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带火彭家垴

发布时间:2023-07-18 18:00 来源:天门发布

进入7月后,随着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纪念馆开馆,革命老区卢市镇彭家垴村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

该纪念馆由我市投资1400万元打造,分“夜校传真理 红心铸锤镰”等五大板块,通过翔实的图文视频等展陈,直观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自开馆以来,成为当地党员干部的“精神氧吧”。

彭家垴村是天门党组织的发源地、诞生地。1925年,董必武的学生彭正浩回到家乡,开办“平民学校”,发展共产党员,创建了天门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彭家垴支部。

彭家垴红色教育基地始建于2012年。当时平民夜校的房子已经倒塌,为抢救保护这一红色资源,我市建成了以“一门、一碑、一廊、一校”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2021年,我市对彭家垴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对进出道路全部刷黑、两侧绿化,开展平民夜校维修改造等。去年,又启动新基地建设,整个基地占地80余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纪念碑、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核心区建设。远期还将建设以战争为题材的水上团队文娱项目区、红军菜园、军事体验区、党群服务及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建成天门市第一个大型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真金白银的投入让彭家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积极争取资金,进行环境整治,还新建红星公园、红堤街和多处稻田景观。

为加大红色文化传播力度,彭家垴村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红色宣传团,邀请市党史学者专家、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等拟定宣讲文本,固定宣讲流程,为游客提供红色文化宣讲服务。

彭家垴村党支部副书记彭永安介绍,今年7月,该村就接待了万余名游客,不仅有本市及周边县市的游客,还有游客专程从武汉过来。

“红色文化不仅是精神食粮。”彭永安说,依托市镇支持,彭家垴村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潜心发展红色产业,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振兴乡村的生产力。

下一步,该村打算将田园文化、红色文化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体验风土人情+红色主题教育+休闲娱乐”的红色文旅模式,带动本地农产品、红色文创产品、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