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2-15129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文日期
2022年05月06日
名称
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06日

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2-05-06 09:52 来源: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依据中央、省、市最新工作要求和部署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围绕着力实现“六稳”、“六保”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制定《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本规划编制期为2021-2025年,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三五期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219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22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8104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规定的4.2%以下。

(二)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面向城乡所有参保对象的经办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参保人群持续扩大,统筹层次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十三五”期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78万人;全市工伤保险参保8.33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3.3万人;城乡居保适龄参保缴费45万人,缴纳保费45万人,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市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134万。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实现常住人口的全覆盖。

(三)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建设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结构更趋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十三五期末(2020年7月),全市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098人。其中事业单位14163人,企业单位及其它10935人。其中,高级2326人(正高61人、副高2265人)、中级8360人、初级14412人。“我选湖北”计划顺利开展,大学生在天门实习实训3764人;高校毕业生在天门就业创业已超过1万人;大学生实习实训体系逐步完备,已建立覆盖市乡两级、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2家;大学生创业载体提升,建立了一批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人才服务功能聚集,建立了天门人才创新创业超市,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实施,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效能不断提升,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十三五期末,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共为8831人解决被拖欠工资17847.801万元。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有效调处,历年结案率均在省布要求以上。

(五)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覆盖全市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金保工程二期顺利完成,人社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97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28万人,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话务量达到8.08万人次。

(六)人社扶贫工作顺利收官。人社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中需要跟踪服务帮扶的我市未脱贫贫困劳动力总数为12411人,目前已就业9911人(其中市内就业2550人,市外就业7361人),2500名未就业人员暂无就业帮扶需求。培训精准扶贫对象4989人。按政策核定应参保61824人,现已参保61824人;应代缴人员47824人,现已代缴47824人;应享受待遇的25191名贫困人员待遇全部按时足额发放。

“十三五”时期,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

完成数

一、就业


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5.62

2. 城镇登记失业率(%

4.2

二、社会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2

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7.9

三、人才队伍建设


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2.5

2.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

1:4:7

四、工资和劳动关系


1.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96

2.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74

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100

4. 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

100

五、基础能力建设


15.社会保障卡持卡数(万人)

134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形势和要求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中央、省、市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高度重视“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同时,我市劳动人口大量外流,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的情况下,区域性、行业性、阶段性失业风险不容忽视。此外,随着我市招商引资,产业的发展升级,企业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愈发强烈,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更加突出。新业态就业崛起,进一步导致重点企业“招工难”,并对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新挑战。就业防贫减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外务工劳动人口外地参保众多,扩面征缴空间缩小,基金平衡安全运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人才总量和总体水平与人才强市战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影响劳动关系稳定因素增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仍需提高;

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坚持惠民生与促发展相结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稳预期,围绕促进就业创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人才人事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扶贫长效机制、推进系统行风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新时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追求,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突出稳就业保民生工作重点,突出社保兜底功能、强化人才发展支撑、深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加快“创新天门、绿色天门、活力天门”建设,为全面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贡献人社力量。

第二节  主要目标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十四五”天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一)稳住就业“基本盘”,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21—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0.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调查失业率6%以内。全市就业补贴政策覆盖率保持1.75%以上。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二)兜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2025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市参保人员20.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在职2.4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人员应保尽保。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5万人。社保卡累计持卡人数达140万张,电子社保卡签发率达到实体社保卡的70%以上。

(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发展所需的产业工人队伍。2025年正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到万分之二点五。企业紧缺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拓宽。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发展。“十四五”时期各类培训达到5万人。建设天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个,引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家,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供给能力得到提高。

(四)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工作体制更加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更加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五)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人社行风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23℃人社服务标准全面推行,人社网上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高,人社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专栏2:“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

    

2025年目标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5

2.城镇登记失业率(%

5.5%

二、社会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3.2

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8.2

三、人才队伍建设


完成技能培训人数(万人次)

5

四、劳动关系


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60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90

3.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

99

五、公共服务


1.社会保障卡持卡数(万人)

140

2.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

70


第三章   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推进“我选湖北•天门大开”计划实施,为天门发展储蓄人才动能、提供人才支撑。广泛开展网络招聘,为供需双方提供精准、精细、精到服务。做好公共部门就业工作,组织好事业单位、“三支一扶”扩招,扩大见习规模,加大创业扶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渠道抓好农民工和退役军人自主择业就业,进一步强化组织和服务,引导就近就业和做好劳务输送。逐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抓好退役军人、残疾人、退捕渔民等群体就业工作,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

(二)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参与“创立方”大学生创业服务。全力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继续发展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创业孵化基地奖补政策,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便利。持续创业资金扶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针对灵活就业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特点,突出加大对个体经营、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把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与服务乡村振兴结合,继续深入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鼓励社会力量助力重点人群就业。建设天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家。

专栏3:天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项目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计划以天门技校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人社、经信委、科技局等部分服务企业用工的政策,利用天门职院高校优势,并引进5家人力资源企业和技能培训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一个集劳动力培训、人才超市、人力资源派遣、职业技能展示厅、企业政策咨询、产教融合一体化的人力资源产业园。

产业园的具体工作内容应包括:为天门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技术升级改造;有序组织天门本地务工人员外出;吸引企业急需外地人才;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开发。还可以延伸人力资源产业链,包括招聘、派遣、猎头、培训、咨询、外包、代理等等。

产业园的行业广度可进一步拓展,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核心的财务、法务、心理咨询、科技中介、健康服务、专利服务、保险服务、技能鉴定等领域集聚到人力资源产业园中,连带形成新的就业岗位。项目拟建设地点为天门南环路原技校地址。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

(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以新招用青年劳动者和新转岗人员为重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岗前培训。推进校企衔接做好企业紧缺技术岗位人员培训。针对不同的创业群体,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重点做好创业人员和农村精准扶贫对象创业培训工作。

(五)优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落实常住地失业登记制度。继续做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我选湖北”等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行动,积极参与“我选湖北”省内外巡回推介活动、“创立方”创业服务活动等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活动。参与天门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六)加强形势监测研判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功能。建立失业预警制度,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失业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调控失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就业兜底保障,精准施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岗位和促进企业员工技能提升作用。

第二节  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建设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

(一)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模式抓好推进落实。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到位,统一调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做好职业年金经办管理和投资运营监管工作。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推进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

(二)提升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能力。健全参保扩面工作机制,落实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做好职业病重点行业企业劳动者参保工作。按照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模式,实行五统一、一调剂制度。做好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工作。科学规范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以工伤事故高发行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就业和精准扶贫帮扶关键行业为重点领域开展工伤预防。

(三)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将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个体户、企业等纳入失业保险征缴范围;将全市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范畴。加快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失业保险业务网上办理,提高失业保险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以发放促扩面和覆盖。

(四)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社保经办服务。全面完成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完成社会保险省集中系统上线配套建设。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实现常住人口的全覆盖,累计持卡人数达140万张,电子社保卡签发率达到实体社保卡的70%以上。通过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办理,做到线上“一网通办”。统一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经办规程,简化优化经办流程,全面落实“三险一单”。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顺畅便利。强化经办风险管控,全面实现风险防控进规程、进系统。加大社会保险经办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提升经办服务水平。

专栏4:社会保险省集中信息系统改造项目

按照社会保险政策需求进行改造的项目: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与省级交换平台对接改造、全国统一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接入、社会保险阶段性减免系统改造与实施、全省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新老系统数据清理、转换迁移、电子档案一体化改造、电子社保卡应用场景建设、工伤保险业务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工伤保险参保人员出院及时结算报销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地点为天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套的综合柜员系统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全省统一的社保经办大厅配套设施标准和规格要求,调整大厅功能分区、窗口、岗位设置、人员岗位配置,采购大厅前台综合受理配套设施及安装实施培训。

(五)提升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着力整合行政管理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全面建立公民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发放社会保障卡。加强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优化经办服务流程,实现精确管理和便捷服务。

(六)防控基金管理风险。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强化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投资运营的监督检查。加大社会保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完善社会保险欺诈查处和移送制度,健全社会保险违法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第三节  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壮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参与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助力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积极争取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与企业的对接,帮助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

(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进天门市乡村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称专项评审。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

(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抓实技能强省政策推进落实。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鉴定,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职能转变,加强对技能人才评价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湖北工匠”“天门工匠”评选。

(四)创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推进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落实,强化人事监督。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秩序,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协调市教育、财政等部门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着力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检查,规范奖励性补贴的发放。

(五)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考试安全技术防控体系,做好试卷保密工作。加强考试系统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六)做好表彰奖励工作。做好各项表彰评选推荐工作,指导市直相关单位表彰项目实施工作。做好创建示范活动清理规范工作。加强评比达标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监督检查。

第四节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加强劳动关系工作基础建设。加快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落实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二)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风险防范。加大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协商解决工作力度,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定期排查和分析研判,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指导企事业单位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事业单位转企和企业经济性裁员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开展为农民工办实事活动。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监管,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按照中央、省统一部署,逐步落实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三)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深化国企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和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抓好贯彻落实。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工作。

(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建立调解组织,指导调解组织开展工作。加强仲裁办案争议管控,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和法律援助。推动劳动争议预防协商,定期开展“千名仲裁员服务万企”等活动

(五)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湖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落实建筑领域五项制度。开展用人单位守法诚信等级评价,落实用人单位守法用法联合惩戒办法,强化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查处和督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加大两法衔接工作,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加快人社领域信用系统建设,完善劳动保障诚信评价规范,定期公布重大违法行为。

第五节  加强行风建设,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行系统行风建设。深化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持续优化人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全面开展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认真落实“23°C人社服务”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优化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便民服务。持续加强窗口单位经办队伍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培育一批人社“知识通”。 组织评选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和服务标兵,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树立一批行业标杆。

专栏5:天门市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十四五期间,天门将增加部分乡(镇)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增强部分乡镇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基础建设。

项目拟建设地点为天门5个乡(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分别位于乡(镇)政府所在地。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1000万元。五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各投资200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省资金350万元,地方配套650万元。力争每年将1个乡镇纳入省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第六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继续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大方向,推进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持续促进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就业,保持就业规模总体稳定。扶持创业项目,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健全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机制。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实施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推动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医生倾斜,优化乡村教师、医生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持续推进人才项目向基层一线倾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约束性指标要纳入年度计划,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规划目标。

(二)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地方配套法规规章。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合法性审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

(三)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四个意识”“两个维护”贯穿人社工作始终,贯穿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行动上,贯穿体现在人社部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贯穿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保证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四)加大财政投入。按照相关法律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列入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重点确保规划涉及的重要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的政府投入机制,优化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保障人才投入的财政资金。建立财政对社会保障的稳定投入机制。

(五)打造宣传平台。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工作纳入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有效整合系统和社会资源,建立归口管理,分工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形成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各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宣传格局,进一步从形式整合向内涵整合推进。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宣传、加强和改进舆情工作、下大力气抓好典型宣传、着力巩固现有宣传阵地。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