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办场园 / 竟陵街道办事处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益事业建设 / 城市综合执法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4169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竟陵办事处 文 号
标 题: 竟陵街道办事处耀星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竟陵街道办事处耀星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7-06-22 00:00

为进一步推进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支部负责、群从联动原则。村委会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社区)具体负责推进落实。有关部门负责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房前屋后、清道路。“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民居改造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分类、组保洁、村集并镇转运”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范围,不断提升村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长期目标。在巩固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常抓不懈。通过整治,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2017年底,建成“美丽乡村计划”,力争全面实现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100%。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两抓一控”、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路口、村内主干道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五乱”现象的发生;拆除村内占道的私搭乱建,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清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绿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类树木、花草,大幅度增加绿地面积,完善现有绿化设施,打造园林绿化景观道;“美化”,对村庄建设的选材用料、建筑样式、墙面颜色等进行规划和提升。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临路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墙壁,规范村内主道建筑色调,规范户外广告、路牌和公共标志。加强文化广场、文化墙、村民活动中心建设。村庄、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亮化”,村庄主要道路安装路灯,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修缮维护村内已建好的路灯等亮化设施,对已损坏的亮化设施及时更换,有条件的村实施现有亮化设施提档升级;“净化”,重点治理村内主干道污水排放、村路口、施工现场、集贸市场、公共场所以及公路沿线环境卫生,达到净化要求。
  (二)继续推进“五改两建设”工作。“改路”,对村道路、农村主道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基本做到主街硬化,出村道路路面平整,安全畅通,路况保持良好,逐步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改水”,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推进农村集中连片供水,进一步提高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加大农村供水水质监测力度,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保证水质达标与饮水安全。供水满足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水质合格率达到 100%;“改厕”,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如厕环境,采用三格池式、沼气池式厕所等多种形式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改圈”,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发展,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严禁在环境敏感区新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的畜禽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垃圾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装备设施投入,继续推行“户分类、组保洁、村集并、镇转运”的农村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辐射范围内管网配套建设,推进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心村建立较为完善的污水、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建设”,根据村庄人口、垃圾产生量等,配足配齐封闭式垃圾桶(箱)、垃圾运输车等装备设施。每个村庄有相应数量的垃圾收集点和人力垃圾清洁车。推广使用垃圾碳化炉或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器等设施。加快农村专业环境卫生队伍建设,每组70户配备1名保洁员。
  (三)积极推进“两抓一控”工作。“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组”,利用 2017至2020年3年时间,在全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抓好。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为全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探索积累经验;“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精品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城乡统筹、独具特色、生态文明的精品亮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产品产地污染源管理、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沼气等新型能源。实现养殖大户和散养殖户污染物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统一利用。
  (四)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镇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和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管并重、综合整治,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着力推进“美丽乡村计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三新五有”(结构体现新设计、建设采用新材料、外观呈现新面貌。有干净整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燃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的基本要求,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依法依规推进特色民居建设。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5月—7月)。召开动员会议。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订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二)集中攻坚阶段(2017年7月—2017年 12月)。全民动员,广泛参与,上下协调,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打好以“四清四化”和“五改”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三)长期整治阶段(2017年12月--2020年 12月)。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遵循乡镇、村空间布局、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任务的落实,逐步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四)考核验收阶段(实施期间每年12月份)。接受市和部门环保、住建、财政、农业、卫生等有关单位,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成由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综合协调、年度工作安排等。抓紧细化措施,分解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结合农村工作特点,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着力报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科学规划,注重管理。各乡镇要着眼长远,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统筹发展、推动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规划设计先行的原则,从乡村规划抓起,尽快编制完成覆盖全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村镇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要坚持整治环境与转变人的观念一起抓,突出性整治与经常性管理一起抓,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政府管理,把长效管理工作统一纳入村内日常工作中去。
  (四)强化督导,加强考核。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村“两委”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进展缓慢、效果较差、群众不满意的予以通报批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