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工作总结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奋力打好自然资源“九大战役”,推动全市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提升、新成效。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扛牢责任担当,夯实自然资源安全底线。一是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扎实开展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市政府实行月通报,有效推动问题整改销号。2024年6月,我市耕地保护工作获湖北省首届耕地保护激励资金800万元。二是开展地质灾害日常巡查25次,出动人员100余人次,全年无地质灾害发生。
(二)夯实要素保障,助力项目报批提速增效。全年获批用地44个批次、60个项目,面积3584.8065亩,保障了省级重点项目新材料产业园、213天门市九真至彭市(汉江大桥)段改建工程,市级重点项目岳口尼龙6切片项目、武天高速还建点等项目用地需求。同时,严格执行临时用地审批报备政策,全年审批临时用地项目16个,面积6069.66亩。
(三)发挥规划引领,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已完成天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核心图层数据整理工作并建库,国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取得省生态环境厅技术审查意见。正在更新高铁新城、天门新区、绿色低碳北湖示范区等片区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衔接修改工作。二是已启动“土、水、农、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一体化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形成初步方案成果并同步谋划项目库。三是已完成2021年度35个村村庄规划编制、2022年度30个村村庄规划初步方案及意见征询,已编制2023年度14村的简明村庄规划。
(四)强化集约节约,助推“双集中”成势见效。一是已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1942亩,消化处置率为27.97%,闲置土地1534亩、处置率46.12%。2024年我市荣获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集体,被省自然资源厅奖励5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二是扎实开展“亩产论英雄”考评。构建工业企业集约高效用地评价体系,加快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高效企业集聚。
(五)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完成造林绿化1.22万亩,顺利完成2023年度中央财政造林补助项目2500亩。同比2023年,2024年森林蓄积量增长3.3%左右。黄潭镇七屋岭村已被省绿化委员会批准为省级国土绿化共同缔造示范村。已进行保护湿地小班面积总计895.6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0.63%。2024年,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湖北省湖泊保护典型案例、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美丽河湖名单同时被省林业局授予示范型国家湿地公园。
(六)做好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充分保障设施农用地。充分利用村内空闲住宅用地、废弃学校等保障村级发展用地,严格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各项管控要求,共报备设施农用地项目73个,面积375.92亩。二是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动态监测机制,指导各乡镇对“6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开展季度排查,拨付补助农村危房改造91户资金257.3万元。三是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对132栋C、D级经营性自建房整治销号情况开展普查式督导,对30栋不符合销号标准的经营性自建房按“一栋一策”制定整改措施,采取维修加固、拆除等方式整治销号。
(七)围绕服务更优,切实提升营商环境质效。一是积极开展“入库纳统”,推动建筑业产值稳中有升。二是持续减材料、减环节,压时限,实现了企业间非住宅不动产转移登记“190”办结,即一个窗口、90分钟办结。三是高位推进、多措并举化解了我市不动产登记难16类908个问题。
(八)严格执法监管,全面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一是责令停止各类土地、矿产违法行为77宗,责令整改16宗,督导整改、拆除13宗,立案查处10宗。二是做好卫片执法工作,全年卫片违法图斑占耕比控制在3%以内。
二、下一步打算
2025年,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全国、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持续打好自然资源领域“九大战役”,以更实举措、更优作风推动全市自然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天门篇章提供坚强的自然资源保障。
(一)严守底线阵地。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不折不扣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谋划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力推进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和农民自主开垦奖励机制,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稳步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地灾隐患以及森林防火的巡排查工作。
(二)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一是围绕天门市“效率提升年”,抓好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开展直通车服务,全程跟踪协调,保证项目早落地、早建设。二是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采取优先配置用地指标,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容缺受理、边组边审”,提升乡村振兴新增用地组卷效能。
(三)有序推进各类规划修编。加快完成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批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域规划体系,计划完成中心城区10平方公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完成2022年度30个村、2023年度1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按计划启动2024年度村庄规划编制。
(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聚焦工业倍增、就地城镇化、“双集中”发展,科学制定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推出优质地块,精准供地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用好用活专项债券政策,精准做好土地收储、土地融资和土地供应,激活土地市场。
(五)全力保障农村住房安全。持续实施“六类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加强汛期前后及极端天气和洪涝、地质等灾害后巡查,对“六类对象”危房及时发现、及时改造,持续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继续推广农村建筑风貌图集,根据各乡镇实际需求动态更新图集、安全“一张图”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组织乡镇开展图集入户宣传,宣讲建房安全常识。
(六)大力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做好省政府、省厅优化营商环境考核,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窗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理”。研究出台一批便民惠企政策,切实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数化自然”建设,加快推进“一码管地”,实现全生命周期管控和智慧审批。
(七)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察。严格落实“三早两严”执法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确保卫片执法违法占耕比控制在3%以内。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加大与公、检、法、司的协作配合,推进行刑衔接。
(八)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及时组织传达学习省、市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及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二是持续开展“加强监管预防腐败专项治理工作”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真抓真管、敢抓敢管、常抓常管,注重“一岗双责”落实。三是健全常态化全覆盖监督机制,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人员做实日常监督,构筑党风廉政建设坚实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