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0-25364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麻洋镇
发文日期
2019年07月22日
名称
麻洋镇“最美扶贫人”陈洋事迹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年07月22日

麻洋镇“最美扶贫人”陈洋事迹

发布时间:2019-07-22 00:00
  2018年5月,受组织信任和重托,我开始分管精准扶贫,作为80后的我,深知肩上的重担,面对旁人的质疑和担忧,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麻洋镇精准扶贫工作中。
  丁阳村是麻洋镇4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全村基础条件落后、人居环境差、河道年久失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探讨如何摸清村里贫困户的“家底”,助力“精准扶贫”,更通过扶贫先扶志,点燃了村民们奔向美好生活的昂扬斗志。
  6月,我和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完成了对全村所有农户的走访,对于举家外出户,通过电话、建微信等方式联系,并作好询问记录,在全村以村民小组的形式召开扶贫工作会达10余次。在一个月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将农户的户口本、一本通、残疾证等信息逐一拍照,并与财管所、合管办、民政办、人社中心积极沟通,将农户的地力补贴、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农合报销、医保、养老金等数据进行归纳打包,并为每个农户建立一套电子清单,涉及该户的资料全部整理其中,形成一户一档,打破传统手写档案数据失真、农户不愿讲、干部问不实的局限性,逐步建立了丁阳村扶贫信息数据平台,实现扶贫工作信息化管理。同年7月,全市扶贫档案资料整改工作试点会议在麻洋丁阳召开。
  万事开头难,有了好开头,更要抓深入。麻洋会议之后,村级的扶贫工作出现停滞,“没有产业的脱贫,脱贫就是一句空话。”“刚开始搞,肯定认真,不知道在村里的发展上能不能认真”……村民中开始出现杂音。没多久,随着区划调整合并村工作的推进、紧接着年底村级换届工作的压茬进行,暴漏出的问题和短板也越多。合并村中出现村民因急性肾衰竭住院不能享受医保报销的困境问题,通过走访了解到,准备在换届中退职的老村会计因为沟通不够,疏忽导致在外务工的村民票款与信息未同步,现在突发重病需要承担大额费用,患者向老村会计提出巨额赔偿,两个家庭陷入困境。患者家里急、老村会计更急,人命关天,时不我待。在向主要领导汇报之后,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补录患者信息,在最短时间保障了患者及时享受到了医保,平息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事件过后,老村会计多次多场合要送一床自家棉花打制的棉被给我,要表达对我快速处置这次危机的谢意,都被诚意婉拒。我对其讲“这次危机暴漏了村务公开制度落实不够的危害,两个家庭都像是在刀子尖上走了一回,更警醒了我要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
  为落实好村级“四议两公开”,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务工作中,及时传达上级政策和会议精神,我们建立了“发现麻洋之美”“朝阳村工作群”微信交流平台。不管是在家里的百姓、还是在他乡务工的村民,都可随时查看消息了解村务工作最新动态,通过互动交流提出各类意见建议,我们主动公开解答或私信回复等方式及时回应,有了良性互动,群众不断看到村级换届后年轻党员干部队伍的新气象。
  有了前期摸底数据打下的基础,群众对扶贫中的种种不公现象开始烟消云散,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扶贫要扶志的困境开始步步逼近。
  为树立勤劳致富、参与产业脱贫的村风民风。2019年正月初八,我和机关老道的干部一道到刘家湾召开土地流转工作动员会,会上声嘶口白的一点一点介绍着产业扶贫基地的规划构想,要求贫困户主动参与基地建设,宣传党和政府建设精品果园、中药材基地的好政策,传递着正能量、倡导包容的好民风。
  三月份,邀请村级老党员、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一道前往汪场镇参观兄弟乡镇的中药材基地,用身边事、身边人的勤劳致富故事激励着这个保守的村落。回来后,一手主动对接“百企联百村”对口帮扶的天海龙农业龙头企业筹措资金,一手加大宣传攻势,在修缮后的村委会屋顶上架起了高音喇叭,亲手录制精准脱贫政策播音、秸秆禁烧宣传播音等,每天早晚准时播报,看着扶贫基地里大几十人忙碌的身影、20万株黄蜀葵中药材营养钵整齐摆布的局面、耳边响起“麻洋镇2019年精准扶贫政策播报……”,看着村级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群众参与从观望到主动,我言不由衷想起一句歌词:“多少寒霜多少心碎,多少无奈慢慢体会……”。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