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0-40971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九真镇
发文日期
2017年07月17日
名称
农技小知识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17日

农技小知识

发布时间:2017-07-17 00:00
  自7月12日入伏以来,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全国各地开启高温模式,针对今年7月中下旬持续高温天气,对水稻可能造成的高温迫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补救措施。
  高温敏感时期:
  水稻在抽穗时对高温最为敏感,开花时1--2小时之内是诱导籽粒不育的关键时期,第二个敏感时期是在抽穗前10天左右。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高温热害是指在幼穗分化Ⅵ期(即抽穗前10-15d,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达33-35℃,会造成颖花退化,使不实粒增加)、抽穗开花期(即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尤其是开花当天遇有高温胁迫,造成花药的开裂率降低,花粉粒失活,导致不育花的数量增加造成受精障碍,严重影响结实率)和灌浆成熟期(即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5℃,易产生高温逼熟,充实度下降,导致粒重显著降低),气温超过水稻正常生育温度上限,影响正常开花结实,造成空秕粒率上升而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预防措施:
  1.高温期间采取灌深水的方法,有条件的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以降温增湿。
  2.施好粒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破口前可亩施8—10斤氯化钾,增加植株抗逆性,减少颖花退化,减少空秕粒,增加粒重。
  3.根外喷施叶面肥: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公斤,连续数次进行叶面喷肥,既能降温增湿,又能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还可增加对高温的抗性。抽穗扬花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也能有效地降低热害程度。
  4.花期灌深水:花期水层保持5-10厘米,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减轻热害。
  5.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加强对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及螟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