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在全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农村(战线)党总支、各村(单位)党支部,各村民委员会、镇直各单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2012年将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万”活动会议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民生,为推动张港经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宣传政策,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掀起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2、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群众认真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从实际出发,开展塘堰整治、小型泵站维修、重点大型沟渠整修。
3、建立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多渠道投入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建设好、用得好、长受益。
三、项目建设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村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村具体的塘堰整治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方案,做到布局合理,务求实效。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3、广泛动员,多方筹资。除上级政府扶持外,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广泛动员参与,多方筹措资金。
4、市场运作,建管结合。充分运用市场的办法,采取入股、承包、租赁、拍卖冠名权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
四、活动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1年12月10日开始,至2012年3月5日结束。
1、宣传发动,筹措资金。对需要整治的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2011年12月10日-19日)。
2、组织群众,开展建设。(2011年12月20日-2012年2月21日)。
一是按照制定的整治方案,对照统一的塘堰整治技术标准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求,结合实际,发动群众以通过“一事一议”开展投工投劳,组织技术力量和工程机械对需要修复的塘堰开展整治。二是对修好的设施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明确管理责任。探索建立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管护机制。
3、检查验收(2012年2月22日-3月5日)。
采取“以奖代补”和“先建后补”的方式,对验收合格的给予项目实施村兑现奖励补助资金,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兑现奖补。
五、组织领导
此次活动由镇“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文仁军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刘相彪同志为第一副组长,杨君同志为常务副组长,陈振一、方祖新、王华军、许江红为副组长,谢茂春、孙修云、刘继军、陈翠楠、陈金水、陈四清、杨清龙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指挥,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谢茂春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六、技术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原则上不加高塘埂(坝),重在清淤、扩挖、复容。
2、坚持与村沟渠整治等相关工程相结合,整体考虑,配套建设,做到塘大渠畅,库安河顺。
3、注重自然和谐,尤其是村庄附近的塘堰,应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适当植草种树,兴建便民设施,美化村容村貌。
4、建管并重,建全管理机制,落实保护措施,确保经过整治的塘堰能够长效、持久地发挥作用。
(二)主要技术指标
依靠低洼地开挖或修筑较低塘形成总容积在0.1万方至10万方之间,主要用于蓄水抗旱。塘堰整治后正常蓄水深度不应小于2米;塘梗顶部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米;塘埂高度应畜出正常蓄水位1米;塘埂边坡一般迎水面边坡不陡于1:1;背水面边坡不陡于1:1.5。
中共张港镇委办公室
张港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