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 / 天门市科学技术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动态
市科技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12-29 09:11来源:天门市科技局

2022年,市科技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创建国家高新区为双抓手,聚焦创新主体培育,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不断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切实为推动天门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贡献科技力量。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创新体系

1.加快推动国家高新区建设。按照“以升促建、同步推进、补足短板、全面提升”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成立市委书记、市长“双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截至目前,天门市已向省政府行文提出升级请示,省政府转批至相关省直部门,获得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积极肯定的支持回复;《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2022-2025年)》和《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初步完成园区近三年基础数据统计和政策清理;对接省级媒体制作国家高新区创建宣传视频,在高速公路出口沿线、公交站台等区域设置宣传广告,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全力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严格对标创建指标体系要求,强化协调推进,召开创建成员单位工作调度会议2次,11个约束性和18个预期性考评指标数据基本达到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要求。

3.高位谋划天门(武汉)离岸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深度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主动向武汉借势借力,立足“研发攻关、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五大功能定位,高位谋划了天门(武汉)离岸科技创新中心。科创中心现已落地东湖高新区招商蛇口高新网谷,成立了湖北天创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园区运营主体,EPC招标已挂网,待12月底招标结束后组织施工单位进场,《入驻管理办法》(初稿)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意见,预计2023年上半年可正式组织企业入驻。

(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

1.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全年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4家,认定通过3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6家,同比增长39.1%;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1家,同比增长96.4%;新增新物种“瞪羚”企业5家,总数达到9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数达到146家,同比增长41.7%。

2.加快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出台《天门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实施方案》,首次启动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天门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天门现代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天门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天门市铭禾蔬菜种苗产业技术研究院和芯创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研究院已初步建成,其中湖北省工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已和7家企业达成合作项目13项,累计培训产业工人700余人次;湖北天门现代纺织产业技术研究院参与市内外招商7次,同卓尔天龙医纺、天门纺机、稳健医疗等5家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开展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摸底行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6%。

3.积极争取科技计划项目。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动员企业参与承接国家、省科技项目,围绕“卡脖子”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全年获批省级项目11项,分别为天瑞电子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及“揭榜制”技术需求项目,康顺达农业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鸿远马铃薯乡村振兴类科技项目,市人民医院大健康类省级科技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润驰环保、徐工环保等5家企业助企纾困类省级科技项目,争取省级财政资金535万元,同比增长256%。

(三)优化要素配置,聚焦创新提能

1.聚焦双创平台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和兑现力度,鼓励企业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市级双创载体建设,邀请省信息院、省农科院专家开展企业辅导。新获批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1家,累计建成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密集区48个。

2.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联动科惠网和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需求、人才信息互联互通。组织企业线上参与省科技厅“联百校转千果”湖北大学专场等科技成果云推介7次,征集企业需求35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5.1亿元,备案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项,登记企业科技成果11项。

3.加快集聚创新人才。以高层次研发平台为载体,从华农、纺大等高校柔性引才100余人,全市科技人才总量增至1505人。新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个,新选派科技特派员80名,组织全市380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活动,推广新技术42项,新品种30个,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

4.优化政银合作模式。与建设银行天门分行和中国银行天门分行深度合作,推广科技转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精准对接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组织科技型企业参加全省科技金融服务“滴灌行动”升级版,帮助26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贷款7955万元,其中知识产权质押336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不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还比较低,规模以上企业在研发投入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创业孵化平台层次不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平台层次不高,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科研团队、投融资保障等承载力和服务功能不尽完善,孵化作用未能真正凸显。

3.产学研用融合不够深入。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缺乏平台支撑,优势资源开发走向产业化存在诸多限制,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合作机制。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 加大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力度,提升创新“动力源”。一是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市),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强化“一盘棋”意识,全面统筹协调,抓好数据监测调度,做好考察评估准备,确保2023年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型县(市)验收,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二是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建立沟通联系协作常态化机制,实施园区形象提升工程,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积极争取尽早在科技部正式挂号,力争创成国家高新区。三是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运营见效。加快离岸科创中心空间载体硬条件和科技服务软实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入驻率和创新绩效,充分发挥五大功能定位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二)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壮大创新“主力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引导企业参与省科技厅“联百校转千果”等科技成果推介活动,联合省技交所举办天门市专场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力争2023年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25亿元以上。

(三)实施创新平台提质工程,建强自主创新“加速器”。一是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梯队。突出“三区三基地”产业发展,进一步组织和开展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工作,围绕“4+1”主导产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支持天门纺机、润驰环保等企业完成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备案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重点支持双创孵化器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电商产业园、龙腾服装小镇备案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2023年认定市级创业孵化载体3家。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市级星创天地和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工作,“优中选优”支持2-3家申报省级星创天地,1-2家申报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力争2023年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平台2家。

(四)实施科技体制攻坚工程,营造科技创新“好环境”。一是加强创新人才引育。认真贯彻落实人才“1+3”政策,对接省内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落实“科技副总”、“博士后工作站”等专项工作。开展市级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实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镇域全覆盖,为科技特派员入户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二是深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对照《天门市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加强推进落实,做好改革引导和服务保障工作。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攻坚的跟踪督导,力争形成阶段性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