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MB1A08302/2020-40613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卢市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2年07月02日
名称
卢市镇(lu shi zhe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2年07月02日

卢市镇(lu shi zhe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发布时间:2012-07-02 00:00 来源:卢市镇人民政府

卢市镇是革命老苏区,也是天门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还是天门有名的侨乡。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原名“卢家口”的场口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3°20′,北纬30°40′,地处天门市东部,东与净潭乡、汉川市的新堰河镇相邻,南与马湾镇接壤,西与小板镇、杨林办事处毗连,北与九真镇、胡市镇隔汉北河相望。人民政府驻五一路56号。。电话区号0728,邮政编码431729。西距天门市区17千米。
  政区沿革  古为云梦泽风国地,春秋为郧国地,战国时期属楚竟陵邑,秦属竟陵县,清属天门县,民国时期为卢家口区,民国三十五年(1947年)改名为卢家口乡。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划为天门县第三区,1956年5月改为卢市指导组,1957年10月改为卢市区,1958年改为卢市人民公社,1961年4月恢复为卢市区,1968年7月成立“卢市区革命委员会”,1975年12月卢市区一分为二,成立卢市、净潭两个人民公社。1978年12月卢市、净漂合并成立卢市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卢市区。1987年9月,天门撤区建镇建乡,卢市区变更为卢市镇和净潭乡两个行政单位。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刘集、刘阿、刘湾、刘老、刘三、王台、肖三、水陆、程台、魏场、汪台、么院、包家、龙坑、宋台、河岭、夏万、朱台、兵铁、熊老、中湾、卢家口、桥头、北河、同兴、黄口、土库、严桥、彭垴、鄢月、合丰、崔岭、周台、张毕、吴台、徐台、乔岭、窑新等38个村和卢市1个居委会,下辖村民小组364个,居民小组4个。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887人,城镇化率10。1%,另有流动人口3500人。总人口中,男性30043人,占51%;女性28355人,占49%;14岁以下9344人,占16。1%;15-64岁32119人,占55%;65岁以上16936人,占28。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8381人,占99。97%。镇内散居着回、苗、朝鲜、土家、壮等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7人,占0。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7。23‰,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长率11。54‰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距离15千米,总面积103。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87。0平方千米,占84%,水域16。6平方千米,占1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63。7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6。5-29米之间,最高点为原刘集中学所在地庙岗岭,海拔高度为29米,最低点在卢市东北面的肖三村,海拔23。5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阴雨低温,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阴冷少雪。常年气温16。2度,无霜期为265天左右,空气湿度平均79度,年降雨量为1110。5毫米左右。
  水文   境内属古云梦泽汉江水系。天门县河自张毕村西北入境,由西向东,至卢市与净潭之间分为中支河与南支河。境内河道长23。4千米。镇北有大型人工运河汉北河拱卫,汉北河从卢市的龙坑村西开始向东至刘阿村与汉川市的群力村止,整个段面全长17。6千米。镇南有百里华湖包裹。每年汛期,汉北河,华严湖为防汛的重点部位。全镇还建有排灌泵站10座,装机容量为3760千瓦。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涝灾、低温、霜冻、蝗灾等。卢市素有“水袋子”之称,涝灾是卢市的最大威胁,1954年六、七、八三个月的外洪内涝,导致卢市90%的村庄,田地都成了水乡泽国,受灾面积达80000多亩,大小牲畜几乎损失殆尽。
  经济概况
  农业  2011年末耕地面积8。10万亩,人均1。3亩,其中旱田面积3。13万亩,占38。7%;水田面积4。96万亩,占61。3%。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4。96万亩,总产2。72万吨;小麦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2。19万吨。经济作物以棉花、油菜籽、蔬菜为主,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2。42万亩,总产1935吨;油菜籽种植面积3。57万亩,总产2251吨;蔬菜种植面积2792亩,年产各类蔬菜4303吨。畜牧业以猪、鱼为主,2011年,出栏牲猪1。31万头。精养鱼池5883亩,年产鲜鱼2941吨。2011年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6%,农民人均纯收入5927元。
  工业  以塑钢装饰材料、木材加工、建筑材料、食品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1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4%。全镇共有工业企业10家,职工25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780万元,比上年增长29%。
  商业贸易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347个,从业人数818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3825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3642。28万元,比上年增长0。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2。4万元,比上年增长9。3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6万元,增值税58。4万元,企业所得税16。29万元,人均财政收入624元,比上年增长0。7%。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889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镇有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有村级文化中心36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5户,各类图书室41个,藏书82000册,有腰鼓队、军鼓队16支,人员达200人;有电影放映队1支,年放映350场次;有书画研究会、诗词楹联学会、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53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700多名,专任教师25名;小学5所,在校学生1934人,专任教师120人;初中1所,在校生981人,专任教师13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00人,专任教师126人。2011年全镇教育经费(不包括高中)达0。1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6个,门诊部(所)35个;有床位50张,每万人拥有床位8。6张;固定资产总值58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9名,其中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2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1万人次。38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镇机关体育场4个,有篮球架12幅,有乒乓球台21台。有各类健身器材40余套;有中老年门球队和太极拳剑队各1支,人员28人,经常参加各类体育锻炼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广播电视  1992年6月建成卢市镇广播电视站,建有可覆盖115平方千米的广播电视塔1座,现有有线电视用户4623户,入户率为33。2%。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60人,支出820344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长15%;医疗救助33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00人次,共支出374885元,比上年增长20%;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865人,支出0。014亿元,比上年增长27%,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0人,抚恤经费支出8。33万元,比上年增长0。03%;社会福利费6。6万元,与上年持平。福利院1家,床位1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31万人,参保率为39。4%。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竟钟公路横贯东西,有仙皂公路横贯南北,38个村实行了村村通公路。汉北河、天门县河在丰水期可以通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161。5万元,其中纯收入95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35万份。电信1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000门,固定电话用户5500户,电话普及率39%,移动电话2。8万用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100多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50万元。
  镇区市镇建设
  公共交通   1992年建成卢市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73班次,日均容量1260余人次。2009年-2011年,镇委、镇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对镇区3条主干道及部分老街道以及河山支渠镇区段进行了硬化、美化、绿化。镇区道路全长4千米。
  给排水  1987年建成日产500吨水的自来水厂1座,经2010年全面改造升级后,可供镇区及周边村近2。1万人的饮用。镇区主干道两侧铺设D600排水管道5054米。
  供电供气  1978年卢市变电站,供电站建成,1984年变电站迁至卢家口村二屋台,供电站迁至镇东风路中段路北。2003年建石油液化气站1座,可供全镇38个村及周边镇的用气。
  园林绿化  2011年以天门河、卢家口小河为依托,以刘卢渠、河山支渠为骨架,形成渠网绿化带,街道旁植樟树、法国梧桐、广玉兰、松柏等常青树,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
  (撰稿:王希海   初审:甘运纳 )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