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1-03947
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天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发文日期
2020年11月04日
名称
2020年天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04日

2020年天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11-04 10:09 来源: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2020年,我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57万亩,农作物秸秆量126万吨。今年以来,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秸秆“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成效显著。全市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7.5万余台套,10万农机手参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业,组织联合收割机,安装秸秆粉碎装置机4623台,其中2020年新安装前置式粉碎装置503台,投入打捆机245台,秸秆灭茬机1440台套,反转灭茬旋耕机324台。全年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332.4万亩,117.3万吨,其中实现农作物低茬收割、粉碎还田、秸秆肥料化利用299.5万亩,99.8万吨,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3.9%;实现秸秆打捆离田32.8万亩,10.9万吨,占种植面积9.2%。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1%,其中肥料化利用99.8万吨,占83.9%;原料化利用5.0万吨,占3.97%;饲料化利用3万吨,占2.38%;基料化和燃料化利用2.9万吨;占2.85%。

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建各类秸秆收贮中心42个,建秸秆收贮点179个,采取一点对多源的收购模式,每五个村设一个秸秆收集堆放点,集中收贮后统一调度转运的模式收贮秸秆,实现秸秆打捆离田32.8万亩10.9万吨。

全市引进各类秸秆转化企业、合作社35家,大力开展秸秆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实行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秸秆打捆离田7.9万吨。其中,小板吉圣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张港灏宇梓鑫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华源生物质燃料厂、净潭鑫绿生物质能源等7家,年产30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已投产销售,黄潭黄茅湖生物质炭棒厂、多祥富吉生物质炭棒厂两家企业生产的生物质炭棒产销两旺,供不应求。多宝、拖市10余家秸秆青贮机械流水线运行正常,产品销售周边钟祥、荆门、潜江等县市。岳口伊伊食用菌厂、石河久源食用菌厂实现秸秆基料化利用,年使用水稻秸秆4000余吨,生产食用菌2000余吨。黄潭群星泽龙、横林叫湖新村合作社以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厂转化秸秆2000吨,胡市草编专业合作社王清华草编专业合作社收贮稻草秸秆加工草帘、草绳、草包、草鞋,带动周边13家草编合作社,辐射皂市、胡市等40多个村,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产品批发到河南、河北等大型农贸批发市场。今年仅胡市、皂市草编加工就回收秸秆5万吨。

秸秆饲料化利用达3万多吨,全市百头以上养牛户达到33家,年饲养牛达8596头,年消耗农作物秸秆创历史之最。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组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副市长蒋胜雄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文钢任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环保局、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参加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从2月到9月,5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推动落实和督办;3月中旬,就全市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征求各地意见,印发了2020年天门市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市政府要求,各乡、镇、办、场、园相继完善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机制,制定了工作方案,多宝、拖市、张港、渔薪、彭市、小板、马湾、皂市、竟陵等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深入镇村和田头检查、指导、督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市、镇、村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将任何分解落实到禁烧区域内的26个镇(办)510多个村,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责任状签订到全市18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秸秆收贮中心将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到户、到企业、到合作社、到农机手;同时采取市直部门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的包联措施,基本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任务落实到人到田到机的责任机制。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市印发各类宣传资料5万份,发送秸秆综合利用科普知识、禁烧法律法规政策和工作通报等手机短信5万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200余条,出动宣传车1350余台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布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作业补贴、机具补贴标准和作业收费指导价格、秸秆收购价格;各级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体报道秸秆利用的先进典型、秸秆收购信息20余次;各级干部将巡查与宣传相结合,督导宣传150余万人次;构建形成了立体式的宣传网络,真正让干部准确把握政策和工作要求,让群众知晓政策、掌握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市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夏、秋”两季坚持每日上报汇总进度,通报工作动态情况。

(三)加大投入,完善支持政策。

1、财政投入进一步增加。市财政局落实660万元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用于还田作业补贴、机具购置叠加补贴、工作经费补贴和奖补秸秆利用合作社秸秆转化企业。

2、争取奖补项目支持。争取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18万元用于秸秆收贮,秸秆收贮中心建设奖补。

3、争取土地深松项目资金270万元,在多宝、拖市、张港等平原棉区与秸秆粉碎还田配套使用。争取全面全程机械化项目资金30万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农田作物,茬口对接及机具使用技术路线的试验示范,以保证低茬收割后下茬作物生长、出苗、全苗、后茬作物稳产、高产。

4、农机补贴政策向秸秆综合利用倾斜。优先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打捆机、粉碎还田机1500余台。

5、市政府出台奖补政策。

(1)对购买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的,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优先予以安排,实行应补尽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手购买秸秆灭茬还田机、严茬耕整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装北斗定位和遥感无人驾驶装置的,按机具销售价30%予以奖补;购买捡拾打捆1.7m及以上的捡拾压捆机继续给予每台3万元叠加补贴,购买捡拾宽度在1.7m以下的捡拾压捆机给予每台0.9万元叠加补贴。

(2)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市场化。对正常运营,并与镇村签订收购利用协议、建立购销台账、财务账目规范的秸秆收储中心(企业、合作社),年加工转化利用大小麦、水稻农作物秸秆的,按年利用量每吨奖补30元(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30万元)。

(3)鼓励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对秸秆饲料化、基断化利用的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以100吨秸秆利用量为基点,每吨补助30元。

(四)做好示范,拓宽利用渠道。一是坚持试点带动。以高速公路、省、市、镇级公路、铁路沿线为重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整村推进,抓好水稻产区17个乡镇64个村的万亩水稻、小麦、油菜秸秆粉碎还田示范基地建设。多宝李花村、田垸村,拖市黄流村、三垱村,张港张角村、郭垱村实施4000亩大麦秸秆还田、捡拾打捆,带动全市近52万亩小麦全部实施了秸秆粉碎还田,黄潭镇丝马湾村、前河村、渔薪镇潘度村、青山村千亩油菜粉碎还田现场,拉开了全市油菜秸秆还田序幕;多宝士云、乡源、拖市镇合清、鸿远农机合作社重点打造了在荷沙公路沿线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石河镇华丰农机合作社带头在流转的万亩耕地上全部实行了秸秆捡拾打捆综合利用,张港镇实现了大麦秸秆全部实行捡拾打捆,全市建立秸秆粉碎还田基地54个。皂市、九真、麻洋等13个水稻产区20余万亩中稻实施水稻整镇、整村低茬收割粉碎还田耕整沤肥进行肥料利用。二是坚持技术示范。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未雨绸缪,工作先行,在石家河镇唐店村举办了秸秆“五化”利用现场会,推广大小麦、油菜播种和水稻收割与分段收割机械捡拾、秸秆打捆、旋耕灭茬、机械耕整、机械插秧等技术;今年2-9月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共举办各类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培训会25次,培训农机合作社、农机手、农民和企业人员2500人次。三是坚持收贮利用。张港永鑫、拖市攀登、鸿运、横林曙光、干一城郊等农机(秸秆)合作社纷纷购买打捆机提供秸秆打捆服务,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打捆机245台;张港永鑫农机合作社自购打捆机外,还从安徽、江苏等地引进大型纽荷兰打捆机在张港、蒋湖、汪场等地开展大麦打捆作业3万亩;为便于收集完整秸秆,开展秸秆草编利用。卢市镇副镇长董维、麻洋镇组织委员阮振东、岳口镇副书记李治红、九真镇副镇长陈慧军针对辖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不足的实际,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从江苏、河南引进120余台半喂入收割机帮助群众收割水稻,蒋湖、张港、多宝等除统一组织养牛大户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另派专人督导、收集油菜、小麦、花生秸秆集中堆放,方便了企业收购。“三夏”、“三秋”期间,全市各乡镇共设立秸秆收贮中心42个和秸秆收购点、推放点179个,以电视、手机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公布设点收购秸秆信息,共收贮水稻、大小麦、油菜秸秆9.2万余吨,促进了秸秆“五化”利用。

(五)突破“三秋”农作物利用瓶颈,奋力拓展水稻机收秸秆综合利用。中晚稻机收是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重头戏,水稻秸秆量大面广,加之今年收割期间长期阴雨,水稻倒伏、霉变严重,收割难度大,群众抢收心情急迫,“禁烧”隐患大,在8月底我市全面启动水稻抢收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预案,各水稻产区乡镇将其作为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来开展。

一是全市17个产粮乡镇共组织56家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中晚稻低茬收割、粉碎还田合同2.5万余份,作业面积30万亩,辐射面积63余万亩。

二是各乡镇共组织新安装联合收割机前置式粉碎装置503台,新购置旋耕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具516台,新购置捡拾打捆机145台,全面投入中稻抢收。

三是针对长期阴雨,群众抢收抢种的需要,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及时从网上发布信息,从江苏、安徽、河南等外省、市紧急调集,跨区作队25个,调入收割机1755台,前来我市帮助机手进行水稻低茬收割,平益收割价格。

四是因地制宜,更新作业方式,根据秸秆综合利用的需要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在水稻收割后,又新增加了一项机耕环节,以便秸秆深埋,既不能焚烧,又能更快腐熟肥料化。

目前,全市水稻低茬收割、粉碎还田、捡拾打捆秸秆综合利用,已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各乡镇人民政府纷纷召开现场会、推进会,低茬收割翻耕还田面积已突破50万亩,辐射面积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

(六)勤巡严督,建立惩罚机制。市镇两级组建了54个宣传巡查、督查组,在夏秋收期间日巡夜查、严格督导和执法。四月份以来,我市农机人员强化源头管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在全市各乡镇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拉网式巡查,要求全市联合收割机手,安装秸秆粉碎装置,否则,严禁下田作业,10月下旬开始,在“三夏”“三秋”期间与公安交警配合,设立农机跨区机收五口接待站,对没有安装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一律劝其离境。皂市镇在收割期间,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汽车10辆,组成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小组日夜巡回宣传,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带领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日夜深入基层,坚持抓秸秆综合利用继续指导及督查、督办,同时下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报2期。

三、主要成效

一是秸秆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1%,比去年同期高出4个百分点。其中:油菜、大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还田130万亩,水稻90万亩,还田肥料化利用率83.9%;回收利用水稻、油菜、花生、黄豆、棉花、玉米、大小麦秸秆32.8万亩,饲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率9.2%。秸秆综合利用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是各乡镇党委政府的思想认识、主体意识、大局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职工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重要日程。麻洋、九真、皂市、横林等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工作在秸秆综合利用第一线。

三是农民利用秸秆意识普遍增强。全市整合各类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1500余万元,拉动群众投入购买各类新型带粉碎装置的收割机、打捆机、压捆机、灭茬旋耕机、秸秆粉碎灭茬机、圆盘犁及各类秸秆转化设备,生产流水线1500余台,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余万元。通过宣传、示范与推广活动,大部分农民群众对秸秆还田利用的好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理解、支持并参与秸秆综合利用。

四是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秸秆综合利用积性高涨,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当作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内容,以主人翁的意识,敢担当、肯担当全力以赴投入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达到了全市一盘棋的效果。

五是秸秆利用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组织领导、目标管理、投入扶持、技术服务、检查督办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建设了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合作社。

六是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优化,工作环节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

七是促进了夏秋两季期间大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天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2020年11月4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