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农业农村局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7号建议的答复
余维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出台小田并大田补贴加快建设全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小田并大田的补贴政策
我市是湖北省“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首批县市之一,该项工作具体由天门市经管局负责推进落实,目前是以试点形式在群众意愿高、基层组织强的区域开展,优先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实施,通过流转整合零散地块。试点原则是坚持“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涉及土地整合需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确保自主意愿,保障农户确权面积不变。2024年,我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蒋场镇饶场村省级“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区域相结合,通过土地规模化整治,完善田间基础设施,为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创造良好条件,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关于建设全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业强市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举措。我局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全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速增效。
1.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我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科学协调粮经布局。一方面,稳定水稻、大豆等优势作物生产,持续优化“丘陵双季稻、滨湖中稻-油菜、平原大豆-小麦/蔬菜”的区域布局;另一方面,支持发展耐湿性强、附加值高的特色蔬菜(如花椰菜、萝卜、甘蓝、娃娃菜)和水生作物,积极探索“稳粮优经”的高效种植模式。202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近50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
2.产业链条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市级1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83家,家庭农场231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社3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3家。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正式开园,规划总用地面积3012亩,一期建设总用地面积674.92亩,总投资11.74亿元,建成冷链仓储物流区、农贸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等核心板块以及污水处理厂、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已基本具备“生产加工、科技创新、物流集散”三大核心功能,入驻企业6家,投产1家。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12.61亿元,同比增长11.49亿元,增长11.36%。庄品健入选全省“江汉大米”首批十家核心企业。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我市将高标准农田作为优质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大力开展“投建运管”一体化试点,通过“小田并大田”、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6.06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210.26万亩的74%,现有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7处,形成了以灌区为管理范围,以蓄、引、提水源工程与排灌体系组成的灌溉体系,灌区耕地共249.9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共176万亩,耕地灌溉率约为70%,高标准农田质量等级评估项目优良率排全省市(州)第四。
4.品牌打造成效显著,区域影响力持续扩大。我市有效期内的“二品一标”企业24家,产品达到52个。其中,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张港花椰菜、天门半夏、天门黄花菜、岳口芋环)、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3个(天门义河蚶、张港花椰菜、天门黄豆)、国家级“一村(镇)一品”示范村镇5个(张港镇花椰菜、黄潭镇万场村西甜瓜、九真镇明庙村炒米、拖市镇何场村马铃薯、佛子山镇稻米)、省级“一村(镇)一品”示范村镇1个(多宝萝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和玉”牌花椰菜、天门早黄豆)、全国农耕农品1个(天门早黄豆)。北、上、广、深农批市场“壹品天门”蔬菜销售窗口达到10家,特约销售网点达到15处,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我局将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聚力单产提升,扎实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天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