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答复
李四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吸引在外就业人员返乡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就涉教育局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您从给予返乡就业人员子女相对优惠的入学政策、协调学位设置、均衡师资配比等方面对提升返乡“引力”提出了宝贵建议,感谢您对天门教育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天门市教育局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优质资源,全面凸显优质教育中心各项功能,以推进“十万学生进城”为抓手,促进城市和产业集中发展,助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是保障城区学位供给。主动适应城镇化进程需求,强力推进城区学位扩容工作。近5年新建和改扩建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6所、新建幼儿园和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10所,新增城区公办学位3.7万个。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民办中小学3所,新增学位2万个。新建实验高中、楚华高中,扩建陆羽高中,撤并4所乡镇高中,新增城区高中学位8200个。新建职教中心、行知学校等,新增中职学位1.2万个。7月份各校招生数据显示,城区义务教育学段和高中学段共有在校生8.4万人,比2023年增加4565人。幼教段有在校生1.15万,职校段有在校生1.28万。“十万学生进城”目标已超额完成。
二是统筹城乡师资调配。渐进式推进规模过小、布局不合理的“小散软”村小和初中整合提质,及时统筹调整城乡师资配置,精准开展教师招录、引进和“归雁计划”,2024年从乡镇遴选义务教育段各学科优秀教师272名进城执教,解决了城区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通过人才引进为天门中学、实验高中、竟陵高中、陆羽高中等学校引进教师2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本科生15人。通过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招聘教师257人,其中初中教师92人,小学教师115人,幼儿园教师50人。通过归雁计划择优选调天门籍在外工作教师7人回到家乡任教。
三是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以致力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为宗旨,搭建师资队伍建设大舞台,突出了教师培训、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管理改革的主体地位,不断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扎实开展全市“大教研、大比武、大晒课”活动,建评省、省市级“名师工作室”49个。2024年上半年共完成2024全国党组织书记校长培训、天门市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等项目6个,培训1095人次,共计18816学时。实施国家、省级、市级教师培训项目 12个,共计培训4129人次。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主动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组织参与“城市圈”内各类教育教研活动17次。
四是畅通学生进城渠道。完善招生政策,保障招商引资落户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鼓励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进城入学。有序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工作,逐步实现现有招生系统与湖北政务网的对接,实现招生入学线下“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科学合理划定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全面落实公民同招、保障特殊群体入学、简化入学手续,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便利。出台《天门市鼓励学生返乡就读、来天就读的四条意见》鼓励学生返乡就读。保障“新天门人”(在天创业、置业、经商、务工的市外人员)适龄学生享受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近3年来已统筹1.5万多名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就读。
五是大力推进教联体建设。采取“强”带“弱”、“大”带“小”、“城”带“乡”,创建“1+N”教联体模式,落实教联体内教育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各学校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教育共同体。全市已形成了以2个省级示范性教联体为龙头,51个市级教联体为骨干,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学前和高中学段逐步延伸的良好格局。
六是严格执行民生奖补政策。教师购房实行职业奖补叠加生育奖补,家庭最高奖补可达22万元。截至2024年9月14日,全市教育系统共申报审核通过3844人,发放认购券2077份,使用认购券551张,购房365套,其中交定金155套,签订合同210套。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
天门市教育局
2024年9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