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0-40998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胡市镇
发文日期
2009年07月10日
名称
销“胡市雏禽” 创孵化品牌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09年07月10日

销“胡市雏禽” 创孵化品牌

发布时间:2009-07-10 00:00 来源:胡市镇

市镇,天门市版图上一座不太显眼的小乡镇,但只要谈及孵化,恐怕不少精明的商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牛。春夏时节,沿分当线驱车,但见一堆堆待入田作肥的蛋壳,一群群披着嫩黄的鹅鸭,一辆辆满载禽苗的汽车,雏禽孵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时,你已经进入了孵化名乡——天门市胡市镇。

胡市镇地处天门市东北角,“两河”水绕境而流(汉北河、皂市河),三条路穿插而过(武荆高速公路、省道分当路和皂仙路),境内水陆交通便捷,水域广阔,物阜民丰。全镇辖24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人口34814人,耕地面积35198亩。二三十年来,凭借着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胡市人创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在孵化大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全镇拥有自动孵化机52台,手工孵化坊12家,年销售雏鸡600余万只,雏鹅近100万只,雏鸭近200万只,创产值1320万元。

一、开办孵化作坊

很早以来,胡市镇一李村人就有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传统,主要包括熬糖、酿酒、孵化、草编等等。手工产品生产出来后,人们就挑着担子上路了,北至京山、钟祥,东到应城、云梦,挑担人的足迹踏遍了周边县市。交通发展后,从胡市出发的班车都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使没有人在路边等候,也要把车在一李村停留一会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胡市及周边地带的家禽养殖获得了迅猛发展,雏禽供不应求。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敢为人先的胆量,1994年,时任一李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李望成同志和五组村民李想中商议后,分别创建了占地近200平方米的孵化坊,专门从事雏鹅孵化,当年就赚了两万多元。面对创新的高额回报,一李村沸腾了,人们争相效仿,手工孵化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到1998年,仅一李村孵化专业户就发展到了39家,年孵化雏鹅100万只,从业人员达400人,年获利300余万元,江西、浙江、福建等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慕名而来,满载而归,至此,胡市的孵化美名就开始声名远扬了。

二、培育中介组织

时光进入新世纪,胡市的雏禽孵化业获得了飞跃发展,孵化品种由单一的鹅苗扩充到鸡、鸭、鹅等多品种,孵化设施由全手工操作改进为半机械化施行,孵化量由几十万只增加到近千万只,销售方式由外出推销转化为外商进门求购,运输途径由公路运输拓展为陆运和空运并举。面对孵化产业扩规升级的大好局面,镇政府高度关注,适时加以引导扶持,网络全镇57家孵化业主,成立了以一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望成为会长的雏禽营销协会,协会制定章程,强化协调运作,切实维护了业主的经济利益,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加大信息传播力度,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亮出“湖北省孵化第一镇”的招牌,以扩大声势,拓展市场。

三、推进品牌战略

胡市镇坚持瞄准“湖北省孵化第一镇”的美誉和目标,将雏禽孵化纳入农业“五个一”工程之列(一个万亩油稻优质板块、一个千万条草编制品加工基地、一个千万只雏禽孵化基地、一个万亩优质水产养殖带、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重点加以培育和引导,形成规模经济和效应,促进孵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了规模,就会有品牌。品牌是产品的促销剂,是生命力所在。我们把印有的“胡市孵化”的宣传单散发给前来购货的客商,在网上发布“胡市孵化”信息,还把“胡市孵化”标签张贴在产品框上,以不断增加胡市孵化业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四、稳定产业优势

几年前,由于环境变化,疫病感染,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本地孵化业开始走入低谷,经营效益日渐低下,甚至亏本,一些孵化业主纷纷停孵。2005年,我镇孵化业的兴起地一李村,也只存鹅鸭孵化坊5家。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日渐衰退的农业产业,镇政府多方问计,力图稳定优势产业。一是发挥协会理事作用。和理事们一起上门宣讲经济规律、政策倾向和市场行情,同业主们交心谈心,让他们感到有信心、有前途。二是组织孵化技术培训。我们筛选出两名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技术工,将其拜为师,纳为友,在全镇开展孵化技术培训,深入现场,面对面地交流指导。三是求资以利驱动。镇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系工作,为农业发展信用贷款进行请示和协商。在多方努力下,2007年,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雏禽孵化的春天。以鹅苗为例,利润率高达300%,孵化业很快得以恢复。

回顾胡市孵化产业发展的历程,有喜,但更多的是忧。喜的是,谈及孵化,潜意识中外地客商还是对胡市感兴趣,每到孵化旺季,就派员进驻我镇,定购雏禽,参与孵化;忧的是,胡市的孵化产业并没有做强做大,甚至还不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规模,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种蛋难求。过去种蛋主要靠本地供给,成本相对较低,现在种蛋共应量严重偏少,出现了抢购种蛋的现象,无疑抬高了价格,增加了孵化成本,导致大部分实力偏小者退出。究其原因有三:一则汉北河、皂市河水质恶化,两河岸边饲养的鹅鸭产蛋率低,受精率低,死亡率上升,导致种禽饲养量大大减少;再者,孵化业主对本地的种蛋也不太感兴趣。二则受国际国内禽流感的影响,种禽饲养风险增高,导致养殖量减少。三则粮食价格相对偏高,饲养成本增加。

目前,本地种蛋大多来自外地(洪湖、监利等地),必须通过长期、稳定、可靠的信誉,来获取种蛋供给者的信赖,否则,难以获得种蛋。一李村的孵化大户李勇权就是通过异地寄养种禽的方式来完成种蛋的供给的。

二是产业断链,综合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除种蛋供给不足外,雏禽寄养也是一大难题。目前除雏鹅供不应求外,雏鸡、雏鸭受气温偏低的影响,显得阶段性过甚,但由于征地难,缺乏寄养库,部分孵化业主只能看“天”行事,孵一水,停一水,难以形成季节性高潮,利润甚微,有的甚至亏本,风险增大。

三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行业可起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外力推动,过去所谓的“协会”也只是当时应付性的表面文章,毫无意义和效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单家独户的零散经营方式,当然难以形成规模,没有规模,就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

四是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政府协调功能不强。主要表现在电力供应不足,电费过高;信贷支持缺乏,利息过高;等等。

农业产业有待发展,更需要扶持。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关注,尽快出台政策,破解特色产业发展难题。

(图:肖晓华 董莉摄)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