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 看典型 赴堰河村考察学习——多宝镇干部素质提升月活动(一)
为学习先进治理经验,拓宽发展思路,6月13日,多宝镇组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一行39人,赴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开展考察学习。在堰河村村干部带领下,先后走进村“人民大会堂”、村史馆、民俗园、天艺茶庄、陆羽茶文化观光园等地,全面深入了解该村从“穷山沟”到“绿富美”的蝶变历程,深入学习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创新举措,在典型中寻找差距、从先进中增长见识、转思想中汲取智慧。
看典型,对标对表找差距。堰河村90年代之前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思想脱贫致富,导致村庄依然落后、村民仍然贫穷。1992年闵洪艳当选堰河村党支部书记后,突破常规思维,求创新求发展,走生态发展之路。堰河村以垃圾分类和建造沼气池为切入点开展环境治理,打造“四美”堰河村,环境美、心态美、产品美、服务美。美丽环境带动乡村旅游,茶叶、桑葚、黑木耳等农副产品畅销起来,带来经济收入,堰河村人均收入每年可达3.5万元以上。
学先进,拓展思路谋发展。堰河村在乡村治理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一户一个板凳到一户一个石头,堰河村“人民大会堂”茁壮成长。三十多年来,坚持村民集中议事,村委会换届选举“海选制”,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产业致富活血,拥有1200亩茶园,通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精细化的品种定位,不断研发新品种,推陈出新,带动茶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利用好生态资源,开发农旅项目,民宿、周边游、农庄一条龙服务,每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旅游收入可达500万元。村委会成立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景区,运营科学规范,商品明码标价,确保货真价实。连续多年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开展腊八节活动,开设百家宴,免费品尝本地特色八大碗。
转思想,汲取智慧促奋进。在观看完堰河村发展纪实纪录片和参观完村党史馆后,“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农民成了网民,农田成了电商卖场,手机成了农具,直播成了农活。大家干得热火朝天!”一句句金句刻进脑海,通过学习、思考、总结,将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乡村、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产业的具体实践,为我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实地学习考察,不仅让基层干部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更加激发“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村(社区)书记纷纷表示,要向堰河村村委会学习,一心为村级发展出力,不谋私利,当好村级发展主力军。
团结村党支部书记谢小华表示,通过参观学习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先进事迹,堰河村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蜕变成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深刻说明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建引领,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加强基层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团结一心,发挥好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为民谋实事,为民办好事,才能凝聚群众的战斗力,才能共同缔造一个美丽和谐富裕的和美乡村。
李花村党支部书记方晓昱表示,参观襄阳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我深受触动。这里青山环绕、屋舍整齐,生态茶园与特色民宿相映成趣,展现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村史馆里记录着村民们艰苦奋斗、发展绿色产业的历程,从穷山村到 全国文明村,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最令人钦佩的是其 “党建引领 + 生态经济” 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此次参观让我明白,乡村振兴需立足本土资源,创新发展思路,更要依靠群众、凝聚合力 。
联河新村党支部书记杨军表示,这次有幸到堰河村参观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感悟很深。既是一次对思想上的洗礼,又是一次对精神上的充电,堰河村村“两委”班子以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担当作为的奉献精神,以党建引领通过“三会治事”、“三联共建”到生态转型发展到产业融合,这样一个转变历程,让过去的一个贫困小山村转变成了绿富美的强乡村,这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勇气和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
边湾村党支部书记姚永波表示,堰河之行,感触很深。昔日穷山村通过“走生态经济之路”逆袭。首创“户分类、村转运”垃圾治理模式,资源回收率超95%;千亩茶园联合民宿文旅,每年带来游客几十万人,促进村民增收。通过村委会多年努力,发展成绿色、美丽、富裕的美丽乡村,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包括依靠群众、党建引领、科学规范管理等多方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