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素质提升年 · 天门实践】解放思想,对标先进 加快建设新时代侨乡

发布时间:2025-09-30 09:30 来源:黄潭党建

解放思想,对标先进 加快建设新时代侨乡

——学员赴昆山市委党校学习交流研讨会发言摘登





对标昆山学先进 踔厉奋发促发展



黄潭镇党委书记 周勇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在昆山市举办的“天门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专题研讨班。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入了解了昆山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昆山之行的所见所感

昆山连续2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近千分之四的GDP。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敢闯敢试、唯实唯干”的精神伟力。改革开放初期,昆山自费创办全国第一个县级工业新区,面对土地紧张难题,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产业链”上楼等创新模式,盘活存量空间,有力彰显了主动破局的实干精神。二是“产业立市、创新驱动”的发展定力。始终锚定实体经济不放松,构建了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生态融合”的集群优势。三是“城乡融合、以人为本”的共富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规划、设施、服务一体化,城乡居民享受同质公共服务,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文旅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二、黄潭镇的发展路径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昆山,关键在消化吸收、转化运用。下一步,黄潭镇将围绕市委“137”工作思路,立足“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和美乡村示范镇”目标定位,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争一流”的追求,真抓实干、笃定前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工业提质、农业增效、文旅赋能的发展新格局。一是拼项目、争突破,推动工业提质。围绕“一主两新三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紧扣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精准招商引资,加快资智回乡,推动项目建设,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二是拼产业、争进位,夯实农业根基。以“三农”工作十大提升行动为着力点,完善产业链条,助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动农业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三是拼特色、争亮点,激发农文旅活力。整合文化资源,持续扮靓“文化寻根+生态休闲”旅游线路,积极融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








对标“昆山之路” 建设新时代侨乡



竟陵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孙佳伟 

此次昆山之行,我深刻领悟到“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精神内核,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激发了动力。

一、学有所思:对标找差增强发展紧迫感

昆山“拼抢实”的作风与一流营商环境,是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关键。其核心优势有四:一是境界高。善于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展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二是环境优。“昆如意”服务品牌全国闻名,“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思路宽。以“富规划,穷开发”的理念自费建设开发区,通过精准招商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推动集群发展;四是作风实。昆山干部敢为人先,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实现产、城、人良性互动。

二、学有所用:找准定位明晰发展新路径

我将对标昆山经验,立足竟陵实际,在以下四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聚焦产业生态构建,在推动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精准开展链式招商,瞄准纺织服装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环节补链强链,发展飞地经济;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推动商贸服务业从“小而多”向“大而精”转变;加快数智赋能转型,引导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二是对标一流服务标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探索“免申即享”;从“单一服务”向“生态服务”转型,整合金融、院校资源,组织银企对接、用工招聘;从“招引服务”向“陪伴服务”转型,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全生命周期服务。

三是突出绿色宜居内涵,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新突破。推进片区化城市更新,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同步嵌入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特色化消费场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构建智慧化治理格局,加快探索全龄友好型社区建设,探索开发“智慧社区”应用,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锻造实干队伍。强化思想引领,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突出实战练兵,实施“项目实战练兵计划”;树立实干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干部全方位成长。






汲取昆山智慧 赋能四化同步



侯口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刘娟 

根据市委安排,我参加了在昆山市举办的“天门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专题研讨班,昆山之路的生动实践,为天门加快建设新时代侨乡、侯口丰富基层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昆山之感——四重维度与精神内核

昆山之路,核心在于“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精神特质。

一是发展高度源于“敢闯敢试”。昆山绝非仅靠区位优势,更是依靠干部群众的干劲、拼劲和闯劲。二是产业速度成于“唯实唯干”。昆山培育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集群,亨通、好孩子等“链主”企业带动数百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良性生态。三是城乡温度见于“奋斗奋进”。昆山城乡呈现“田园都市”和谐画卷,为“农民就地城镇化”提供了温暖范本。四是治理精度倚于“创新创优”。昆山企业开办最快0.3个工作日,85%事项“秒批”;实行“拿地即开工”改革,工程项目审批提速。“网格+数字”模式让治理精准高效。

二、昆山之思——四点共识与发展逻辑

对标昆山,天门虽在能级上有差距,但在发展逻辑上存在相通之处。

一是区位逻辑相通。昆山受上海辐射带动,天门处于武汉都市圈。二是改革精神相通。昆山“自费办开发区”的闯劲与天门在鼓励生育、工业倍增等领域的改革实践一脉相承。三是发展路径相通。昆山“抓龙头、强集群”思路与天门“工业倍增125工程”战略高度契合。四是服务理念相通。昆山的“亲商服务”与天门的“股东式”服务、“标准地”出让等理念相通。

三、昆山之悟——三点发力与成效转化

学习昆山,关键在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是思想破冰,激发“想干事”的自觉。我们将从思想破冰入手,将“跨越赶超”紧迫感转化为“敢为人先”的行动。二是保障赋能,夯实“能干事”的基础。我们将强化实绩导向,提升干部推动发展的本领,确保“能干成事”。三是聚焦重点,确保“干成事”的成效。在产业升级上,助力纺织服装产业延链强链;在城乡融合上,激励干部在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中打造精品。在营商环境上,完善“一企一策”跟踪服务机制,全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学昆山经验 谋天门新篇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文仁军  

近日赴昆山考察学习,其“富规划、强产业、抓融合、优政策、敢超越”的实践令人备受启迪。昆山坚持规划先行,注重高起点、全覆盖,彰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始终聚焦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构建了完整产业生态,打造了“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衡覆盖;以“用户思维”优化政策环境,深化“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为人才提供扎根发展的沃土;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自我超越。其发展经验深刻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前瞻布局、产业为基、融合共生、环境优化与精神引领。市住更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建设新时代侨乡为目标,以“跨越赶超”为主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战略机遇。当前天门正处于“五期叠加”的发展黄金期,区位提升、产业升级、资源集聚的态势日益凸显。我们将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扣城市能级跨越、枢纽功能赶超目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水乡公园城市。

二是精心编制规划,科学谋划项目。借鉴昆山“富规划”理念,突出全域统筹和刚性管控,科学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五五”规划,围绕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配套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精准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立动态更新的项目储备库。

三是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功能品质。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交通优化、生态园林建设等重点领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天门新区、高铁新城、北湖绿色低碳、天门河“一河两岸”治理、S213进城段市政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天门城市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锤炼务实作风,全力争先进位。大力弘扬“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马上就办、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改善住更领域营商环境。落实市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扛牢发展使命 勇当开路先锋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超 

通过一周的理论学习和现场考察,我深刻感受了昆山的发展历程,“昆山之路”“昆山精神”为天门交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新时代侨乡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昆山之悟——精神谱系造就“昆山之路”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昆山之行,我真实地了解了昆山东接上海、西融苏州、北联太仓、南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交通优势。细悟昆山,敢闯敢试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唯实唯干是其规划的重要保证。昆山开发区的道路根据各特色功能区的具体要求和通行标准设计,既节约集约用地又满足了通行的条件,从没有像样的等级公路到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交通先行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天门之思——宝贵经验催生发展动力

昆山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的发展思路。我们要学习昆山的精神、理念、方法和思维方式,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勇破思想坚冰。锚定支点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侨乡建设目标,摒弃定势思维,坚持思想破冰,敢于破解难题,为天门经济跨越式发展勇担重担。二是引领快速发展。解放思想、不等不靠,用超常规思维和方法破解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土地等要素问题,加快推进“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引领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水平。聚焦改善出行条件和提高政务服务质效等方面,持续打造物资快进快出的“硬环境”、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软环境”,让企业在天门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三、交通之践——当好先行服务侨乡建设

一是建设融圈进群的快速路。今年建成武天高速西段,实现天门境内全线贯通,加快建设天仙洪高速、天门至潜江高速和一级公路,加快构建天仙潜30分钟互通交通群。二是畅通国省干道主骨架。加快完善骨干交通网,实现互联互通、快联快通。三是打通全域内循环。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四是补齐铁水公空短板。加快“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促进快递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五是科学务实编制“十五五”规划。完善“一横一纵”对外运输通道,积极构建“五网”和“五体系”,实现航空、铁路、航道、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全面建成江汉平原综合交通枢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