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办场园 / 彭市镇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动态
做活土地文章 做强特色产业——喜看彭市新变化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23-09-06 08:46来源:彭市发布微信公众号

前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彭市镇在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群众致富上持续发力,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彭市”从来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不断向好向上的新变化。

“彭市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喜看彭市新变化”系列报道,今日来看彭市镇如何发挥本地优势,做活土地文章,做强特色产业,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近日,彭市镇前河村的葡萄进入采摘期,不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采摘园里热闹非凡。

前河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支部书记带头领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将废弃边角地改造成葡萄园、千禧果园、桃园、橘园等多元化小型采摘园,带动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形式入股。

截至目前,直接参与和间接投入的村民达2000多人次,流转土地1051亩,托管土地800亩,发放流转费用47万元,发放劳务费用8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19万元。

前河村在整合土地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的大胆探索,是彭市镇做活土地文章,做强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彭市镇位于天门市南部,濒临汉江,国土面积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5万亩,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为主。地处滨湖地区,彭市镇发展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农业发展有短板、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

近年来,彭市镇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本着从土地里寻出路、挖“金子”的想法,立足农村土地资源优势,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增收为核心,积极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村集体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前河村入股分红、罗桥村抱团发展、文明新村资源盘活、罗场村流转服务等四种产业发展模式,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

前河村草莓采摘园

同时,彭市镇坚持因地制宜调结构,培育富民增收特色产业。

一方面,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彭市镇全域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罗桥村、同乐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申报2024年兴沙村、毛湾村、熊潭村等7个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18万元对沿江渠、中心渠、幸福渠等进行清淤,对全镇12个涵闸、泵站进行管护维修,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田源谷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对再生稻进行品牌推广,打造万亩再生稻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农户600户,稻谷品质较好,亩均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在罗桥村、文明新村等水源条件较好的村推广虾稻渔套种模式,以黄沙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米芈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打造万亩虾道产业基地,亩产值可达4000元以上。以德佳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冷库和交易中心,大力发展花菜套种西瓜种植模式,打造万亩蔬菜产业基地。

近两年来,彭市镇土地流转面积2万余亩,虾稻、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养殖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专业合作社73家,家庭农场61家,初步形成了以虾稻、果蔬为主打的农业产业结构。下一步,彭市镇将进一步发挥村集体带头示范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和特色产业发展,让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彭市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