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解读
《天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中共天门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建设城市美、产业强、生态好、民生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天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二、出台过程
为谋划好我市城乡建设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市住建局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住建“十四五”规划,历经调查研究、起草初稿、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阶段,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出台《天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三、总体框架
《规划》分4个章节,分别是发展基础与形势、总体要求和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四、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为我市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加速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奋力谱写新时代天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五、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宜居。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健全住房制度,形成规范、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城乡统筹,和谐共享。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合理配置。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让最具带动性、迫切性、民生性、可行性的建设项目得到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进程,增强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彰显特色。走绿色优先、集约节约的城镇发展道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强化建筑节能,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城市修补和城乡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江汉平原水乡和内地侨乡、“茶圣”陆羽等文化特色,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深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挖掘发展新空间与新潜力,更大力度地推进城乡建设人本化、高效化、生态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提高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六、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天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总体发展目标为: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迈向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具体目标为城市更宜居、乡村更美丽、居住有保障、功能更健全、产业更规范、管理更精细。
七、主要任务
《规划》从建设“美丽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住有所居”、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城市”等五个方面明确天门住房和城乡建设主要任务:
一是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城市”。从引导城市空间按照“北拓南融、东进西控”有序发展、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建设宜居城市,做强做优城市新区,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地位,改善居民居住品质,提高城镇承载力。
二是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主要是从加强乡镇景观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新型农房建设等方面着手,到“十四五”末,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基本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三是引导城镇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业,实现“住有所居”。主要是合理开发各类商品住房,引导住房保障提质扩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实施智慧物业工程。保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到2025年达到40平方米,住房公积金整体覆盖率提高至65%。
四是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主要是拓宽建筑业体系,加强建筑业招商引导,积极推广建筑业绿色发展,做好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27亿元。
五是提高住建系统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主要是深化住建系统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完成住房建设系统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市政基础设施监控、城市安全预警等智能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信息进村,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工程,构建乡村智慧服务体系。
八、保障措施
为保证任务、工程等高效落地实施,《规划》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思路,探索建立健全重大项目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城市经营体制改革,广辟筹资、融资渠道,逐渐形成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资格局。注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土地,保障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深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心下移,管理到网格,完善考核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完善控违查违工作机制,提高控违拆违工作效率。
二是强化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优先推进补短板和强弱项的项目。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审慎论证项目可行性。严防“大水漫灌”,确保精准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严防“半拉子工程”,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大拆大建”,优先采取改扩建方式,必要时采取新建迁建方式。严防“贪大求洋”,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三是强化研判落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加强规划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完成情况的跟踪监测。“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执行结果与预定年度目标进行对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将当年未能解决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整合到下一个规划年的计划中,及时调整年度计划,有序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