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潭镇2018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报告
2018年,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财政紧紧围绕全年总体目标任务,积极培植财源,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管理,着力提高财政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支出保障能力,确保了财政正常运行。
一、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税收完成情况
2018年,市政府下达我镇税收任务为1561万元,其中国税1009万元,地税552万元。全年实际完成税收任务1808万元,占任务的115%。
(二)收入情况
2018年,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2717.7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2249.48万元,税收分成468.25万元。基金收入1999.92万元。
(三)财政支出情况
1.体制基数支出:984.99万元
2.一事一议奖补支出:105.73万元
3.文化站免费开放支出:2.5万元
4.扶贫资金专项支出:149.50万元
5.增减挂钩支出:74.69万元
6.厕所革命支出:287.37万元
7.秸秆禁烧支出:20.27万元
8.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支出:57.30万元
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8.23万元
10.交通及基础建设支出:408.87万元
11.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支出:45万元
12.美丽乡村建设支出:150万元
13.其它村级支出:123.28万元
14.福利院建设支出:65.41万元
15.供、排水管网建设支出:116.07万元
16.福利院保障支出:34.24万元
17.“创文”支出:22.46万元
18.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67万元
基金支出:1999.92万元 。
收支相抵,略有盈余。
(四)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2018年全镇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49.67万元,棉花价格补贴资金239万元。
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9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改革政策,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为主线,加快税源培植,强化收入征管,严格编制预算,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支出保障能力,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根据目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结合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拟定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财政税收计划
2019年税收计划为1531万元。
(二)财政收入
2019年预算镇级财政可支配收入3860万元(其中市级补助1560万元),基金收入1280万元。
(三)预算支出安排如下:
1.行政运转支出1080.5万元;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出115.5万元;
3.以钱养事支出102.54万元;
4.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支出90万元;
5.美丽乡村建设支出200万元;
6.党建工作支出20万元;
7.教育支出10万元;
8.文化支出25.5万元;
9.水利基础设施建设35万元;
10.安全饮水支出60万元;
11.城镇建设支出700万元;
12.招商引资支出100万元;
13.政务服务中心建设280万元;
14.道路建设支出600万元;
15.福利院建设支出40万元;
16.社会保障运转支出56.23万元;
17.村级场所建设支出180万元;
18.社区建设支出15万元;
19.扶贫专项支出120万元。
基金支出1280万元。
三、2019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整合财政资源,积极组织收入
一是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加强收入分析与调度,规范收入征管秩序,关注重大税收政策出台对我镇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好财政收入形势的分析研判与预测;二是以服务、招商引资、旅游项目为重点目标,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作为工作主线,倡导产业引导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引导企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三是逐步建立涉税信息平台,建立与各涉税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全面掌控涉税信息,杜绝税款的“跑、冒、滴、漏”现象,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合理把握支出规模,加大对“三农”、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把新增财力向扶贫领域、农村基层等倾斜,切实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履行财政职能,助推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财政制度体系,认真做好新预算法实施与深化财税改革的协调推进,坚持政府管理灵活与严格预算约束相结合,与人大审查监督相结合,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健全公务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公务消费平台、“三公”经费监管平台运行,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加强廉政教育,抓好队伍建设
根据财政业务实际,结合全市开展的“双评议”工作,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主动邀请代表评议等形式,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提高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通过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增强法制和纪律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和财政事业发展需要的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财政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