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农业农村局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
许兵、张雪艳、肖国星、喻建红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出台小田并大田补贴,加快建设全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建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议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以补齐项目区基础设施短板为导向,以服务农业生产、提升粮食产能为核心目标。在推进过程中,优先着力解决区域共性问题,重点破解“大进大出”“大排大灌”等制约规模化生产的瓶颈。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广泛征求项目区所在镇、村、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切实增强方案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对面积小、不利于机械操作的田块进行“小田改大田”;对土壤贫瘠、产出效率低的地块进行土壤改良;对田间道路不利于宜机化生产的进行田间道路建设;对排灌沟渠不适宜生产需要的进行沟渠建设。通过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方面的系统配套和综合治理,最终建成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水平高、生产运输便捷的高标准农田体系。
二、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规模经营融合,2024年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运管单位,协同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建运管”一体化试点,打造3000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广试点经验,鼓励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关于“提高标准在农田建设细化方案,因地制宜,建立动态调整方案,确保实施的可行性”的建议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标准,重点突出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建设内容。在项目设计时广泛征求项目区所在乡镇、群众、经营主体的意见,让各方全程参与设计,做到“三进”项目区:一进项目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踏勘相结合,全面摸清底细;二进项目区完善项目建设布局,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三进项目区向镇、村、经营主体会商初步建设方案,确保项目设计既符合建设通则要求,又能满足群众实际生产需要。
四、关于“后期养护等方面资金投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项目后期评价机制,实现建管并重”的建议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了《天门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对于规模经营的地块,由经营主体落实管护主体责任,负责筹措管护经费,并定期开展维护维修工作;对于分散经营的地块,由村级组长落实管护主体责任,组建“两员”(管护员+维修员)队伍,开展日常巡查与维护维修工作。管护经费采取“三个一点”即:财政预算列支一点、村集体经济安排一点、群众自筹一点。我局强化监管职责,定期督导乡镇落实管护工作,确保设施设备长效运行。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8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