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办场园 / 石家河镇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益事业建设 / 乡村振兴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4124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石家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标 题: 华丰合作社:敢吃“螃蟹”的新型“种田人”
华丰合作社:敢吃“螃蟹”的新型“种田人”
发布时间:2017-08-17 00:00

  当周围以每亩一两百元零散流转土地的时候,华丰竟以每亩1000元以上的"天价"规模流转土地,流转来的土地,不养花不种菜,也不喂鱼养猪,只种粮食作物,形成了集"流转高价位、土地高产出、社员高收入、管理高效率"于一体的华丰模式,成为天门乃至全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样本。
  几年来,创下种田神话的全国示范社--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改革的滚滚浪潮中,敢闯敢探新路,成为大家眼里敢吃"螃蟹"的新型"种田人",不断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立秋时节,回访华丰,所见让人耳目一新:昔日捧红合作社的当家作物传统中稻,如今有近6万亩,新增的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6000多亩,再生稻2.6万余亩。绿油油的稻田里,欢快游弋的泥鳅,一片稻鳅共生的和谐图景。
  变化不仅如此,如今的合作社,化肥不用买了,自己在车间里测土配肥;稻谷不再廉价卖了,而是自己加工变成自有品牌大米;秸秆不焚烧了,自己收回加工成板芯出口海外···
  从埋头种地到按需供给
  7月下旬,石家河镇牌岭村的水稻田里,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看着一马平川的高标准农田,华丰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踌躇满志。
  成立于2006年的华丰合作社,一直是传统种植模式:种双季稻或者一季小麦、油菜再种一季中稻。
  手握8万多亩农田,年产水稻、小麦、油菜5千多万公斤,华丰不仅依靠规模成为全国示范社,更在规模上"聚"出高效益:别人土地流转租金最多400元、500元,华丰出价1000元。
  然而,随着近几年普通稻谷市场疲软,靠"走量"火起来的华丰,不得不在品种结构上动心思。
  一亩再生稻第一季收600公斤,第二季250公斤,产量接近双季稻。吴华平反复对比:再生稻只需一季成本,却有两季收成,而且第二季的米不打农药,消费者愿意购买,效益是双季稻的2-3倍。
  2014年,华丰尝试种植了300多亩再生稻,效果不错;2015年扩大到800亩,再获成功;去年扩大到5000亩,今年达到2.6万余亩。
  "埋头种水稻,抬头看行市。"吴华平说,"靠数量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不紧盯消费者的需求,不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合作社走不远。"
  近年来,华丰四处取经,在再生稻田里发展起稻、鳅、小龙虾共生,打市场热捧的富硒牌、有机牌。这样,"一田多用"将土地亩均效益最大化。
  品牌化销售"当家人"头像上包装
  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示范社理事长吴华平的头像,印在华丰合作社自己生产的大米品牌包装上,一时间成为业界新闻。
  今年3月,华丰投资200万元办起了大米加工厂,加工自己的大米,并注册大米品牌"土香浓"。
  为了打动消费者的心,当家人吴华平果断决策,决定走"老干妈"的品牌路线,用自己的头像作为商标。
  如今,印有吴华平头像的"土香浓"大米走俏市场。
  由单纯种田到跨界卖米,正是华丰合作社敢吃"螃蟹",瞄准市场不走寻常路的体现之一。
  吴华平说,华丰一直都以卖稻谷为主,粮食加工流通领域利润被别人赚走。为此,试水卖米一个月,华丰初战告捷:天门本地医院、单位订单来了,首批定向提供的大米也送至深圳华为公司。
  减少中间环节,尽量直供直销,将土地产出利润最大化,华丰敢闯敢试,收获不小:
  破解乱施肥、化肥贵难题,华丰成立测土配肥中心,每年配肥4000吨。告别"胡吃海喝"的粗放型用肥习惯,不仅让土地吃上"营养餐",还能一年节省成本1000余万元。
  瞄准秸秆禁烧带来的机遇,华丰办起了秸秆板芯制造厂,为天门约80万亩农田秸秆找到出路。生产出的板芯成为新型建筑墙体,远销韩国、印尼等国家。
  "合作社想要长足发展,必须走多元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吴华平说,通过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跨界融合发展,才能在有限的土地里刨金,推进大农业产业发展。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基础下,华丰积极探索怎么种田,不断创新种植模式,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稻鳅"、"稻虾"共生。围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建成了1200方沼气和7000方畜禽粪便污水集并综合处理农牧结合基地,既解决了养殖业污染,又生产沼气新能源,也为华丰有机稻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
  共建共享自主运营高效惠农
  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今年2月10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华丰参观,在华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2万亩翻耕后的大田一望无垠,气势磅礴,令参会人员赞叹。
  2016年以来,对照《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合作社结合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自建的方式进行土地整理,去年一期土地整理已经完工,形成了"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局面。
  眼下,在石家河镇夏新村、胡垱村、刘方岭村等处,推土机轰隆隆削高填低,平整机"哒哒哒"碎土耙地,第二期一万亩高标准农田施工热火朝天。
  "近几年来,合作社自己操刀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余亩。"土地整理项目直接交给农民办,这是湖北省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一次创新。谈到合作社农民自建的好处,吴华平说:一是设计能尊重农民意愿。合作社社员民主讨论制定整理方案,怎么整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二是合作社施工充分利用自有机械,能够节本增效。三是合作社毋需在整理项目中追求利润,而且还增加资金投入,让土地整理达到更高的标准。
  当然,让农民自建并不等于放手不管。市国土局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全力为华丰土地整理做好监管、指导、服务工作,派出工作人员现场跟踪管理。
  那效果如何?吴华平说:效果不好的话,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就不会专程到华丰现场观摩了。
  事实上,华丰干的"运营商"活计不止是与农田直接相关的土地整理,前年以来,华丰作为开发商又盖起了"房子"。只不过,这房子可不是一般的商品房。
  14日,雨水初歇,距离华丰合作社基地200米处,一个新型农民社区已现雏形,浓浓的"徽派风格"格外醒目--
  "做梦都想不到,不久后可以到这么美的地方居住。"合作社社员林凯指着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不远处,村口的小游园里,绿树竹林掩映下,两条鹅卵石路宁静秀美……
  "不到两个月就能搬到新房子里,迎接过年呢!"正在装修房子的石庙村人袁长庆,流转自家责任田10余亩给合作社,如今拿到新型农民社区新房子钥匙的他,迫不及待进行装修。
  "与企业开发等形式相比,我们的特点是'社村共建'",吴华平说,在保证农民房屋产权和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合作社分三期集并整合9个村,既可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又能腾出约2000亩耕地。三期计划共安置1000户群众,其中一期366户今年10月可以入住。
  在吴华平看来,"社村共建"最大的优势是让农民变成"有地的市民",合作社"整"出空间推进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创造的效益越高,农民收益越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