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办场园 / 多祥镇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益事业建设 / 公共法律服务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4009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天门工业园 文 号
标 题: 天门工业园(多祥镇)第六轮“三万”活动总结
天门工业园(多祥镇)第六轮“三万”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16-11-07 00:00

第六轮“三万”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精准扶贫为工作着力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落实帮扶措施,整合各方力量,突出工作重点,在培育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采取多种模式推进产业扶贫上,大胆创新,精准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压实工作责任
  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业园“三万”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一名党委委员具体抓。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由支部书记负总责,各驻村机关干部与所在村跟车滚水,责任同担。党委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将“三万”工作列入村级实绩考核、支部书记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将此列为党委每月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加强检查督办,对工作不力的村采取督办通报、调将、整改等多种形式,推动工作的落实。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和“贫困村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工作合力
  我们采取召开广播会、开辟专栏、张贴横幅、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工作要求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采取召开群众代表会、党员会、入户上门等多种方法,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让群众吃透政策;加强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联系沟通,通过向企业家宣传政策,调动企业家参与“三万”活动和扶贫工作的热情,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到“三万”工作,形成了工作的大合唱,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三、夯实工作基础 完善资料数据
  我们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组织机关干部与“三万”工作组,认真开展了“六查六看”,对照工作清单,查漏补缺,逐项核对,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资料。在工作中做到了“五个注重、五个不得”:一是注重基础资料的完善性,不得有缺项、漏项;二是注重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不得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切忌闭门造车;三是注重资料的逻辑性,图表(册)等资料一一对应,不得脱节;四是注重程序的规范性,不得简化、缺少必要程序,特别是贫困户认定、脱贫、预脱贫的程序;五是注重帮扶措施的实效性,不得搞形式主义、被脱贫、数字脱贫。我们以六个农村工作组为单位,实行交叉检查,特别对陈湾、广荣、窑湾村三个重点贫困村,由专班进行检查,通过多个回合的检查督办,有效地提高了基础资料的质量。
  四、开展结对帮扶 实施动态管理
  一是实行“部门联村、工作组驻村、干部包户的定点帮扶制度,园区机关干部、园区镇直单位干部职工、市直“三万”工作队每月至少走访慰问一次贫困户,我们一方面大力宣传市扶贫领导小组出台的有关政策,同时因户而异,与贫困户、村干部一道共同商量,结合扶贫政策,确定具体的帮扶措施,确保扶贫政策切实落实落地。对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的情况进行月报告,对贫困户家庭收支情况实行跟踪管理;
  二是对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围绕“九有”的工作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有关政策和社会力量扶持,开展了“百企联百村“活动,申安集团结队贫困村广云村帮扶,拟为村级解决贫困人口就业,对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为村级修路捐款等,鑫隆治金正与陈洲村商谈具体的帮扶项目。
  五、加大工作力度 推进政策落实
  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将“三万”活动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抓,做到了帮扶责任落实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到位,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实行月报制,对贫困户收入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1、推进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医疗救助政策的前提是贫困户必须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我们以此为主抓手,突击抓好贫困户参合工作。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全区贫困户中到4月20日仍有581人末参合。我们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强化驻村干部和村书记责任,采取上门向贫困户宣传政策催缴、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为经济确有困难的贫困户垫缴、对工作不力导致逾期仍有贫困户末参合的村,扣除村转移支付先代缴再收取等多种措施,在4月29日前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做到了应缴尽缴。
  2、推动危房改造政策落实。我们组成了联合专班,由分管危房改造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负责人、各农村工作指导组副组长、“三万”工作队队员等参加,集中利用半个月的时间,逐村逐户现场走访调查,向村干部、贫困群众宣传政策,根据贫困群众住房状况、家庭情况、住房需求和当前建房意愿,共同协商确定危房改造方案。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村再一般村,分门别类、逐步推进的思路,确定了全区2016年上半年47户危房改造计划,其中家庭无劳动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户有31家;有劳动力和一定经济来源的贫困户8家,急需修缮的贫困户8家。目前正组织各村填写资料,向市主管部门申报,同时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房屋启动建设。
  3、积极做好教育助学活动。为更好地落实教育助学政策,我们对贫困在校学生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摸清了所有有教育助学需求的就读学校、班级、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下步将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精准落实相关政策。
  六、创新工作思路 推动产业扶贫
  我们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和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授人以渔”,“注重造血”,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持续发力,目前8种产业扶贫模式已初具雏形,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多轮驱动,已为 14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找到了脱贫门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园区企业用工模式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制造、环保生物新能源、现代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工业企业打工岗位103个。天源木业有限公司吸纳窑湾村刘腊先、下刘河村刘明万、六门路村刘行伟、六林口村杜鹏等1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上班,月工资3000多元;帝业塑业有限公司吸纳郭洲村郭艳、谢家湾村邹大宝、谢同功等10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上班,每月工资2000多元 ;冠益管村有限公司吸纳郭洲村郭又坤等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上班,每月工资2600多元。
  2、重点村整村推进模式
  我们由园区财政先行垫资近60万元,在陈洲村、广荣村各建1座30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目前施工已基本完成,已并网,7月份将投入运营,预计该项目建成后,1座发电站每年可发电43000度,为村级增加收入4。5万至5万元。窑湾村充分发挥村庄周边工厂密集、人流量大的优势,发展商贸业,2015年建成的农贸市场,可为村集体增加1万多元的租金收入。今年该村将吸纳社会投资,新建15个商铺出租,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4万多元。
  3、村级服务业带动模式
  多祥村在镇区东移后抓住老镇区人口密集、远离中心城镇的机遇,利用原镇政府办公所在地的地利条件,兴建了超市、宾馆,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0万元,解决了刘行红、刘祖望、黄先仿、刘玉清等10多名贫困户就业问题,并为全体村民每人补贴新农保基金20元。仙北、鲁台、谢湾等村融入工业园发展的快车道,大力兴办农贸市场、宾馆、成立运输队,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超过5万元。
  4、“分户饲养(加工),统一经营”模式
  全盛禽蛋有限公司为三个贫困村具备条件的58户贫困户每户无偿提供蛋鸡50—100只,并提供10天的饲料,鸡蛋以0。8元/枚的价格由公司统一收购,也可由农户自行出售,农户只要提供场地,无需资金,也无需技术,无需耗费过多的精力和劳动力,即可为每户每年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以50只鸡计算),受益稳定无风险。园区出资户统一建简易鸡棚,完工后公司统一配送蛋鸡到户;帝业塑业计划为40多位贫困户无偿提供机器设备、原材料和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家里从事无纺布生产,产品由公司收购,每年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
  5、“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目前我区达洲肉牛养殖合作社、四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9家合作社,共吸纳32户贫困户参与经营。六门路村刘落成,妻子患病,本人在工厂上班时因工伤致残,小孩上学,家庭十分困难,达洲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其免费实行“五包”(包小牛供应、包饲料配送、包技术指导、包防病检疫、包肉牛回收),刘落成今年喂养了22头肉牛,按每头牛年利润3800元计算,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
  6、党员干部帮带模式
  窑湾村党支部书记欧想才开办建材场,吸收欧阳友成、欧阳赶亮等4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业,每人每年可收入2万多元;达州村党支部书记刘殿权,带动刘国成、刘雄彪等6名贫困户从事肉牛养殖,工资收入每人每年达到2万多元;孙岭村党员史松林养鸡 1万多只,年收入10 多万,同时带动本村贫困户史培根通过养鸡增收。
  7、公益岗位帮扶模式
  我区财政今年列资200万元,投入城乡垃圾一体化统筹治理项目,该项目已优先为陈洲村、广荣村、窑湾村等32名建档立卡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
  8、土地流转模式
  我们利用滨湖水乡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品种植、养殖业。目前初具规模的有浅层藕种植。园区种植浅层藕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不含沉湖)。在郭洲村,安徽籍李老板在该村4、5、6三个组流转土地600多亩,每亩年租金1000元,其中有贫困户12户,如郭厚发、郭乐新等,贫困群众还可以到此打临工。下段我们将支持李老板成立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邻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种植浅层藕,吸纳贫困群众在专业合作社打工获得稳定的收入。
  第六轮“三万”活动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是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做文章,为全面实现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目标而继续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