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丨天门市卢市镇:文旅融合领发展 和美乡村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10-20 11:56 来源:湖北日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门市人民政府网和天门网联合举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促进互动交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我们本期节目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卢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俊怡,接下来刘镇长将围绕“文旅融合领发展 和美乡村谱新篇”这一主题,和各位网友分享卢市镇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和美乡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刘镇长,您好!

刘俊怡: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与广大网友进行沟通交流。借此机会,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卢市镇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刘镇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卢市镇开展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刘俊怡:好的。今年初,全省“新春第一会”,聚焦加快建成支点,作出了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的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聚焦跨越赶超发展的发展主题,全力推进“七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一项。今年8月底,市委召开九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把建设新时代侨乡与对标落实支点建设“七大战略”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在发挥文化优势,促进文旅融合上奋勇争先。一方面,我镇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乡村的自然风光优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但这些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乡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民增收渠道有限。文旅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可以激活乡村的沉睡资源,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这就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初衷。

主持人:在深挖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方面,卢市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俊怡: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我们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对彭家垴的红色故事进行全面梳理,编撰革命先辈故事资料册,深入挖掘了革命先驱彭正浩、百岁将军魏天禄、赤色小英雄肖雄等一批极具特色的感人事迹。我镇组建了青年干部宣讲队,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面和影响力,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讲好红色故事,强化“红色引领”、激活“红色细胞”、繁荣“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卢市”。

二是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迹。我们聘请专业设计公司,深入挖掘梳理彭家垴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乡村休闲为辅助,对彭家垴进行全域规划设计,要从教育基地改造升级(平民夜校)、红星公园、长堤街建设、革命历史线路寻迹四部分来整体打造。加强对彭家垴六七十年代荆楚特色民居的保护,串点成线,结合彭家垴革命历史文化、故事的挖掘,寻迹革命路线,打造红色旅游线路——长堤街。

三是培育红色文化品牌。我们在彭家垴平民夜校广场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红色文化周活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现场3000-4000人,线上6.7万人),效果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2024年6月,我们成功举办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纪念馆开馆仪式,接待各级单位60余家超3000人次,红色精神、力量传播深远,彭家垴红色旅游区已成为周边地区革命精神实践之旅的首选地。

主持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对于吸引游客至关重要,卢市镇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俊怡: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过去几年,我们累计投入3000万元,建成彭家垴红色旅游区,景区占地100余亩,拥有天门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纪念馆、红色纪念广场、烈士纪念园、红廉文化长廊、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核心景点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拓宽刷黑卢张线、广场路、红堤路等主干道路,实现了主要景区景点之间的互联互通。

为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景区始终把开展员工培训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安全生产、文明旅游、讲解服务、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游客中心设立景区投诉、咨询服务电话,耐心为游客答疑解惑,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游客满意。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了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和应急预案,购买了游客公众责任险,常年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确保景区运营安全有序,着力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旅游环境。

主持人: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还需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卢市镇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实践呢?

刘俊怡:卢市镇水产资源丰富,农业大镇优势明显,我们依托乡村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了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打造了大桥采摘园、姚新村草莓采摘园、丰桥村水产养殖区等多个农业观光园,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农事劳作等活动。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衍生出“红色+生态农业”“红色+生态水产”等模式,进一步开发卢市彭家垴红色旅游特色产品,生产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产,创立“虾蟹稻家”等稻米品牌,不断扩大红色产业链,推动生产、加工、销售、品牌一体化,走健康、绿色发展之路。如今大桥村采摘园已与国内多家餐饮企业对接,为其提供绿色无公害产品,姚新村草莓采摘园已成为周边最大的休闲采摘项目与绿色蔬菜供应地之一,丰桥村水产养殖区生产的稻虾产品,供不应求。通过农文旅产业融合,我们拓宽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渠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

主持人:优美的环境是文旅发展的基础,卢市镇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俊怡:我们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开展“清洁天门”行动为契机,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品质。

一是健全组织动员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村民自发清洁环境。针对外出务工等暂不在家的村民,组织帮扶小队志愿清理,确保不留死角。

二是聚焦重点精准整治。每月定期开展“清洁天门”活动,聚焦镇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沟渠塘堰等重点区域,重点清理垃圾杂物、拆除乱搭乱建。

三是创新长效管护模式。全面实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转运”的责任制模式。同步推行积分制管理,村民做好房前屋后“三包”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带动群众、志愿者参与超2000人次,形成“人人动手、共建家园”的浓厚氛围。

主持人:展望未来,卢市镇在推进文旅融合、和美乡村建设方面还有什么计划?

刘俊怡: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增强建设新时代侨乡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立足卢市实际,发挥卢市红色文化优势,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奋勇争先。

一是以提升教育功能为导向,打造“初心小镇”。依托纪念馆、平民夜校、红星公园向周边辐射,修缮红色老街、老房子等旧址,整体推进红星公园、主干道路、村标牌坊、红色老街等景点打造。加强统筹布局,将卢市红色资源进一步“串起来”,做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与市直单位联合,布置各战线特色教育基地,丰富红色教育基地内容,建成学习、会议办公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做活红色研学基地。探索应用AR、VR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升观众现场体验感、学习获得感。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视频等传播载体,让爱国主义教育“走入千家万户”。

二是以发展红色文旅为主线,打造“特色小镇”。制定出台激励措施,搭建招商引资、利益分成、营销包装综合平台,引进特色餐饮店、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以及特色民宿等配套设施,同时鼓励群众发展餐饮、民宿、作坊、采摘等业态,让村民经营增收。创新开发茶具、服装、纪念品等彭家垴特色文创产品。打造“亲子乐园”等示范业态,串联大桥十三箍采摘园、丰桥虾稻共作基地等,设计旅游线路,丰富收入来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促进产业升级为重点,打造“绿色小镇”。立足镇域实际,以农旅融合为支撑,发挥卢市农业大镇优势,以市场主体盘活农业经济,推广天之泓源生态农业合作社、顺荣鑫农业合作社、瑞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模式,创新发展“红色+生态旅游”“红色+现代农业”“红色+优质水产”模式,创立绿色生态农产品牌,融入“壹品天门”品牌建设,促进红色产业整体发展。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镇长的详细介绍和分享。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对卢市镇在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方面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卢市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卢市镇一定能够实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成更加美丽、富裕、和谐的和美乡村。再次感谢您的到来!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刘俊怡:谢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网友对卢市镇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