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营科研企业 促进天门经济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环境创造形象,环境创造速度,环境创造效益。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我们深切感受到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民营科研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市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育和形成了一批运行质量较高,经济效益好的民营科研企业。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科研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为全市民营科研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是营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为民营科研企业服好务是我们的宗旨。近年来,我市努力探索为企业有效服务的形式,成立了由科技、工商、税务、财政、经贸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领导小组”,实行管理服务一条龙。并不断深化对民营科研企业的服务,由帮助解决一般性的办事服务,转向深层次的科技性培训、融资等服务。相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不断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为民营科表达式企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科技成果“孵化器”的作用。
二、民营科研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科研企业是民营资本组建起来的产业群体。其诞生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政治、经济演变相关联,经历了由数量竞争、质量竞争到品牌竞争三个历史时期。我市民营科研企业抓住发展机遇,从80年代末期起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营科研企业领路人,而且为民营科研企业的立足,发展直至取得辉煌的业绩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天门市珍稀良种研究所从1988年创立以来,已走过了十五年不平凡的历程。十五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循序渐进,日趋成熟,在国内同行如云、对手林立的商海中稳住了脚跟。已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引进新品种进行繁育推广,在全国范围网络种养专业户18万之多,建良种推广站2000多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良种繁育、引进、开发推广体系和销售网络。这些年来,公司经理王太平和他的公司荣获了国家、省、市各种荣誉:1996年先后被录入《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国跨世纪人才》、《中国专家人才库》,1998年荣获湖北省科委授予的“湖北省守合同重信誉技术贸易单位”称号,2000年荣获湖北省科技厅、农业厅授予的“湖北省农业竞赛先进企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天门日报》等报刊、杂志对公司的业绩和他本人的事迹都进行过报道。
天门市九久陆空被装研究所充分发挥专业人员优势,开发研制服装,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解决下岗职工228人,创技术性收入186万多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营科技企业主缺乏长远经营战略眼光。
民营科技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大多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产品交易为主,真正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所占比例不大,在不少企业负责人头脑中,科技企业的理念模式只是新产品推广。像珍稀良种研究所(高新农业有限公司)依托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开发、引进、试验、繁育推广的企业少,原有23家民营科技企业追风赶浪,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没有经过专家咨询论证。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各个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现只有8家在继续开展工作。
2、民营科技企业业主经营管理素质不高
民营科技企业业主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关键。当前所有业主多数来自个体经营队伍,虽然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但文化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如何进行品牌经营缺乏认识,调查结果显示,23家民营科技企业的360名从业人员中,高级职称没有,中级职称仅6人,初级职称38人,一般都是沾亲带故的帮工族。
3、管理弊端日益突出
近几年来,由于关系没有理顺,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没有实行统一归口登记管理,与业务管理单位关系松散,致使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职责不明,许多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履行管理职责,只批不管,放任自流。
四、建议及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要切实解决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发展战略,明确近期与远期规划和欲实现目标聚合所需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确定合理分配与使用资源的方案,逐步实现要达到的阶段目标,进而实现总体目标。
2、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联系,推动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
3、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吸纳科技人才,提高自身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