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1-56037
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天门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0年12月14日
名称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4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2-14 23:15 来源:天门市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农场,天门高新园,天门工业园,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天门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4日 


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鄂政发〔2020〕18号)精神,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一)落实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劳动教育活动;在保证课时总量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校本课程等融合实施。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可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可将开学第一周设立为劳动周,或每月确定一天设立为劳动日,以集体劳动为主。各学校可于每周五下午开展校内集体劳动。

(二)落实学段要求。

1.小学。

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2.初中。

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3.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4.职业院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三)统筹学科融合。坚持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计划,对劳动教育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构建具有地域及学校特色的活动项目。中小学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学科要重点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态度、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知识的培养。中小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等学科要加强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职业院校要在专业课中强化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

(四)完善评价考核。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二、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五)加强家务劳动习惯养成。家庭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适量的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逐步形成学生家务劳动常态化。家长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六)加强校内劳动活动开展。学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内务整理、值日保洁、学习整理等校内劳动实践,并且在亲身劳动经历中学习劳动知识,培养劳动技能,培育劳动情感,提升劳动素养。各学校要因校制宜,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

(七)加强校外劳动实践体验。学校要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要充分利用市内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和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岗位实践等。

三、建立劳动安全保障机制

(八)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安排适合学生年龄段、性别的劳动活动,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四、提升劳动教育保障水平

(九)加强劳动场所建设。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场所等,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并配齐相应设施、工具。

(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等社区人才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十一)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五、完善劳动教育组织保障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对劳动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保障机制,规范和引导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十三)加强统筹协调。学校要充分考虑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统筹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具体承担劳动教育的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十四)加强督导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考核,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完善督导办法,定期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

(十五)加强宣传引导。积极总结推广优秀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优秀课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优秀案例库。发挥典型引领,及时宣传推广学校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