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四防”协同发力
今年以来,天门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坚持高位推动、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严格督导,全方位织密未成年人防溺水防护网络,有力保障了青少年生命安全。
坚持高位推进,全链条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将防溺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3月起即启动研究部署,先后2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目标任务与工作要求,着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四防”水平。市政府系统梳理政府、部门、属地、家庭四方责任,印发责任清单,细化工作措施,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镇村为主、家校联动”的工作格局。市安委办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下发相关文件,并组建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各乡镇(街道)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由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健全“四位一体”包保责任体系,确保各项防范措施高效落地。
坚持聚焦重点,全覆盖检查巡查。针对全市汉江线长、水库塘堰多的特点,对137.7公里汉江段、43条主要河道、29座水库、45个湖泊、5953个塘堰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风险点位。在此基础上,逐级建立“四位一体”工作专班,完善“四方包保”联防联控机制,并严格落实“一块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的“四个一”保障要求。全市共设立警示标志1242处,配置“四个一”设施1178套,部署太阳能防溺水喊话器5套。通过开展隐患排查1583次,整改隐患88处,确保重点水域实现“时时有人盯、有人查、有人管”,有效堵塞风险漏洞。
坚持部门联动,全方位加强宣传。广泛整合资源,多维度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教育部门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载体,每周推送防溺水安全警示信息、科普知识及典型案例,重点提醒家长加强午后、傍晚等高危时段监护,教育学生远离危险水域。公安、应急、水利等部门结合日常街面巡逻、岸线巡查、防汛检查等工作,同步开展现场安全警示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团市委、妇联、民政等部门重点关注孤儿、留守儿童及家中无人照管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包保,并依托大学生暑期志愿活动开设各类暑期爱心托管班30个,有效减少儿童私自下水现象。宣传部门统筹电视、广播电台、报纸、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高频次宣传。经信部门督促三大运营商累计发送未成年人防溺水提示短信210余万条,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各乡镇(街道)切实履行水域巡查监管责任,将防范宣传与日常巡查紧密结合。
坚持问题导向,全过程督导问效。为确保工作实效,采取“专项组专门督、部门定向督、乡镇自己督”的立体督导模式。成立由公安、教育、应急、水利等部门组成,并邀请市纪委监委机关参与的14个督导专班,对全市26个乡镇(街道、办、场、园)实行定点包保、对口督导,重点对危险水域排查整治情况进行检查。累计出动人员64人次,开展检查和暗访2次,发现隐患45处。市安委办强化统筹协调,落实每周通报工作机制,对照暗访重点内容和检查清单加强指导督办。通过及时发现问题、迅速督促整改,共督导整改隐患88处,并下发工作提醒2期、通报2期,以严督实导确保各项防溺水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