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林镇劳动力外出务工及返乡就业意向情况的调查报告
8月30日市委书记张爱国同志到我镇就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及返乡就业意向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根据张书记指示精神,我们重点对沙沟、观湖两村的情况以电话联系和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村现共有耕地3031亩,人口3129人,劳动力1804人,人均耕地0.97亩,外出人口1114人,占总人口的35.6%,外出劳力992人,占总劳动力的55%。
二、外出务工人员现状
1、年龄结构
50岁以上38人,占3.4%;45岁至50岁91人,占8.2%;40岁至45岁181人,占16.3%;35岁至40岁177人,占15.9%;30岁至35岁182人,占16.3%;25岁至30岁198人,占17.8%;20岁至25岁145人,占13%;20岁以下102人,占9.1%。由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20至45岁的青壮年占到了外出总人口的近八成。(见附表)
2、从业状况
个人创业的443人,占外出总人口的40%;普通工671人,占60%,其中纺织服装工519人,占74%;建筑装璜工119人,占10.6%;其他20人,占1.8%。
3、收入状况
普通工年收入一般在2万至2.5万之间,其他人员收入不固定。
4、外出方式
普通工70%由在外自主创业者组织出去,30%是习惯性南下。
5、返乡就业意愿情况
通过电话询问,现在从事普通纺织、服装工作的有返乡就业意愿的不到50人,仅占整个外出人口的5%,这些人年龄段集中在25至45岁之间,以已婚夫妇为主,从事其他工作的也基本没有很强的返乡就业意愿。
三、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方式
由外出自主创业者组织出去从事普通纺织、服装工作的工人,普遍实行年薪制,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全年工资再用工;自寻工厂上班的一般为月薪制,支付方式普遍是跨月发放。
四、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在本地就业的原因
1、企业稳定性不够。主要顾虑在于工作期限不定、食宿不包(不好)、工资不稳三个方面。
2、虚荣心影响。由于宣传引导不够,加之外出务工思想根深蒂固,许多人认为外出务工比在本地工作更光鲜更有面子,
3、外出务工发展前途更大些,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技能的工作。
五、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建议
通过联络在外自主创业人员、生产一线的外出员工以及他们的父母亲友,结合我们的调查思考,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和本地适龄工人留乡,为我市的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
1、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把握宣传时机,一般春节前后两个月是宣传的黄金时期;二是宣传方式多样化,一是利用电视字幕、群发短信、互联网、信函等方式进行宣传;二是组织开展联谊会;三是尝试将本地就业的政策、环境、待遇优势编成曲艺相声节目,利用农村婚丧嫁娶等外出人员聚集之时上台表演传唱。总之,形式要多,声势要火,规模要大,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常年不断。
2、搞好员工的培训。
外出的普通纺织、服装工技能大多数限于裁剪、缝纫和档车。政府和企业要针对具体的用工特点,加大对用工技能的培训。培训期间也要保证受训人员的工资、生活待遇,还不能太低,因为现在沿海地区的学徒工年薪最低也达到了1.5万元。
3、实施“猎头”计划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盲目性及从众心理很强,大多数外出人员一般是在春节过后跟着湾村间、亲友间有一定号召力和在某方面有一定技能的熟手外出。如果企业能抓住这一部分有影响力的人,给予一定的报酬,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落实好员工的相关待遇。
一是工资最好实行保底制,保底年薪可限定1.8万元至2.5万元,工资要按期发放,可选择企业先试点先支付后用工;二是要免费提供食宿(一日三餐),最好能提供夫妻房;三是要保证月休2至3天以上;四是对市外工人适当给予每年200元至300元的差旅补贴。五是重视80后、90后员工生力军作用,建立必要的文化、健身、娱乐场所。满足他们身心的健康需求。
横林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日
附表:
年龄段(岁) 所占比例(%)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