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薪镇盛湾村: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 打造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
盛湾村位于渔薪镇东郊,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0人,党员38名,耕地面积430亩,是省委省政府评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党委政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工作部署,通过不断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和多元主体参与相结合的社区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大力推进村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人居环境等举措,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盛湾村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17年底经省民政厅验收达到省级合格试点村标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紧抓党建主线,引领社区建设
抓党建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第一责任,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放在首位。
一是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平台。去年,盛湾村升级建成5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65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集便民服务室、综合服务室、调解室、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妇女儿童之家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于一体,为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活动场所。还建有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医务室,投资120万元兴建党员群众文化广场4600平方米,修建了篮球场和篮球护栏网、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铺设了下水道,硬化了3条主干道,植栽了桂花、红枫等景观树木,修建了停车场,新建文化墙607平方米。“敞开一扇门、承办万家事”,盛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高水平、全天候、最温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真正做到让群众“发展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
二是开通民情民意直通车。盛湾村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十户联合创建活动,全村38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各自周边十户结对联合,在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综治法治、精准扶贫、卫生清洁评比等方面,通过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爱心捐赠、定期走访等帮扶活动,带领卫生文明创建,促进平安法治建设,形成各方面党员带头参与、群众紧随其后的格局。另一方面,在党员干部广泛深入基层后,普通党员、群众可以借助基层党组织的直通车,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老百姓所关心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要活动提供民心所向的参考和意见。
三是践行民主工作法和群众工作法。“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盛湾村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平台,创造性地打造特色群众工作法,紧密党群关系,创造融洽的党群氛围。面对在“村改居”过程中遇到的拆迁难、安置难、就业难、稳定收入难、平稳过渡难等诸多难题,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健全共建自治体系,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坚持发动群众,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实行党务、村务、事务公开,在拆迁安置、资产处置、产业发展、选举换届、社区管理等所有重大事务中全部向群众公开征求意见,让群众走上前台,真正做到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
四是扩大充实农村社区服务队伍。我们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依托,充分激发他们老有所为的热情和积极性,成立了科技示范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环境卫生监督队、政策法规宣传队、尊老爱幼扶助队和红白理事会,90%以上身体状况较好的党员和40%以上的村民参与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活动和监督行动,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服务能力强、自身乐意、村民满意的服务队伍。
二、推进“三会共治”,实行“三治结合”。
一是“三会”共治深化村级民主自治。充分发挥村民协商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会”协同治理村务作用,深化村民自治思路和开拓村民自治渠道。“三会”成员均是在镇坐点干部及村委会指导下广泛吸收的村民代表。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涉及到村级事项,村委会都要通过村民协商议事会收集建议、民主评估、科学决策;村(居)民理事会有5名常任理事会成员,每个组设立理事分会,平时以组为单位开展村民村务自治,根据村级事务需求可以随时调整项目和人员,目前主要有红白理事会、治安理事会、环卫理事会等,如涉及到民间集资开展重大工程建设时,会在村委会负责指导政策路线及规划设计方向的前提下临时成立专门项目理事会负责相关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及整合;涉及政策落实、资金去向、选举换届等方面重大事项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力量,确保各项村务开展过程遵纪守法、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在市镇布置的污水处理厂征地工作中,需要为失地农民办理失地保险,我们首先召开党员会议,向党员宣传相关政策并统一党员思想后,再召集“三会”成员集体摸底,确定政策受惠群体后,按照统一标准和统一口径下去做工作,没有因办理失地保险发生一起矛盾纠纷。
二是“三治”结合构建社区治理体系。从以人为本思路出发,加强“法治”“德治”建设,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构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我们常年聘请镇司法所所长沈秋阳同志为法律顾问,固定每周四下午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授课,提供公共法律知识和法律援助。以农村网格化管理为平台,划分5个网格辖区,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处理都可在平台上解决。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盛湾村不断深化“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工作,每年评比“十星级文明户”上墙公示,发对联,先进典型上“文化墙”“公开栏”,201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场所常年向社区村民开放。农村社区组建了一支文艺骨干队伍,各小组分别有一支文艺团队。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每逢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如元旦、端午节、庆“七一”、重阳节晚会等。针对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群体,我们以相邻的十户为基本单元,建立了自助互助服务体系,成立了“妇女之家”,开设了“希望家园”课堂,每年有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授课,留守儿童随时可以用视频和家长聊天,形成了邻里和睦团结的氛围。随着普法成效日益明显,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文明指数大幅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现在已经形成了人人愿为守法人,家家争当文明家,户户争创“十星户”的和谐美好画面。
三是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功能。全村安装路灯107盏。修建长7000米的环村公路,村级硬化率达100%,村民门前屋后均有绿树环绕。完成了全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天燃气覆盖全村,农村农网升级改造达标,入户率100%。农户安装“幸福新农村”村级电视台平台200户,平台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村民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了解村级平台上“五务”公开的内容。聘请树木管理员1名,保洁员5名,配备钩备箱3个,与镇垃圾中转站对接,常年保洁。人居环境整体升级,村容村貌亮丽整洁,群众卫生意识增强,卫生习惯不断改观。
三、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富美乡村。
一是打造发展环境。我们积极推进农村社区绿化、靓化、美化工程,修建排水管700多米,改善农田400多亩,开挖沟渠5000多米。各组主干道栽种各种景观树300多株,村民门前都栽种1-2棵桂花,房前屋后、河堤绿树常青,庭院绿化、美化、净化自觉形成,形成亮丽风景。
二是服务经济发展。作为渔薪镇的工业园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现已协助落户5家企业,分别是天恒制衣有限公司、居多美床上用品、宇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福酒店用品有限公司和胜雄机械。
三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租赁集体土地建设盛湾生态观光园,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13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共建设大棚蔬菜15亩,农村村民主要种植黄瓜、甜瓜、西红柿等各类蔬菜瓜果。认真抓好现代农业,抓好大棚蔬菜水果产业的产销一体化,形成产业链,建立产业协会,完善协会章程,对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条线服务,让农村村民最大限度的增产增收,帮助实现产业扶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