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梯”升幸福 ———竟陵人大代表破解老旧小区“上下”难题
清晨的阳光洒进楼道,竟陵街道陆羽花园小区,居民陈春平轻松地按下新电梯的按钮,便一键直达所住楼层。而在几个月前,上下楼还是他和邻居们,尤其是老年居民们的一大心病。
这部平稳运行的电梯,正是竟陵街道人大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聚力支点建设 助推七项重点工作”代表行动工作部署,以助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为切入点,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展现担当的生动注脚。
如今,在竟陵,一部部拔地而起的电梯,不仅便利了居民的生活,更“载”起了满满的幸福感。这背后, 是一群人大代表穿梭于楼栋之间,磨破了嘴皮、踏破了门槛,用智慧与汗水破解一道道加梯难题的动人故事。
雁叫社区的“破冰”之战———耐心与担当,化解邻里的“心墙”
雁叫社区景龙小区的加梯之路,始于一场艰难的 “破冰”。面对 F2 栋二楼一户长期空置、刘女士坚决反对的僵局,市人大代表、雁叫社区党委书记喻新国抱定 “不放弃任何一户”的信念。
他的“主战场”之一,是刘女士经营的彩票店。 “刘大姐,您想想,以后进货搬东西多方便?”“电梯装了,房子也升值啊!”一次次上门,喻新国代表掰着指头算经济账、讲便利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光有耐心不够,更需方法与担当。在街道办的指导 下,喻新国推动形成了“高楼层多承担、低楼层少承 担”的费用分摊方案,极大减轻了低层住户的经济压力。他还化身“项目经理”,联系多家电梯公司现场比价,最终在 6 月 5 日促成签约。
然而,风波在公示期再起。刘女士将一纸 《反对加装电梯申请书》 递到了竟陵街道办事处。6 月 20 日, 一场现场办公会直接在 F2 栋楼下召开。办事处人大专职副主任代君联合住更、消防、设计院等单位,组成联合勘察组,针对刘女士提出的采光、安全等疑虑,现场逐一进行专业、权威的解答。这场开在“家门口”的释疑会,彻底打消了刘女士的顾虑。
考验接踵而至。施工中,因地下管道阻碍,施工单位擅自将机井后移 70 厘米,导致邻栋 E 栋业主进出通道变窄,引发集体上访。喻新国第一时间赶赴信访局接回业主,代君火速召集专班现场处置,当场拍板:“涉及的污水管网必须改道!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图施工, 最大化保障出行通道!”果断的决策,迅速平息了风波, 也让加梯工程重回正轨。
这场历时数月的“破冰”之战,最终以连续 12 次 协调会和“一周签约、一月开工”的竟陵新速度告捷, 成为人大代表依靠细致工作和坚定决心化解复杂矛盾的典范。
陆羽社区的“创新”之策———智慧与温情,疏通资金的“堵点”
在陆羽社区,市人大代表、社区党委书记焦建华面对的则是另一种难题———强烈的加梯意愿与现实的资金困境之间的碰撞。
陆羽花园小区 1 栋 2 单元的居民们,有 6 户同意加梯,但其中 2 户因暂时经济困难,拿不出钱, 加梯工作陷入僵局。焦建华代表没有退缩,他组织这 6 户居民反复协商,先后 7 次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召开“板凳会”。
最终,一个充满人情味与智慧的“折中方案” 诞生了:由其他 4 户业主先行垫资,待那 2 户业主日后手头宽裕并愿意使用电梯时,再补交费用。这个方案既维护了邻里和睦,又推动了工程继续进行。
同时,焦建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 积极向竟陵街道人大工委反映,成功争取将基坑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结合,由改造资金先行垫付, 为居民们大大减轻资金负担。
这一案例,是人大代表创新推行“旧改资金垫付”模式的成功实践。据统计,该模式已为 9 个小 区解决了基坑建设资金缺口,惠及百余户居民。代表们通过“代表学政策、群众懂政策”系列活动, 成为政策通、活字典,帮助居民用足用好政策,真正疏通了加梯路上的资金“堵点”。
鸿渐社区的“攻坚”之役———决心与协调,移除现实的“拦路虎”
狮城小区 1 栋的加梯条件可谓“先天不足”:地处角落,有车棚、有围墙,迁移围墙还可能影响其他居民的车库,导致加装费用远高于其他楼栋。尽管居民意愿强烈,但面对现实的重重困难,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
“有什么难事找人大代表贾容利,她一定不会推诿。”居民王云龙的这句话,是对市人大代表、鸿渐社区党委委员贾容利的信任。
贾容利代表迎难而上,她多方奔走协调,上门逐户沟通,将迁移设施、优化方案、成本核算这些复杂的“硬骨头”一一啃下。从前期矛盾化解,到后期合同签订乃至开工准备,她全程参与、倾力推动,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担当。
在她的全力助推下,狮城小区实现了加装率 100%的突破———4 个楼栋中,2 部已投入使用,1 部完成主体,1 部即将动工。
狮城小区实现加梯,是人大代表发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的缩影。本年度,竟陵街道加梯工作呈现“签约、开工、完工、储备”四同步的良好态势:全年签约 24 部,3 部已正式运行并惠及 36 户 居民,11 部正在施工,另有 10 部处于签约阶段,9 部有望签约,形成了“开工一批、建成一批、投入使用一批”的良性循环。
一部电梯,承载的是百姓日常的出行,检验的是基层治理的智慧,衡量的是民心工程的温度。在竟陵街道,喻新国的“不放弃”、焦建华的“巧创新”、贾容利的“硬攻坚”,共同绘就了一幅人大代表躬身力行、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画卷。
他们依托“代表联络站”和“加梯议事厅”双平台,全年接待群众超 280 人次,梳理意见建议 96 条;他们创新“三级调解”机制,成功化解纠纷 21 起,成功率高达 90%;他们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模式,确保电梯质量安全可靠,居民满意度达 98% 以上。
电梯的平稳运行,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品质,也提升了社区的和谐度。竟陵的人大代表,用他们的脚步与汗水,实实在在地让居民的幸福感,随着电梯一同“梯”升,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