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天门实践】“徒弟”变“师傅” “新兵”成“尖兵” 黄潭镇“师徒结对”练就“四能”干部队伍

发布时间:2025-09-18 22:10 来源:黄潭党建

政策宣讲不再“照本宣科”,项目报告杜绝“空话连篇”,征地协调告别“手足无措”——黄潭镇通过“师徒结对”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实干中锤炼“能讲、能写、能对、能办”的硬本领。

“一开始照着稿子念,自己心里都发虚。现在我能把生育政策、教育配套、购房优惠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明白账’,上个月就帮3户家庭打消了生育顾虑。”9月初,刚结束宣讲的黄潭镇年轻干部赵瑞与师傅——镇卫健办主任马蓉交流时,自信满满。



从“念稿子”到“解心结”

生育政策宣讲员成了“贴心人”



今年刚入职时,25岁的赵瑞负责卫生健康与生育服务工作。第一次政策宣讲时,她紧握稿子、照本宣科,“台下群众表情茫然,我自己也没底气。”

师傅马蓉点醒了她:“年轻人不是不想生,是担心教育、住房这些现实成本。光讲大道理不行,得帮他们算清政策红利。”

马蓉带着赵瑞走村入户,把生育补贴、教育配套、购房优惠整合成“一本明白账”,还用本镇案例说话:窑台村“村改居”后纳入城区管理、中国院子小区对应陆羽小学学区……赵瑞学会了用“家门口的学校”“买房能省多少”这样接地气的话和群众沟通。

在徐马湾村的“家庭恳谈会”上,赵瑞还请来二孩妈妈现场分享领取育儿补贴的经历。“现身说法比我们干讲有用多了。”她笑道。

如今,赵瑞能对不同人群灵活调整宣讲内容:“跟年轻人聊育儿假,跟老人家算养老账。”截至8月底,黄潭镇新生人口154人,同比增加35人,其中二孩、三孩分别增长12.7%和25%,生育意愿显著提升。



从“报数据”到“出实招”

项目进度报告写出“经验值”



“写项目进展不能只堆数据,得写出难点、解决方案和下步计划,这才有参考价值。”黄潭镇经济发展办的年轻干部程圣始终记得师傅高信荣的教导。

如今他已从“徒弟”成长为“师傅”,负责莱依窕服饰跨境电商项目。徒弟周金鑫第一次写项目报告时,只会简单罗列信息:“项目已开工,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程圣带着他重新梳理:这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85天,背后是土地摘牌、规划审批、水电报装、管道迁改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解决——“这些实干细节才是精华。”

他们不仅清晰呈现项目进展,还总结出“精准对接需求、部门联动协作”的工作方法。在“提笔能写、问策能对”的能力支撑下,黄潭镇今年已培育2家规上企业,新签约落户3个项目,工业动能持续增强。



从“怕碰壁”到“解难题”

征地协调路上练出“铁脚板”



“G348改线工程涉及8个村土地征收,起初农户不理解,我们跑了多次都没谈拢。”镇干部胡力鹏和汪佳楠刚接触征地协调工作时,一度手足无措。

镇党委副书记杨梓根带着他们走访农户,终于摸清症结:村民怕“地没了,生活没保障”。工作组结合黄潭镇“城乡融合”规划,向农户耐心解释——道路通车后带来的区位优势提升,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同时依托“小田并大田”改革,通过土地流转也能获得稳定收益。

“杨书记教我们把‘要他们支持’变成‘为他们着想’。”胡力鹏感慨。目前所有农户均已签订协议,G348改线工程全线启动,预计2027年5月底通车。

此外,黄潭镇还主动对接城区楼盘,梳理房源、优惠等信息,印制500份手册逐村宣传。截至目前,已帮助群众购房68套,预计年底达100套。“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我切实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干部李郑说。

“年轻干部是镇域发展的生力军,‘四能’提升不是纸上谈兵,是要在干事中成长、在成长中干事。”黄潭镇党委书记周勇表示,该镇将继续完善“师徒结对”机制,开展演讲、写作、政策对答、案例分析等练兵活动,培养更多“能讲、能写、能对、能办”的实干家。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黄潭镇税收完成1850万元,同比增长21.6%;规上工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22.1%,居全市第4——一支“四能”干部队伍正成为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