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彭市镇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镇财政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科学理财,狠抓增收节支,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8年实现财政收入2783.8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30万元,市财政补助收入1464.8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2.6万元,体制补助收入852.24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66.03万元,非税收入收入423万元。
(二)2018年实现财政支出2783.87万元,其中:税收上解支出730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6.5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37万元,农林水支出886.46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城乡社区支出)166.03万元,非税收入上缴支出423万元。
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8年财政工作
(一)积极有为抓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向上级争资资金。把握政策扶持方向和资金投入导向,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衔接,及时掌握项目申报时机。二是密切关注税收收入形势。在与税务部门沟通联系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组织收入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民众福祉。
我们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强化预算管理,努力保障了涉及民生、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保证干部职工的津补贴及时足额发放。二是继续加大了乡镇建设投入,推进路桥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搞好跟踪问效。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防灾体系建设等,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加大了扶贫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公共财政普惠“三农”
坚持把财政支农惠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广大农村。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所有补贴都是通过“一卡通”发到农民手中,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让中央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二是加大对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养的积极性。
(四)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推进了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一是更加重视制度建设,财政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有效地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更加重视财政监督,财政运行进一步规范。着力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切实加强重点支出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三是更加重视跟踪问效,支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启动了社保、支农等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跟踪问效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我镇财政“节支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2018年,我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目标,实现了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增收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拓展,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逐步解决。
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9年,全镇财政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财理念,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促进就业;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民计民生;大力支持生态环保,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2019年财政收支预算
(一)收入预算2417万元。其中:工商税收661万元,市财政补助收入1365万元,非税收入391万元。
(二)支出预算2417万元。其中:税收上解支出661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8.5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万元,农林水支出820万元。非税收入上缴391万元。
二、2019年财政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管理,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一是狠抓财政收入征管。突出收入预期管理,巩固完善综合治税机制;继续加大税收稽查力度,防止新增欠税,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
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项目支出保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集中用于三农、生态、脱贫攻坚、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
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监督监管,推进重大专项资金等重点支出绩效评价;严格实行预算安排与预算支出进度、绩效评价结果、结转结余规模挂钩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力乡村振兴脱贫。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财政要为企业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及时把中央、省市区有关优惠政策及时送到企业手中,多为企业跑项目、争资金、出主意,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拓宽招商思路,注重工业招商,提高招商水平,扩大招商成果。
二是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整合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三是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财政扶贫支出力度,通过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推动国库业务管理创新,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用款计划申请规范性,动态监控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资金情况;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全面推进实施公务卡结算,确实提高公务卡使用效率。
二是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健全预算管理,完善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抓好财政制度执行管理,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扎紧关严制度的“笼子”;扎实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结果运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