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的发源地,原来是天门这里!
在黄潭镇白龙村南200米的地方,几株柏树环绕着一座谭元春墓。
谭元春是明代“竟陵派”创始人(竟陵派又称钟谭派 ,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1574—1624]、谭元春[1586—1637]都是竟陵[即今湖北天门]人,故被称为竟陵派),本是岳口新堰谭家湾人。一次外出游学,来到黄潭镇黄嘴村凤凰岭,被这片土地所吸引,就此落户安家。凤凰岭上出状元的说法也在民间流传,据村民说,这里走出的大学生,确实比其他村里多。
谭元春在凤凰岭定居后,经常与同是竟陵派文学创始人的钟惺一起吟诗作赋、钓鱼游玩,留下了“茶照上楼人,君山破湖影”“陆子吾乡里,茶心终永存”的诗句。如今,天门城区的元春街和钟惺大道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
“惟楚有材”的故事正是出自黄潭。明代万历年间,竟陵文人钟惺和谭元春开创的“竟陵派”风行一时,其拥护者为二人题赠了一块“楚有材”的匾额。
主持乡试的学台大人听闻此事,经一番亲自测试,也被他们的出众才华所折服,专门为匾上增加一个“惟”字,题名“惟楚有材”。在学台的推崇和主持下,武昌贡院街建了一座牌楼,上面高悬着“惟楚有材”的匾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