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市镇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天门市委办公室2015年14号文件精神,结合彭市实际,制定《彭市镇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因地施策,量力而行,示范引导,梯次推进”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对城乡生活垃圾采取“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转运处理”为主的处理模式,对部分边远镇村辅以“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域集中处理”模式及“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处理”模式进行统筹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统筹治理范围覆盖到全镇所有30个村和1个社区。
二、工作标准
1、试点村工作标准:每村确定一个垃圾集并点,每个集并点配备一个钩臂箱(特大村可考虑适当增加),每户自备一个垃圾桶,每50—8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每名保洁员配备一辆板车及相应的作业工具,负责村庄日常清扫保洁及垃圾分类收集,并运送至村集并点,做到“六净”、“六无”,即:进村道路净、集市街巷净、沟塘堰边净、公共场所净、房前屋后净、村周环境净;无生活垃圾、无建筑垃圾、无抛洒杂物、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栽乱种。
2、垃圾处理站工作标准:建设一座统一规范的垃圾压缩中转站,配备专业钩臂车和钩臂箱,将各村集并点垃圾收运至镇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
三、运行方式及负担方法
1、彭市镇垃圾中转站由市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办公室统一标准建设,建设标准由市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办公室制定。
“村垃圾集并点——乡镇中转站——市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转运采用BOT模式,通过招标购买服务,费用由市财政负担。市级财政补贴村保洁员每人每月300元。
2、镇政府负担中转站建设中征地及水、电、路配套等费用。
3、镇村共同负担补贴村保洁员劳务报酬不足部分,保洁员板车、工作服购置及扫帚、簸箕、铁锹等小型作业工具的购置和日常维修费用。
4、农户垃圾桶由农户自备。
四、组织领导职责分工
为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工作进程,彭市镇成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副镇长刘振华负责,镇宣传办、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卫计办、水管站、国土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李吉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各村结合本村实际,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并设立一名兼职专管员。
镇宣传办: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传发动。
镇农办:负责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各块资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镇财政所:负责财政支持,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按时拨付资金并加强监管。
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小城镇的设施建设。
国土所:负责协调落实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用地。
水管站:负责结合中小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镇卫计办:负责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促进村(社区)创建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各村:负责组织培训、教育、引导农民养成垃圾分类与投放的良好习惯;负责组织带领农户开展房前屋后、道路沟渠的生活垃圾大清除;负责按每50—8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和培训好保洁员队伍,配齐配足农户垃圾桶及各类小型生产工具;负责对保洁员日常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采取多种形式筹集村庄保洁费用,严禁搭车收费。
五、推进步骤
先试点先行的办法,后全面推行。
试点:2016年在全镇建设统一规范的垃圾压缩中转站,以金彭线、彭岳线、重点村为主,其他未列入试点的村庄按现有保洁模式,由各村建立起高效运行的“户分类、组保洁、村集中填埋处理”,由镇中转的体系,形成可靠的资金保障和规范的管理考核,于2016年8月底达到既定标准和要求。
六、考核结账
镇委、镇政府将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纳入村干部领导班子实绩考核,镇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办公室科学制定考评细则及奖补办法,通过“日抽查、月检查、季通报、年总评”的形式,对各村进行综合考核结账。镇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办公室每月对所有试点村组织1次检查,检查情况定期通报。年度总评成绩及评先评优与镇的补贴进行挂钩。
镇政府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此项工作进行奖励结账,根据考核结果,年终对环境卫生先进村(居)进行表彰奖励。专项奖励资金随覆盖范围的扩大,逐步增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