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2-46861
分类
土地
发布机构
天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文日期
2022年12月29日
名称
天门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29日

天门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

发布时间:2022-12-29 12:09 来源:天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天门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




天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〇二一年五月


目录


一、“十三五”回顾 1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6

(一)新的形势 6

(二)新的需求 6

三、总体思路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8

(三)建设目标 9

(四)编制依据 9

四、主要任务 10

(一)健全体制,统一基础测绘管理制度10

(二)夯实基础,推进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11

(三)丰富资源,提高地理数据更新能力 12

(四)加强应用,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 12

(五)摸清家底,推进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13

(六)凝聚力量,做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13

五、重点工程 13

(一)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优化工程 13

(二)获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14

(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与更新 14

(四)“智慧天门”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 16

(五)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18

(六)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工程 19

六、保障措施 20

(一)制度保障 20

(二)组织保障 21

(三)经费保障 21

(四)技术保障 22

(五)安全保障 22

七、附件 24


天门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

(报批稿)

十四五”时期是天门市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绿色天门、创新天门、活力天门”的关键时期,也是天门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重要时期。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动天门市基础测绘事业发展,为助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具有重要意义。为统筹规划天门市“十四五”基础测绘发展目标和总体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发展纲要(2015-2030)》《湖北省市县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导则》等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回顾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1.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渐趋完善

统一了全市测绘基准。2018年,新埋设了65GNSS C级控制点,建立了覆盖天门全域的基础控制网,包括CGNSS控制网、二等水准网,其中,二等水准观测路线约900公里。

建立了天门市2622平方公里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精度±13厘米,分辨率为2.5′×2.5′

有序推进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完成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软件采购及转换参数计算。截至2020年末,已完成规划、国土等基础地理信息部分存量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工作。

定期对辖区内155个测量标志点进行巡查和管护工作,实现了测量标志规范化、常态化管护,保障了测量标志的使用效能。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断丰富

完成了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的1∶500大比例尺和85平方公里的1∶1000大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DLG)生产,中心城区覆盖率达100%;完成了中心城区62平方公里的三维建模,中心城区覆盖率约78%;完成了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地名地址数据采集与建库工作,中心城区覆盖率100%。建立了天门市中心城区基础地理数据库。

十三五”初期,天门市完成了全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丰富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数据包含全域范围2622平方公里的1∶10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数据、1∶10000比例尺及1∶50000比例尺的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水系数据及专题数据。“十三五”期间,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平台,对天门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监测和更新工作。

完成了地下管线普查排水、通讯、燃气、给水、电力累计1399.384公里的地下管线测量工作,建立了天门市地下管线数据库。

除此之外,天门市中心城区每年进行1∶500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滚动更新工作。2017年完成了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更新,2018年、2019年两次完成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更新。

3.测绘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测绘成果广泛应用

十三五”期间累计为天门市总规修编、乡村规划、智慧水务、国土空间规划、天门市高铁站城一体化总体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重大项目提供各类基础测绘成果近200批次。编制了《天门市城区图》《天门市行政区划图》《天门市城市地图集》等专题地图,为天门市招商引资提供多种地图服务,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拓宽了测绘成果应用服务的空间,提升了测绘成果保障和服务能力,累计为天门市财政节约1.14亿元,为天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保障服务。

4.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持续开展“数字天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天地图天门”的日常运维工作,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完成了“数字天门”地理空间框架维护与扩展。对行业专题数据进行收集和标准化处理,进一步扩充平台数据覆盖、丰富数据内容,不断提升数据获取能力和分析处理水平,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产品。

5.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日益完善

基础测绘工作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大格局,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有所提高,测绘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具有一定的测绘机构保障:原测绘管理科更名为国土测绘与信息化科,事业支撑单位包含1个乙级资质单位、1个丙级资质单位和2个信息中心,能较好地服务于天门市基础测绘工作。初步建立了测绘人才队伍,拥有专业测绘人员61人,其中,中高级工程师9人,满足对基础测绘人员的要求。具备基础测绘项目实施及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拥有旋翼无人机1台、固定翼无人机1台、GPS 16台套及全站仪15台套,保障了基础测绘数据的获取;拥有180平方米标准机房,服务器30台,为基础测绘数据获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和环境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基础测绘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1.测绘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原来分散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现统一至天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管理,统一监管和统筹协调的能力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仍较薄弱。基础测绘计划体制和财政投入机制不够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局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急需完善测绘管理机制,促进天门市基础测绘事业的改革和创新发展。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不全且缺乏有效的更新机制

大比例尺基础数据覆盖率低。除了中心城区覆盖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实景三维数据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外, 1∶1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数据仅覆盖了皂市工业园、岳口工业园及其他各乡镇镇区范围,存在全域数据断层、数据覆盖面不全、品种类型不够丰富等问题。

每年仅对中心城区变化较大的区域进行滚动更新,其他地区均未进行更新工作,导致基础测绘数据的更新频率和范围无法满足天门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3.测绘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测绘专业人员投入不足,测绘专业人才分布不平衡,尚未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人才环境。主要缺乏熟悉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室内外导航定位、机载激光雷达、倾斜摄影航摄仪、无人机、地面移动测量等新型技术的创新型人才。良好的科技创新人才,会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服务的跨界融合创造有利条件,是推动基础测绘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为促进测绘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引进跨专业、创新型、领军型人才。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新的形势

十四五”期间,是湖北省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成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关键时期,也是天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疫后重振、奋力谱写天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天门市是湖北省直管市,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在大武汉城市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天门市需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数字经济发展、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开发、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时空优势和资源价值,为推进天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保障服务。

(二)新的需求

1.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

国家深化机构改革,成立自然资源部,明确了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展,思维进一步转变,需要基础测绘立足技术和设施优势,完善基准体系、标准框架、资源整合等多项建设内容,进一步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提供全空间、立体化测绘成果和基础设施支撑,形成统一协调的数据基础,构建地上地下相互关联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

2.助力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驱动治理形成了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结构与决策方式。数字政府建设必然需要完善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不同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及时同步更新,保障基础地理数据鲜活,更需要大量精确地理信息数据和定制化服务的支撑,以业务应用为导向,推进地理空间数据共治共享和地理信息的应用推广,全面提升全市地理空间数据质量和产品体系。

3.强化测绘应急保障能力的需求

测绘技术和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灾情险情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依据。为减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强化应急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基础测绘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及服务,并根据需要开展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灾情评估、地图制图等技术服务,为应急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汉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准确把握机构改革和湖北疫后经济恢复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需求,密切跟踪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生活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需求的新变化,以推进资源节约集体利用为宗旨,深化测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为核心,发挥基础测绘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的基础支撑作用,助力天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将基础测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研究,深入分析面临的重要机遇和重大问题,明确发展定位,找准矛盾症结,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举措。

2、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确保天门市基础测绘与“十四五”全市自然资源改革发展总体布局相协调,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转化成为重大政策、重大工程。

3、坚持科学性与操作性相适应。基础测绘发展考虑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增强规划宏观性、科学性、指导性,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4、坚持底线思维与改革创新相统筹。聚焦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行业管理重点方向,建立测绘体系。

5、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既要发挥好天门市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增强基础测绘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6.坚持监督力度与信息安全相辅助。加大对基础测绘重大项目实施的协调与监督力度,强化基础测绘管理职能,提高基础测绘经费使用效率,健全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三)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全面推进基础测绘发展,优先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到2025年,建立天门市完善的测绘基准体系,完成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全市覆盖,提升现有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供给、应急数据保障和更新能力;健全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实现基础测绘及地理信息数据与其他行业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应用,进行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升级;经过信息化、智能化测绘体系研究,进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天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高效、优质、持续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四)编制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 《基础测绘条例》

  • 《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

  •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

  • 《全国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自然资办函〔20191914号)

  •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湖北省基础测绘“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 《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 号)

  • 《湖北省市县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导则》

  • 《天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体制,统一基础测绘管理制度

1. 完善基础测绘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天门市基础测绘组织管理体系,形成“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组织机制,完善基础测绘数据生产更新获取机制,加强测绘成果的汇交、保管、使用、保密等制度建设。

2. 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和运维管理机制

在统一标准数据库的基础下,建立自然资源数据共建共享渠道和运维管理机制,增强测绘成果的流通性,完善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能力;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标准,实现地理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专题资源的共享共建,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理信息共享格局,促进地理信息资源高效集约使用。

3. 建立测绘技术人才库

建立天门市基础测绘技术人才库。人才库应纳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室内外导航定位、机载激光雷达、倾斜摄影航摄仪、无人机、地面移动测量等新型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为天门市基础测绘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供给。并利用技术人才库中的人才资源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新型基础测绘等测绘发展新动向进行培训和规划工作,推动天门市基础测绘工作转型升级。

(二)夯实基础,推进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采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设备与数据处理手段,进行卫星定位大地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的监测和维护工作,实现测绘基准体系成果的融合应用,建立新型测绘基准体系数据服务中心。研究新型测绘基准体系维护与应用推广机制,提供基于统一基准的、高精度的、三维的、高效率的新型测绘基准服务,推进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提升测绘基准的动态维护和分析服务能力。

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相关要求,在天门市高精度GNSS控制网、二等水准网、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所组成的现代测绘基准下,全面完成天门市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工作。

开展测量标志点保护工作,建立以分级管理、分类保护和巡查维修的测量标志保护为主的工作机制。

(三)丰富资源,提高地理数据更新能力

统筹开展天门市大比例尺基础测绘数据建设工作,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2000比例尺全域覆盖和1∶500比例尺按需覆盖。采用滚动更新模式,完成中心城区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的更新。开展中心城区水下地形测绘,为水下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基础测绘数据从地上向地下的覆盖。

依托省厅“省级统筹、市县协同、联动更新”的工作机制,形成天门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体系,实现全市基础测绘成果协同更新。

(四)加强应用,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

建设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机制,形成全市一体化的地理信息服务网络,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内容,建立统一数据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加强行业数据融合共享。

建设天门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探索基于地理实体的多尺度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集成、联动更新和一体化表达。

(五)摸清家底,推进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地理国情监测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地表覆盖、重要地理要素变化情况监测,查清天门市地理国情信息变化情况,配合省厅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为天门市政府和各部门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

(六)凝聚力量,做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

建立天门市测绘应急保障机制,组建应急测绘专业队伍,采购测绘应急保障服务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形成天门市测绘应急保障服务流程,为政府和相关应急部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提供实时、高效、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五、重点工程

(一)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优化工程

1.高精度控制网优化

对现有覆盖天门全域的高精度GNSS控制网和水准网,开展现有城市平面和高程基准的监测和维护工作,并与省级基准网进行衔接工作。

2.测量标志保护

制定测量标志维护方案,建立以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分类保护和巡查维修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机制,对全市测量标志点进行分类保护,了解测量标志实际情况。完善测量标志保护、使用、维护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根据法律法规进行测量标志使用审批、拆迁、重建等工作,进行定期巡查和保养维护。

(二)获取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1.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依托省市县航空影像统筹获取机制,每季度获取一次天门市域分辨率优于1米的卫星遥感影像,每月获取一次天门市域分辨率优于2.5米的卫星遥感影像。

2.航空遥感影像获取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式,在规划期内获取一次覆盖天门市域分辨率优于0.1米的航空遥感影像,采用一次更新模式;在规划期内获取一次覆盖天门市中心城区分辨率优于0.05米的航空遥感影像,采用滚动更新模式。

(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与更新

1.中心城区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及更新

开展天门市中心城区约80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 0.5米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分辨率为0.05米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实现天门市中心城区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及更新。

2.全域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

利用省厅生产的分辨率优于0.1米的航空遥感影像及数字正射影像成果,进行全域1∶2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和2米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实现全域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

3.实景三维数据采集

基于省厅采集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建设覆盖全市的基础地形级别的实景三维地图。使用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天门市中心城区约80平方公里分辨率0.05米的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采集。

4.水下地形测量

对天门市中心城区东湖、西湖、(小)南湖及北湖,按照1∶2000比例尺精度要求,开展水下地形测绘工作。

5.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

采用年度按比例全要素更新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心城区约80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动态更新,保证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现势性。

依托省市县“联动更新”的工作机制,按照划分的任务区域,实现我市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数据更新周期与省级联动。采用地图缩编与航测成图相结合的方式对1∶500比例尺与1∶2000比例尺重叠区域数据进行持续更新。

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同步更新。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根据获取的航空影像定期更新。

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维护

按照省厅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的要求,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汇聚和治理,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名地址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推动向地理实体数据库的升级改造,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年度更新,逐步实现传统单一比例尺数据库向“实体化、一体化”时空数据库转变,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及社会信息化发展对精细化测绘成果的需求。

(四)“智慧天门”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

依托“数字天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扩展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基础地理信息,整合各类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构建时空大数据及时空大数据平台,通过地理信息服务总线,形成以云平台、桌面平台、移动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天门”时空大数据平台。集成“天地图天门”,全面对接“数字天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已有应用,促进和发展天门市行业部门、企业专题地理空间应用系统,为天门市各智慧行业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围绕机构改革后的业务职能,优化升级自然资源业务应用,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天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业务协同能力、综合监管能力、决策与服务能力;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智慧天门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1.时空大数据建设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逐步汇聚融合自然资源核心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等,形成三维一体、基础专题一体、地上地下一体的全市时空大数据“一张图”。

2.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

建设云中心、桌面平台和移动平台等。通过建设时空大数据平台,汇聚数据服务、接口服务、功能服务、计算存储服务、知识服务,形成服务资源池;扩充地理实体、感知定位、接入解译及模拟推演API接口,新增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知识引擎、服务引擎,全面提升平台服务能力。

3.“天地图天门”升级

将“天地图天门”与时空大数据平台集成;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年度融合更新工作,加快在线服务数据更新速度;加强市节点建设,深化节点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行业数据融合与应用服务

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有平台和其他委办局已建成系统与时空大数据平台进行对接,与其他委办局已建系统的对接,主要包括与市政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和与政务云应用的对接。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搭建自然资源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为自然资源各项审批业务、资源监管、宏观决策、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最终实现“以图管自然资源”带动自然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实时监测、预警预报、辅助决策等应用。

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登记、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用途管制、生态修复等相关业务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业务全面信息化管理,构建自然资源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实现自然资源“规、批、供、用、补、查、登”的全程监管。

(五)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

在原有地理国情监测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数据库。建立天门市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机制,并在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的统筹和指导,积极做好天门市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的承接和管理应用,加强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更新和统计分析,深化监测成果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提升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可利用率。

原有地理国情监测平台与时空大数据平台集成;实现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天地图天门”数据及时空大数据的共建共享。

(六)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工程

按照省市测绘应急保障响应机制,优化整合应急测绘装备资源,积极推进省市应急测绘资源共享平台对接,完善应急测绘保障资源数据库。

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制定工作预案,构建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应急影像下载、比对、监测、快速成图的业务流程。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多源应急测绘数据快速处理能力、应急测绘数据网络传输能力、应急测绘指挥调度与服务等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打造一支“空天地”一体的应急测绘专业队伍,将应急测绘能力融入基础测绘业务,确保应急测绘装备发挥最大的效能。

1.应急测绘资源筹备

采购应急测绘所需的无人机、航摄仪、影像处理、建模等软硬件装备,培养专业高效无人机操控人员,加强对影像处理、分析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训练,组建应急测绘保障队伍。

2.应急测绘体系建设

建立天门市应急测绘体系,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装备体系、应急数据体系、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测绘支撑服务平台、相关数据库(包含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公共设施、单位、人口等)及管理中心。加强与省市应急指挥平台的衔接,积极配合天门市应急管理部门,为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预警、研判灾情,决策部署等提供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实时数据和技术支撑;主动提供最新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给相关应急部门,为应急部门提供航空摄影信息获取、实地测绘、数据处理等服务,为天门市应急工作保驾护航。

3.应急测绘流程建立

理清应急测绘对应流程,建立应急测绘指挥中心,提供准确的现场信息,实时传输现场信息,对应急所需的基础测绘数据进行传输相关应急部门,为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六、保障措施

基础测绘建设是天门市经济建设中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先行性的工作,应制定优先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促进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建设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基础测绘建设相关工作“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提高基础测绘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制度保障

进行制度建设,实现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建设常态化监管队伍,完善测绘工作监管机制,加强绩效管理,实现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工作职责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以应用服务和业务需求为牵引,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使基础测绘工作和各部门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重点项目和时间进度,建立测绘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组织保障

机构改革以来,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业务性日趋明显。目前天门市包含乙级测绘资质单位1个,丙级测绘资质单位1个,测绘、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术人员数名,以及无人机等设备多台(套),为天门市基础地理信息及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稳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合力。根据规划,严格年度计划管理,将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加以实施,形成从规划发展目标—年度计划实施—项目立项执行的完整体系,为我市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经费保障

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公共事业,需要持续的经费支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建设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为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强化重大项目计划管理、优化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为提高财力保障水平,增加科技实力,积极引导社会渠道的资金投入,在坚持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合作推广,引导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强化资金的管理,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不断提高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四)技术保障

坚持引进新型智能化测绘、信息化、人工智能、5G、云等技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握科技发展方向,积极引导测绘生产单位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构建自然资源和测绘地理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围绕提升自然资源和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地理信息深化应用的目标,进行向兄弟单位学习,将工作逐步向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方向拓展。同时考虑到自然资源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地方保密要求,在基础测绘与地理信息建设和服务当中,要有效解决面向数据的保密性、可靠性、完整性,面向用户进行信息鉴别,适应新形势下自然资源的新需求。

(五)安全保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基础测绘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明确责任的原则,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加强保密工作,不断强化安全保密措施。在涉密测绘成果的生产、加工、传递、使用、复制和销毁等各个环节上,明确管理要求和保密措施,确保测绘成果安全,尤其是在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过程中,始终树立基础测绘成果的保密意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使命。

七、附件

附件1:天门市已有资料清单

天门市基础测绘已有数据成果汇总


序号

数据类别

种类

比例/格式

覆盖范围/

长度

图幅数

备注


1

数字天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DLG

1∶500

80平方公里

1358



1∶1000

85平方公里

454



三维模型

/

62平方公里




地名地址

/

80平方公里

28051



基础测量控制点

/

460平方公里

155



2

天门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

数字线划图(DLG

1∶10000

2620平方公里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1∶10000

2620平方公里




1∶50000

2620平方公里




水系及专题数据

文档

2620平方公里




3

天门市地下管线普查数据

排水

GIS+CAD

451.595公里




通讯

GIS+CAD

431.716公里




燃气

GIS+CAD

100.981公里




给水

GIS+CAD

171.804公里




电力

GIS+CAD

243.288公里




总和

GIS+CAD

1399.384公里




4

天门市“多规合一”数据

规划数据

城乡规划拼合一张图





土地利用规划一张图





基本农田及永久基本农田





城镇发展边界





城镇建设规模控制线





工业集聚区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





天门市基础测绘已有数据成果汇总(接上表)


序号

数据类别

种类

比例/格式

覆盖范围/

长度

图幅数

备注


4

天门市“多规合一”数据

规划数据

全市域规划冲突差异图斑





全域水网图





增减挂钩图形





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数字天门”、天门市地理国情普查等



参照上表




附件2:天门市GNSS C及控制网布设图


附件3:天门市已有数字线划图(DLG)数据覆盖图



附件4:天门市“十四五”规划数字线划图(DLG)数据覆盖图

附录5:相关名词解释

1.基础测绘:根据《测绘法》的规定,基础测绘的定义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大地水准面:一个假想的与处于流体静平衡状态的海洋面(无波浪、潮汐、海流和大气压变化引起的扰动)重合并延伸向大陆且包围整个地球的重力等位面。

3.大地坐标: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和大地高H表示,大地高是地面点沿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4.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是确定地貌地物平面位置的坐标体系,按控制等级和施测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网。目前提供使用的国家平面控制网含三角点、导线点,构成1954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两套系统。

5.高程控制网: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确定地貌地物海拔高程的坐标系统,按控制等级和施测精度分为一、二、三、四等网。目前提供使用的有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两套系统。

6.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家测绘局20087月发布启用的我国新一代大地坐标系统,它是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的坐标系统(简称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现行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8年至10年。

7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DLG):主要用于小范围内精确研究、评价地形,可供勘察、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工作使用。平面控制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采用任意经线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投影面亦为当地的高程参考面。

81∶5000数字线划图(DLG):主要用于小范围内详细研究和评价地形,可供各部门勘察、规划、设计、科研等使用,也可作为编制更小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或专题地图的基础资料。

9.数据库: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地图内容各要素(如控制点、地貌、居民地、水文、植被、交通运输、境界等)的数字信息文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集合。

10.数字测图:利用各种手段采集数据,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加工处理,测制数字地图方法。

11.测量标志:是在陆地和海洋标定测量控制点位置的标石、觇标以及其他标记的总称。标石一般埋于地下,用于测量和标定控制点地理坐标、高程、重力、方位、长度(距离)等方面;觇标是建在地面上或其他建筑物顶部的测量专业标架,作为观测照准目标和供升高仪器位置之用。

12.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指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或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实施空间数据双向交换时采用的数据格式,这些格式包括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等。

13.数字线划地图(DLG):是现有数字线划图(DLG)基础上的矢量数据集,并且还保存有要素的空间关系相关属性信息,主要用于各种地理信息系统。

14.数字高程模型(DEM):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合。数字高程模型是现实世界地面山川河流起伏在计算机中的数字化表达。它在计算机中直观地表达现实的地貌情况。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如高速公路设计,无线通信台站设计,开挖及填埋土方设计,洪水淹没分析等)。

15.数字正射影像(DOM):用数字形式储存的正射影像图。它是经过对象元纠正、影像镶嵌等一系列处理后形成的影像平面图,带有坐标格网和图廓整饰,其上可叠加线画要素、文字注记等。正射影像图具有信息量丰富、直观易读等特点;它生产周期短,现势性好。主要用于宏观规划、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等。用它可以修正过时的城市地图,并获得大量城市建设信息。

16.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服务项目的系统。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

17.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的测绘、统计,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