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和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乡镇办场园 / 渔薪镇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益事业建设 / 社会保障
索 引 号 MB1A08302/2020-3858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渔薪镇 文 号
标 题: 渔薪镇育龙头、强特色,齐抓共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渔薪镇育龙头、强特色,齐抓共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14 00:00

  渔薪镇产业振兴紧紧抓住了“人、地、钱”三个关键字,深入研究了“谁来干?怎么干?干什么?”三个问题,根据渔薪本地实际,深入剖析本地优势、特点,科学谋划,一个一个地解决,一步一步地实现阶段目标任务。
  (一)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三乡工程,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扶持一批有经验、有思想、有能力、爱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其在本村发展农业产业。镇政府组织参观学习、技能培训7次,鼓励村干部带头“下海”,表扬了李云华、刘想青、潘小青等村支部书记带头创业的行为。重点培育了一批像刘利民、徐坤、陶戈龙、高兵祥等专业型人才,成立产业专业协会,由专业技术人才牵头,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引导、指导周边群众一起干。用招商引资模式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招回了朱辉、孙红银、董国祥等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并全方位扶持其产业壮大。
  (二)加速土地流转,引进经营主体,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按年初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求,每村本年度至少要发展1-2家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面积要达到耕地面积的30%以上。目前为止,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15%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创建2家,农民合作社85家,家庭农场67家。
  引导蔡庙村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工作,蔡庙村委会通过征求群众意见,获得大部分群众同意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对全村土地进行规划、整理,并按规划项目与经营主体对接,支持了产业发展,安排剩余劳动力在本村就业。对全村2526亩耕地进行了全流转,目前已建成稻虾基地1500余亩。
  合作社、家庭农场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规模经营,创建特色农业品牌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外来资本的引进,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创建,发展一批精品种植、特色养殖的新型经营主体,带领散户转型,组织农民闯市场。以朱文台陶黎波半夏种植专业合作社“一分七”的衍生模式,在全镇推广。
  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粗加工、精深加工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增加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联系“天海龙”“宇兆农业”等涉农企业合作,在本地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使渔薪蔬菜、小龙虾等产品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三)抢抓政策机遇,把握正确方向,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1.推广稻虾共作模式
  按市政府精神,把发展小龙虾产业作为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宣传市政府对2018年实施稻虾共作模式对象的奖补政策。以泉湖、蔡庙、魏口、赵场村为示范,通过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合理经营,摸索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镇组建专班协助各村规划、建设,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使本年度我镇稻虾面积达到了3104亩。
  2.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渔薪镇中药材种植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主要品种以半夏为主,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市场价格的逐渐走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近年来又引进了虎杖、白芨、白芷等品种,目前全镇规模种植面积近1600亩。
  3.推行订单蔬菜模式
  蔬菜种植是渔薪镇的传统产业之一,受种植技术、劳务成本、市场因素等问题的影响,种植规模一直无法扩展。今年以来,渔薪镇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互联平台,介绍“红日子、杨场酱品”等农业企业与蔬菜种植合作社签订供销协议,企业为合作社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合作社为企业提供稳定货源,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在王韩、观音湖、潘湾等村进行试点,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了800亩以上。
  4.培育特色养殖产业
  发展了多家豆虫、青蛙等特色养殖项目,特别是董塌村引进豆虫养殖项目后,由于经济效益显著、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市场前景好等优势,在全镇迅速扩大,目前已辐射到周边村,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