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口街道办事处应对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为防范暴雨雷雨等恶劣天气,防止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确保办事处内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将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结合办事处实际,特制定本应急处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落实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应急队伍、应急能力建设,确保把已发生事件的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成立侯口街道办事处应对极端天气应急工作处置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第一指挥长:刘 娟
指 挥 长:贺生波
副 指挥长:敖亚军 黄 峰 龚文霞
王 强 倪亚夫 浣子然
成 员:张传兵 王 鹏 胡 科 唐 涛 贺卫章
洪 融 李奕翰 倪 凯 张 伦 吴雄波
刘 京 许少军 江军舫 周文波 胡为举
吴文波 代品华 罗赛军 吴佳文 何 武
彭泽兵 伍广学 涂义平 罗文学 周红平
林振华 刘志华 向社华 叶银平 杨小林
代兵红 朱三仿 黄 云 曾祥兵 王连斌
徐名琴 代丙华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办,指挥部组成人员如有变动,由指挥长安排替补,并通知包保涝点社区。办公室主任由胡科同志兼任,负责提请指挥部会商、部署、指挥协调和统筹调度排水排涝工作。
三、组织指挥体系和工作职责
1、突发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按照《防汛作战预案》组织实施,由防汛指挥部统一指挥。上级现场指挥部未成立时,灾害现场处置仍统一由本级指挥,各行业部门先期到达的工作指导组提出的指导意见应予以采纳。
2、迅速进入应急状态。按照《防汛作战预案》,由胡科同志担任应急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加强应急值守,持续跟进掌握气象、水文及灾情信息,并第一时间向指挥长报告。
3、做好灾情勘察和分析研判。农业农村办和应急办对灾害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及时向气象、水利、应急等业务部门进行咨询,必要时派出人员侦测灾情。
4、应急力量准备。应急人员由机关干部、社区党员干部和办事处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组成,随时听从指挥长命令投入应急处置。
四、事前预警等级划分、应急响应及响应结束
1.应急响应预警等级及行动
Ⅳ级响应24小时降雨24.9mm以内为蓝色预警,副指挥长坐镇指挥,办事处、社区全体人员进入警戒状态,迅速到岗履职,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响应工作。
III级响应24小时降雨25mm至49mm为大雨黄色警戒,指挥长坐镇指挥,及时召开排涝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机构组成人员迅速到岗履职,按照涝点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响应工作,进入警戒状态。
II级响应24小时降雨50mm至99mm为暴雨橙色警戒,辖区内重点易涝点可能出现严重积水,部分路段短时交通受阻,排水管网可能产生短时满流,重点低洼地段和设施易发生险情、灾情。指挥长坐镇指挥,所有包保涝点人员迅速到岗和社区干部一并抗灾。
I级响应24小时降雨超过100mm为大暴雨红色警戒,辖区内低洼的区居民院落将发生重大险情,部分民宅、建筑物和地下室可能进水,大部分路段严重积水,交通陷入瘫痪。指挥长坐镇指挥,各社区单位参与统一调度,做好有关响应工作。
2.应急响应结束
当应急响应启动条件消失,且无中雨及以上降雨预报,城区交通、居民出行恢复正常,进入正常工作秩序,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指挥长或上级指令,宣布结束应急响应。各相关单位尽快组织技术力量修复受损的道路、路灯、供水、交通、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建筑施工设施和损坏的房屋,做好环境消毒消杀工作。I、II级应急响应结束后,各有关单位及时向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做出书面报告,对本次防汛处置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事中应急措施
(一)Ⅳ级响应行动
1.社区干部到易涝点值班值守,泵站值机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全员24小时通信畅通。
2.社区干部巡查易涝点周围,开展雨污水井盖、道路积水及管网疏通,使积水经管网排出。
3.各社区巡查排水沟渠,确保畅通,各排水涵闸全开。
(二)III级响应行动
1.蹲点机关干部及社区干部到易涝点值班值守,泵站值机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全员24小时通信畅通。
2.蹲点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巡查易涝点周围,开展雨污水井盖、道路积水及管网疏通,使积水经管网排出。
3.蹲点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巡查易涝点周围管网水位,超出路面水位的情况,应做好易涝点位泵机设备安装与抽排准备工作。
(三)II级响应行动
1.落实“一点一策”重点易涝点应急措施,打开泄水井盖,设置专门路障和安全警示标志,对积水严重点位及周边实施交通管制。
2.协助物业做好地下室(地下车库)积水风险排查,提前在地势低洼小区地下室边设置截水沟和逆流坡,配齐配全挡水板、防水门、砂石袋等挡水物资设备,必要时设置强排点抽排积水,做好物业小区地下室(地下车库)与临街面积水抢排工作。
3.帮助辖区企业摸清雨污管网底数,抢排厂区积水。
4.辖区所有排水涵闸全开,派专人值守,如客水压境,出现倒灌现象,及时关闭闸门,开启泵站进行抢排。
(四)I级响应行动
1.根据内涝情况,研究商讨排涝工作对策和解决方案,迅速制定人员转移避险路线,设置转移安置地点。
2.必要时,指挥部报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配全市各单位应急抢险队伍和排涝设备设施投入城市排涝工作。
3.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的雨量变化和降雨持续时间预测,对辖区内危险区域群众进行统计和转移安置,医疗部门做好转移群众的医疗救护和安置地点消毒和防疫工作。社区干部要做好生活保障物资调配及发放工作。
六、应急转移及险情清查
1、果断避险转移。办事处辖区内天门河易发生涝灾,结合办事处实际情况,当上游客水压境,部分居民家进水时,指挥部发去转移预警,指令发往蹲点机关干部及社区主要干部,社区干部马上通知群众转移。政府安排车辆,线路为出村级公路经西环线、钟惺大道到安置点天门中学。第一时间组织受威胁地域群众转移避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强制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强化巡查排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河道、涵闸、泵站等防洪工程和重点防洪对象加强巡查,迅速组织排险。及时关闭(水、气)阀门,切断电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灾害扩大。
3、加强现场管控。按照要求,及时关闭关停相关设施场所,做好可能发生灾害区域的警戒,落实管控措施。
4、组织抢险救援。开展自救互救,搜救被困人员,抢修受损设施,力所能及地减少灾害损失。
5、做好群众安置。安排专人负责,提供基础生活保障,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