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极大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该项制度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这一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现就当前新农合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
当前从上到下对新农合的宣传,无论是深度和力度都不够,没有以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尽管这一政策是为惠农而出台,为农民谋利益,理应为农民所欢欣鼓舞,但却在社会上没有形成应有的气氛,这一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和具体实施办法并没有真正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因此得不到部分农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响应,甚至有部分农民对于政府的合作医疗政策宣传不理不睬,认为合作医疗是某些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的办法,认为做的没有说的好,认为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这部分人占了近三分之一还多。
2、合作医疗补偿过低,远低于农民的期望值
新农合只能对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只能对农民基本医疗消费进行一部分补偿,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全部医疗问题。很多农民对补偿的结果不满意,因为这一结果与他们的想象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市外打工的以及因大病在市外就治的参合农民,认为从新农合得到的补偿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3、合作医疗手续繁杂,极不方便群众办事
新农合要求农民定点就医、持证就诊、大病转诊,在报销时,要出示医疗证、患者身份证明等相关证明。对不了解报销的方式方法的农民,不是缺这就是少那,要往返跑好几次路,而且,住院时还得应付工作人员的查房询问,填写查房记录,觉得手续繁琐。这些都是新农合管理工作必须的要求,农民认为我参合了,看病时你就得给我报销费用,何必要这么多手续,太麻烦了,太不方便了,特别是报销金额不多的患者更有意见。
4、医疗收费水涨船高,农民得不到真正实惠
实行合作医疗之后,医院的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均提高了,各种检查和化验也多了起来。在此之前,各家医疗机构为了吸引病人前往就诊均打出广告对一些单病种实行了少则300元、多则800元包干的承诺。实行合作医疗之后,各家医院都取消了这一承诺,仅以平产接生为例:2006年平产接生包干费用仅只400元,而参合农民在享受合作医疗定额补偿100元之后,一般都要自负500多元。
5、市外住院补偿规定苛刻,人为增加外地就医农民参合成本
我市新农合制度对外出务工人员住院作出了一些近乎苛记得的限制和规定:比如3天内一定要向当地合管办报告,一个月内回当地报销,报销的比例只是当地同级医疗机构的一半,起付线一律高于市内最高水平等等。出现了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外住院后回来报销的费用抵不上往返路费的现象,致使外出务工人员极度的不满,严重影响了新农合制度的进一步推行。
二、采取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不断完善新农合体制。
1、加大新农合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宣传新农合的有关政策,要采取标语、专刊、电视广告、曲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新农合的具体政策进村组、进农户,真正为群众所了解、所接受,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参合氛围。
2、实行免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取消农民群众参合自愿缴纳资金,让所有农民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参合农民个人出资部分所占比例太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作用不大,对农民来说根本起不到互助共济作用,也无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互助共济意识。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巨额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成本,还便于各级政府转移精力到政策监管上来。
3、实行单比例住院补偿模式
取消门诊家庭账户和门诊统筹模式,实行单比例医院补偿模式,农民容易接受,经办机构容易操作。现行的门诊补偿模式存在缺陷,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不受群众欢迎。农民用自己家庭账户上的钱看门诊,根本不会有感激之情。同时,农民报销这点钱,还要带证、填表、签字,村卫生室医生还要登记造册、签字审核,并且还要垫付资金,乡镇合管办要电脑录入,过程十分繁琐,工作量大,乡村医生根本不愿承担此项工作。
4、分离新农合经办机构
把新农合经办机构从卫生部门分离出来,可为今后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融合做好前期准备,更利于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目前,市合管办与各地医疗机构同属市卫生局管理,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一是医疗机构有违规、合管办对其的处理意见记住很难落实,将新农合经办机构从卫生部门独立出来,则有利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横林镇政协工作组
二00八年十二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