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科技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天门市科技局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四个跨越”,着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创新服务体系,培育科技亮点,搭建科技平台,积极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再创新高,荣获“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的称号,这是天门市连续三次获此殊荣。现将本年度科技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
今年来,我们以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载体,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新产品登记备案,开展科技招商,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前三季度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31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预计占GDP比重达5.49%(预计全年GDP达370亿元);省级科技成果达20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5亿元;新增益泰药业“湖北省抗感染原料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天门纺机“数字化并条机研发及产业化”重大项目通过省厅专家组验收;争取国家、省级项目经费达880万元,其中天瑞电子的“工频电流比例自校准仪器研发及应用”重大关键技术获省厅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支持,争取项目资金250万元。
一是加强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发挥园区引领带动作用。4月份,《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实施,天门高新园大力整合科研资源,设立天门市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和研发中心,整合高新园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以益泰药业和华世通为龙头的生物产业园,以天瑞电子、东泰轮毂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园,以天门纺机为主的纺机工业园、以格润科技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园和以大中机械、湖北玉期行为主的台湾工业园;完善保障体系,重点从场地使用、科研经费、税收政策、住房保障等方面对入驻高新园恒泰孵化器的企业给予扶持。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以来围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配合省信息院专家对天门企业进行多次调研,挖掘创新点,提炼创新需要,形成天门企业创新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与产业方向,与华科大、武钢集团进行多次沟通接触,拟在华科大建立“天门-华科-武钢”产业技术研究院,首批进驻企业7家;积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今年,共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会4次,组织8家企业申报,其中4家已公示,还有3家正在专家评审中,全市有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达到20家,建立高新技术后备库培育企业34家;在高新产品登记备案工作上,今年共组织两批14家企业的21个产品进行高新产品登记备案,其中已有5家企业的9个产品通过,第二批正在评审中,目前全市纳入高新产值统计的企业达41家。
三是加强科技招商工作,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产业链。今年,市科技局开展以重点产业链为主的科技招商工作,着重加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进行产业对接,完善天门生物医药产业链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链。目前已成功引进光谷生物城益丰酵素菌项目落户恒泰科技园;引进新加坡星德锐高端水处理项目,投资3.5亿元人民币,建设高端水处理材料及设备生产基地;南昌投资20亿科技产业园项目已经进行两轮考察与对接,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
二、大力培育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市科技局确定天门市张港镇犇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业企业为天门市第五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并召开天门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表彰会议对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5个优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了通报表彰。
二是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科技信息化体系。继续加强与移动、电信等部门的合作,召开天门市“党群通”信息平台及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组织3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入“党群通”信息平台。一年来,农技专家通过通过农技“110”短信平台,以及“党群通”信息平台共发送短信2万余条,服务覆盖农户8000余户,连续几年受省信息院农村信息化促进中心表彰。
三是召开农技专家座谈会,组织专家送科技下乡,促进科技进基层。在岳口镇、小板镇等举行 “科技下乡”活动。邀请省、市农业、水产部门多名专家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零距离服务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田间地头为阵地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三、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积极做好知识产权的宣传、保护工作。借助“3·15”、“4·26”和“12·4”等活动日,利用新闻媒体、天门周刊进行宣传,严厉打击假冒专利的侵权行为,增强了全市人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二是深入基层企业、社区、学校服务引导社会挖掘专利。截止到9月份,全市专利申请已完成678件,其中发明专利134件,办理专利侵权案件5起。
三是专利电子申请工作取得新突破。天门市科技局通过对专利申请人开展专利电子申请培训班,成立专利电子申请指导小组,印发宣传资料等措施,使专利电子申请率达87.9%,位居全省前列,并荣获“2012年度全省电子申请推广优秀单位”。
四、大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根据省政府《关于创新投入机制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示范、放大作用,建立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与与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着力突破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加大与市内各大商业银行沟通,积极推荐优秀企业、优质项目争取银行更多支持。着力建立天门政府引导基金。通过与上海博润投资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共同出资设立天门基金,投资天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大力开展科普宣传,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一是建设科普活动场所。作为天门市重要科教工程之一的市科技馆于今年8月份动工,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32605平方米,建设工期2年,建成后将成为天门市科普宣传的重要场所。
二是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葛永良、福建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潘小清应邀分别走进天门中学、实验中学,为两校师生举办天文学讲座;在张港中学、岳口中学等学校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进校园活动。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仪器展示、科普图片展示等内容。每次设置展板48个,科普仪器30余件,共有师生4200余人参与;联合卫生、文化、司法等部门在岳口镇开展“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送法律”惠民活动,开展农业咨询,送农业知识,活动吸引了2000多人次,发放近千份宣传册和书籍。
2014年科技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推进天门“四城同创”建设。
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天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积极推进天门高新园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强科技成果鉴定和技术市场管理,完成省级科技成果2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1亿元。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重点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共建工业研究院;
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推产学研合作,挖掘企业创新资源,加速专利申请工作,出台奖励激励政策;二是产业链建设特色工程。重点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链、环保节能产业链建设;三是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工作。重点是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示范工程、农产品绿色化生产基地培育工程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