社会影响力。

(二)学习成效

1.在线教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狠抓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天门市产业发展需要和校企合作论证,以及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的专业需求发展,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生源特点调整课程设置、结构与内容,实践课占总体课程比重达61.84%。本学年共开设课程246门(含公共选修课和自主学校课程),计划总课时27890学时。公共课占开设课程总数的38.92 %,专业基础课占开设课程总数的30.61%,专业课占开设课程总数的30.47 %。学生的实践教学采取“三段式”模式(新生见习性实习、核心课程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目前,已全部完成 2020 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2.技能培养。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大校内竞赛的组织力度,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教学情况多渠道开展学生的技能比武,形成崇尚技能的校园氛围。5月份,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举行校内技能大赛,参与比赛学生296余人次,其中97人入围决赛。11月底,组织开展了首届电子商务直播技能大赛,共11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 9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入决赛。组织参加2022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暨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教师彭丽君、唐四红、李文莉、赵梦丹、程欣、王志等荣获三等奖。

3.学习反馈。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学生文化基础课合格人数4870人,合格率93.5%;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3438人,合格率77.72%;专业技能合格人数4810人,合格率92.4%。

(三)素质培养

1.社团活动。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有文学社、记者团、茶文化等15个学生社团,参与社团学生948人。开展了“篮球联赛”“举办诵读党史分享会”“天门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纪念青春,祝福未来”“2022年社团文化节”“‘书香迎盛会•荆楚谱新篇’全民朗诵大赛”“增强凝聚力团建暖冬日”“社团展演活动”“禁毒宣讲活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团史展览等各种类型的活动。

2.体育美育。推进体育课程深度改革。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一项体育爱好伴随一生”的培养导向,将体育课改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营造校园体育活动氛围,在满足体育教学108学时及20项专项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体育》教育改革分四个部分进行:基础教学和体能测试、集体专项活动、自选创新活动、体育竞赛项目。按照年度竞赛计划,以校体育教研室为主成立各体育项目竞赛队,在省级、市级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现有体育专任教师13人,美育专任教师22人。

3.创新创业。为继续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品牌工程,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运行机制,完善“三全育人”的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行业特点明确了“德高技强”的目标。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建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自选课程”职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人职业规划,拓展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促进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将“工匠精神”培育列入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评价,实施学分制考核,建立融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于一体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依托就业指导中心,组建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四)就业质量

1.就业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等丰富多样的课程,强化就业创业管理,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回访制度,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应届毕业生1603人,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其中对口就业(升学)1425人,占比88.90%,直接就业占11.10%。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满意度达到96.5%,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满意度达到98%。

2.升学情况。全市通过职教高考升学1425人;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共计558人,其中成人高考报名117人,网络教育240人,自学助考201人。


第三部分  教学改革


(一)专业建设

1.专业布局。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天门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学校开设医药卫生类、文化教育与社会服务类、制造类、商贸与物流类、电子信息类5个专业群和护理等15个专业。

2.品牌特色。组织开展了“3+2”联合试点培养专业和省级、校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遴选工作。学校现有“3+2”(中高职衔接)专业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市(校)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

(二)三教改革

1.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注重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2022年,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强9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建立校内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在职学习为主,脱产学习为辅,专业对口的原则。2021至2022年度参加校内培训15天以上的46人,参加各类大赛32人;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力度,2022年参加国培、省培30多人。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本年度年聘请企业兼职教师8名,引进各专业人才47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24名。

2.教学管理。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和《天门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要求,建立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运行制度、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度等三大体系。加强学籍管理、日常教学管理、考试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环节,确保教学运行高效平稳有序,杜绝重大教学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数字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3.教研科研。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标准制定、教学实施等方面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以教学诊断改进为抓手,各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将知识、技能、态度协同发展融入课程,各课程、技能训练的内容符合行业发展的要求;注意课程开设的先后之间衔接有序。  组织开展2022年校级课题组织立项答辩工作,经专家评审28个校级课题通过立项。全年共发表论文66篇,参编教材19本,省级及以上课题立项23个。

4.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控制”,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教师教案、课程授课计划表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目标系统。采取“常规教学检查、专项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信息反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体系。认真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督导评教、院部自评,以及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教学检查等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活动,收到显著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

1.数字校园。2022年,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办公信息化平台使用,基本实现校园一卡通功能,增强校园网络安全保障,启动了数据中心、教学诊断与改进平台建设、制定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方案,同时,利用VR技术构建“行走课堂”,激发思政学习更加有兴趣和学习热情。利用智慧黑板和电子班牌,改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环境;更新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实体卡、虚拟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且支持线上充值,打通了食堂、超市消费、宿舍门禁、热水使用等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消费与生活;对超融合服务器进行了增容采购,加强了服务器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

2.校园建设。市委、市政府总投资5.29亿元建设新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项目占地204亩,办学规模6000人,将新建教学实训用房、综合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风雨操场、地下停车库、人防工程等,总建筑面积为112500㎡。该项目规划方案已于4月6日通过市规委会,目前,规划红线已划定,现场勘测已完成,正在建设校园围墙,同步进行施工图设计,优化建设方案,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3.融入教学。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加快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开发一批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通过教学培训,学校已拥有备授课模块,集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于一体的全流程云智慧教学服务体系,教师也能够充分的利用数字化设备去引导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第四部分  校企合作


(一)产教融合

1.产教融合型企业。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引企入校”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陆明照明在学院实训基地建立生产车间,由企业引进生产线,实行产学结合。天门职院与天瑞电子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与武汉天马等公司进行深度合作,签订了“徐工班”“天马班”冠名的订单班,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政校共建、校企共建关系。

2.校企协同育人。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继续坚持做好“微宏动力”订单班工作,积极开展订单班工作,学生进校便签订就业合同,聘任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管理,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到企业实习,对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有效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在保持与上海亚湾酒店和华泰、君佳等酒店、茶经楼博物馆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香港唐宫投资、万里茶道研究院等企业的合作共建;医护专业一直坚持与中南医院、省妇幼等十多家大中型医疗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加大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天门市中医院在护理、农村医学等专业在教学上的合作,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无缝对接。全年,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8份,订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学生800多人。

(二)实习实训

1.实习实训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中职学生实习的有关规定,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职学生实习生管理制度》《中职实习工作应急预案》《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实习生每天顶岗实习不超过8小时。建立健全实习生保险制度,全方位保障实习学生身心健康和技术技能稳步提升,做到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企业称心,有效促进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2.基地建设情况。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有31个设施齐备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200多个合作稳定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安排实习学生到天门市华幼幼儿园、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天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益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5家单位实习实训,优先服务本地企事业单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先后组织1600多名毕业生赴武汉、东莞、惠州等省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实习,加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三)赋能提质

目前,我市实施1+X证书试点学校1个,即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涉及“失智老年人照护”“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界面设计”“数控车铣加工”4专业,其中,“失智老年人照护”考核点,并顺利通过评价组织审批,被认定为地市级考核站点。全年培训学生500人,参与考核学生400多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58人。


第五部分 学校党建


(一)管理体制

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全面加强责任体系建设。根据省委高校工委、市委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坚定信仰”专题学习和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规矩意识,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组织建设

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设有党支部1个。近三年,共有10余名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教师党员多名。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学生中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三)思政教育

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巩固师生思政教育主阵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做实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官网、“三微一端”媒介作用,加强学校各类互联网群组监控和舆论引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实施课程建设信息化工程,探索蕴含思政元素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融合,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2022年学校有思政课教师23人,其中7名教师在研的“课程思政融入护理专业人体形态与结构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省级课题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人体形态与结构》、《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库已基本完成,2名教师公开发表与“课程思政”有关论文。


第六部分  政策保障


1.政策引领。为加快全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天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中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精神,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突显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2.项目推动。开展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开展特种作业培训、创业培训、复员退伍军人培训、保育员培训等,有358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2年,全年培训2174人次,职业培训项目数达16个,培训创收金额为109万。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参训人员达771人,特种作业培训及考证838人,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认定358人(含技师培训44人),叉车操作培训191人,复员退伍军人的培训16人。

3.经费保障。2022年生均经费已累计拨款8177.6万元,同比2021年生均经费拨款5985.5万元,增加2192.1万元。2022年初生均经费预算拨款2500万元,图书馆项目建设资金1531万元,其他财政拨款4146.6万元。将职业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按照中职每生每年8000元、高职每生每年12000元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保障了职业教育发展。实行中职助学政策,发放2022年春季国家免学费3514人,共计351.4万,助学金360人,共计36万。国家奖学金6人,共计5.4万;2022年秋季国家免学费3820人,共计382万,助学金386人,共计38.6万。


第七部分  服务贡献


1.服务国家。一是调整专业设置。健全专业设立与预警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全市招商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市场导向,对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专业设置进行重新指导和调整,专业与企业用工契合度明显提高。二是组织党员下层。组织20多名党员师生下沉社区,服务内容包括疫情防控、文明劝导、防汛减灾等,服务时长超过4000小时,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落实责任、关口前移、多措并举、严加防控,织密织牢防控大网。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做好常态化下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不反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服务地方。去年以来,教师曹克强、毕文俊、罗社民赴十堰市张湾区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工作队深入基层一线,因地制宜开展农副产品代销和电商培训,帮扶农户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0.49万元。发挥学校茶文化专业特色优势,开展校地合作,建立茶产业工作室,发动各方力量共同优化当地种茶产业链,积极挖掘“百年老茶”人文历史底蕴,帮助种茶村民走向致富道路。秦家坪村获得2021年度 “先进村”称号。

3.服务市场。立足江汉平原及天门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格局,面向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相关产业群人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金融管理、文化教育等方面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4.服务终身学习。扎实开展社区教育。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作为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市人社局就业培训基地和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建委、市卫健委等部门设立的定点培训考试机构,及时掌握社会对技能型人才使用和培养的需求信息,采取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进乡镇、进企业、进医院,充分发挥培训资源丰富,培训种类繁多的优势,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常年开展各类培训、考试业务,并承接各级各类单位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全年累计培训近3万人次。二是稳步推进继续教育。2022年,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开展送教上门,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共计558人,其中成人高考报名117人,网络教育240人,自学助考201人。全市技能高考升学975人。


第八部分  特色创新


1.实施“1+X”证书考试。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紧密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1+X”技能培训考证中做好学生专业考证服务,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已经获得失智老年人照护(中级)、界面设计(初级)、业财一体化(初级)、数控车铣(中级)、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老年康体指导职业等级证书(中级)、数据采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数字营销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机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 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11个证书的考试资格。

为保证各个技能的有效开展,学校每个等级证书安排3-5名专业教师参加举办机构组织的师资和考评员的培训。目前,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11个证书均已具备配合和考试的能力。

2.加快特色专业建设。护理专业是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规模最大的专业。学校在坚持医学职业教育规范化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和护理资格基本技能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做到“传统教育”加“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充分考虑“情景模拟教学”;力争达到即学校和医院深度融合育人,做到学校有仿真模拟病房、急救中心、监护中心等实训教学场地,医院有示教课堂、病例分析及标准病人教学项目,双平台互融互通;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按照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相关管理文件要求,建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和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年招生规模稳定在 500人以上,形成特色鲜明的“岗学轮训、螺旋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交替进阶”教学组织模式,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是天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最具特色的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学徒制方式进行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就在全球最大的茶文化博物馆“茶经楼”上课,这个教学过程面向社会开放,教学过程即是工作环境,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生产和工作过程,实现教学与工作一线无缝对接。


第九部分  挑战与展望


(一)面临挑战

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六条提出“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指出“要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这对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等相互融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2.办学格局面临的新形势。《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八条提出“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指出要“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来自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对中高职招生、就业等方面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二)发展展望

出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国家“职教二十条”等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出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等提出更新、更高、更好的要求。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加快推进我市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天门市教育局  

2023年1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