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 / 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3-04009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文 号
标 题: 天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天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2-10 16:27

一、2022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至2022年底,全市生猪出栏97.8万头,家禽出笼1250万羽,肉牛出栏2.11万头,肉羊出栏1.75万只,完成肉类总产10万吨,禽蛋总量9.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0.5亿元,同比增长28.4%。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5.9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7.9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11.6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4.4%。

农机总动力达到18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6%,比2021年增加0.9%。

二、主要做法

1.着力推动渔业、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化解养殖风险。组织开展水产养殖培训,提升农户科技养殖水平;指导渔民运用现代智能化、科技化手段对池塘进行精细化管理,减少病害发生;引进市外小龙虾养殖技术团队对我市虾农进行“一池一策、一田一策”实地技术指导;及时分享水产品信息,使渔民了解行情,调整生产品种;持续跟踪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月度存栏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调节养殖结构和养殖存栏量;出台《生猪保险实施方案》,防范和化解生猪养殖风险。今年全市能繁母猪投保36220头,育肥猪180978头;按照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应免尽免的原则,采取“春秋防集中免疫+巡回补免”的“季防月补”方式,开展动物强制免疫工作;认真做好实验室监测检测及流调工作,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举措,全年防疫成效明显,全市无一起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二是改善养殖生产条件。向上争取资金3221万元,着力打造西白湖和沉湖试点基地,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及水产加工企业技改扩规建设,全市3万余亩精养鱼池实现“三机”(投饵机、增氧机、抽水机)配套;加强水质管理,引导渔民进行病害防范,科学养鱼;支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冷库、零售网点冷柜和冷链物流设施,提升冷链物流能力;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牛品改员的业务素质,13个冻配罐点累计配种10000头,生产犊牛7000头,完成省布任务的133%;红雨猪场、黄家湖猪场改造升级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全盛鸡场成功申报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

三是开展特色水产养殖。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池塘标准化建设,打造现代渔业基地,亩产提升500斤。2022年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340余万用于改造连片池塘9400余亩。加快推进工厂化设施养殖,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身工厂化设施养殖中。四海公司投资近八百余万元建设牛蛙工厂化设施养殖150亩;刘庙村陆基圆桶养殖基地投资600余万元,占地面积15亩,养殖鳜鱼、鲈鱼等。2022年小龙虾年加工量较2021年1.2万吨提升至1.5万吨,占我市小龙虾年产量40%,进一步提升我市小龙虾养殖效益,带动我市小龙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典型引领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全盛禽蛋贸易有限公司、健康天升畜牧有限公司出口示范基地和企业,扩大畜禽产品出口贸易;积极搭建与武汉城市圈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超对接模式,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

2.着力备战重要农时农业生产。

一是机具大检修。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系统农机技术人员,组成5个农机作业服务技术小分队,分片包干,深入全市各乡镇村组帮助群众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机具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生产;动员各农机经销企业,广泛筹措机械、配件等各类物资,开展24小时应急服务,确保机、泵、管、带等零配件供应及时、服务到位;及时与中石油对接,确保农机用油,同时油价优惠机手3-5个百分点。

二是技术大派送。开展油菜、水稻机收减损作业,油菜机收损失率达到12%以下、水稻机收损失率达到2%以下。针对农机生产短板弱项,推广机械育插秧技术、农机统防统治技术,在蔬菜、中药材等作物生产上进行机械化生产试验,在渔业上推广高效增氧机、投饵机、管护装备等渔业装备,在畜牧业上推广青饲料收获机、饲料加工机械设备。采取校企结合,送技下乡、送训上门,推广应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使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技”得以体现。

三是农机大调度。我们及早谋划、及早部署,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工作举措,积极开展农机大生产活动,切实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机。“三夏”期间,邀请江苏、河南、安徽等省市联合收割机2110台前来我市参加夏粮夏油机收会战,确保颗粒归仓。在我市油菜、小麦机收结束后,组织我市联合收割机400台,赴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市开展跨区作业,增加机手收入。

3.着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

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一是争取奖补扶持政策。对新购置的综合利用机具进行补贴;对秸秆收储和收储中心建设进行奖补和扶持。二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采取试点带动、技术示范、收贮利用等方式展示捡拾打捆、粉碎还田等新机具新技术,引导各合作社购置打捆机提供服务。三是推广机械化还田技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进行技术攻关,推广夏种作物免少耕播种及精少量播种;试验示范推广多种作业模式,较好地解决旱旱连作、秸秆还田,最大限度减少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保障还田效果。全市新引进各类秸科转化企业、合作社8家,开展秸秆原料化、基料化实施秸秆打捆离田2.5万吨;以乡镇为单位建各类秸秆收贮中心38个,建秸秆收贮点188个,实现秸秆燃料化利用8.9万吨,饲料化利用3万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3%。

积极开展畜禽粪污综合治理,6个工作专班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对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属地乡镇沟通配合处理,不留隐患;做好有机肥厂农牧项目对接服务,督促设施规范使用。

中心所属5个湖泊,全面退出人工养殖,杜绝投粪(肥)、围栏围网,实行“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

4.着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充分利用机关例会、周四集中学习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进行学习宣讲,加强法治政府、平安建设、法律法规、业务理论学习,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拉得出、用得上、讲得好;继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信念同创文明城市、行业发展、生态环境整治等结合,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中。

二是改进工作作风,用新思维解决问题。围绕健康畜禽、特色水产产业链建设,组织专班走访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生猪品种改良站、各渔场池塘等单位,掌握生产发展实情;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升天门市主粮烘干能力,今年全市新建、改扩建16家烘干中心(点),新增粮食烘干批处理能力达1600吨。

三是落实效能建设,用新形象印证成果。在中心机关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建设廉政走廊,制作宣传专栏,通过微信群、QQ群等组织学习,提高大家党风廉政建设学习的参与度;认真落实清廉家庭建设制度,着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风文化和向善向上的社会风气;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动员“党员干部下基层”,着力在基层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发展水平落后,名优品牌缺乏、企业规模上不去。

2.从我市当前畜禽产业链条来看,上游无大型生猪饲料加工企业和畜禽育种企业;中只有畜禽养殖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数量不少,但实力不强。

3.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风险依然存在。

四、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抓好特色水产产业链和健康畜禽产业链建设,努力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天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渔业: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开展连片池塘尾水治理,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属性。

2.坚持产业理念,创新发展。按照“产业集群、技术集成、要素集聚、资金集合、效益集显”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入驻我市发展生态养殖,加快推进精品生态渔业生产基地建设。

3.坚持品牌战略,提升效益。利用现有小龙虾和水乡华湖生态鱼名片,打造品牌,提升渔业经济效益。

4.坚持保障民生,融合发展。切实保护养殖户权益,落实利渔、惠渔政策,保持养殖户持续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畜牧业:

1.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推广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实施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工程。

2.精心培育畜牧品牌。加强生产源头治理和质量控制,努力提高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

3.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加大信息引导产业发展力度;建立健全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强化金融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加大生猪和家禽保险力度,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强化公共防疫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不断提升我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市、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农机化:

1.高效实施强机惠农政策。调整优化补贴分类归档,推进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积极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等技术,优化购机补贴办理服务。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落实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加强信息化监测手段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确保作业质量达标。

2.全力抓好农机生产调度。精心组织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抢前抓早组织开展机械化生产需求调查和农情会商,加强机手培训和机具检修,提前做好农机供给、维修服务和优先优惠用油的协调准备。扩大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3.持续深化农机示范创建。加快推进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推进主要粮油作物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加强畜牧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以及特色作物适用机具设备的遴选与推广,协调推进种养加各产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4.实施农机强链补链行动。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加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典型案例的遴选和推介工作,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和服务区域,推动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做大做强。支持金融机构面向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开展农机融资租赁和信贷担保服务,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