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详情

天门市2025年春耕备耕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02-28

嘉宾:

摘要: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春耕备耕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实录

时间:2025-02-27

嘉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银庭;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马骕驰;

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肖杰;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熊路;

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中级农艺师巴晓林。

内容: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春耕备耕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做好春耕备耕的相关工作,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给意义重大。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春耕备耕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银庭先生;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马骕驰先生;

市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肖杰先生;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熊路先生;

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中级农艺师巴晓林先生。

首先请段银庭先生介绍我市春耕备耕有关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银庭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简要通报2024年全市农业有关情况。

2024年,我市克服冰冻雨雪、高温干旱等极端不利天气影响,全力以赴稳定粮食生产、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保障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为全市加快打造“一城四基地”、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出了有力贡献。

一是稳产保供基础更牢。大力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行动,围绕“稳粮、扩油、优菜”总体思路,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增品质共同发力,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1.77万亩,产量82.50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39.1万亩,总产4.77万吨;油料播种面积77.1万亩,总产14.8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4.6万亩,产量104万吨,粮食和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二是农业科技支撑更强。推进全省首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三年行动,开展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创建,积极对接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全年展示示范主要农作物品种40个,推广先进适用主推技术15项,建设部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个,培训农技指导员107名,培育科技示范主体545名,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

三是绿色发展水平更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制定发布天门市主要农作物大配方26个,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24%,化肥利用率达到 41.6%以上;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为害损失率控制在2%左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6.07%。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全年开展农药残留速测25123批次,合格率为100%;开展定量检测1970批次,合格率99.9%。省级抽检产品334个,合格率99.7%。

四是品牌建设动能更足。新增绿色食品产品10个,庄品健入选江汉大米首批核心企业,红日子北极源酱菜系列上榜湖北精品,多宝蔬菜基地成为首批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天门半夏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天门早黄豆成功纳入《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成功举办2024江汉平原(天门)蔬菜产业大会、2024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天门站)座谈会,北、上、广、深农批市场壹品天门蔬菜销售窗口达到10家,特约销售网点达到15处,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奋力夺取农业生产开门红。3月5日就是惊蛰,俗话说“到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春耕备耕春管即将进入大忙阶段。目前我市春耕春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苗情长势较好。全市在田小麦面积86.68万亩,在田油菜面积60.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播种出苗期间温度偏高、墒情适宜,小麦、油菜出苗整齐但旺长苗比例较高,12月后高温少雨天气持续,田间墒情不足,抑制了旺长趋势,但也造成少部分晚播苗苗情较弱,春节以来的降雨有效缓解了墒情不足问题,有利于小麦油菜弱苗转壮。目前全市小麦、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5%以上,长势好于往年同期水平。

二是春播意向平稳。总体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2025年我市春播意向呈平稳趋势,春播意向面积共179.4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早稻面积6.8万亩,中稻面积92.7万亩,大豆面积39.1万亩,玉米面积6.0万亩,棉花面积7.8万亩。

三是农资量足价低。据监测,目前全市储备各类种子约0.6万吨,农药900余吨,化肥超10万吨,农膜640吨,可以满足春耕备耕需求。整体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肥料方面,尿素价格1900元/吨、45%复合肥2300元/吨,同比下降20%左右。阿维菌素、吡虫啉、草甘膦等常用农药价格均出现下降,降幅3%至7%不等。

从各方面因素来看,今年春耕春管的客观条件较好,但是也要加强倒春寒,后期高热风、烂场雨等不利天气的防范应对,夯实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基础。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段银庭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日报记者: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六成以上。请问,天门市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春耕生产?谢谢。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这个问题由马骕驰先生来回答。

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马骕驰: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市春播粮食占全年的六成以上,产量占全年粮食的7成以上,抓好春播对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至关重要。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稳定面积。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面积分解到镇,促进落实到村到户到田。持续规范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强撂荒耕地的有序复垦利用,确保种满种足。

二是保障农资供应。成立农资保供专班,定期调度全市农资储备情况,积极组织协调农资调运,保障春耕春管需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植物检疫等方面,依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把流通、使用关口,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资市场依法依规有序运营,保障农民权益。

三是抓好单产提升。继续开展大豆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双季稻提产能行动和“江汉大米”种植基地建设,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主要在增加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四个方面下功夫,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潜力。

四是强化指导服务。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倒春寒、烂场雨风险较大,我们将加强与气象、应急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气象变化,组织专家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的调查,及时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制定印发防灾减灾预案和技术指导方案,成立技术指导专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主体落实各项科学田管和防灾减灾关键措施。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谢谢马骕驰先生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天门日报记者:

春季是小麦油菜争取产量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市小麦油菜要落实好哪些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个问题熊路先生来回答。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熊路: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段局长介绍了全市小麦油菜的基本情况,总体苗情长势较好,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壮苗越冬。立春以来温度逐渐上升,我市小麦陆续进入进入拔节期、油菜进入蕾薹期,是搭起丰产苗架的关键时期,下阶段要落实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春发稳长,为夏粮夏油丰收奠定基础。

一是及时清沟排渍。“田间一套沟,从种管到收”。对于排水不畅的田块,要抓住晴天尽早疏通三沟,确保三沟畅通;春季遇连阴雨能及时排水,降湿排渍,促进根系恢复生长,防止渍害导致早衰减产。

二是做好因苗施肥。对于旺长麦田,要控旺促壮;对已拔节的麦田,拔节肥可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对群体小、生长瘦弱的麦田,尽早按照每亩尿素5-7公斤追施拔节肥。落实油菜“促春发,重防控”技术措施,对上年因干旱导致苗小苗弱的油菜增施薹肥5-7.5公斤;对旺长的油菜,建议推迟追施或不追施薹肥。

三是适时化学除草。针对未实施化学除草或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要趁晴天及时开展化学除草,控制田间草害,防止杂草与小麦、油菜争光、争水、争肥。

四是预防“倒春寒”影响。我市发生“倒春寒”的风险依然存在,小麦拔节、油菜抽薹后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尽早追肥,晴天因苗每亩施尿素8-15公斤。对受冻害的油菜,因苗每亩追施5-7公斤尿素、2-3公斤氯化钾、50-60g硼肥,同时喷施芸薹素内酯或赤霉素等激素,加快油菜恢复生长。通过肥水调控,做到防冻抗寒,促进稳健生长。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谢谢熊路先生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天门网记者:

蔬菜是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针对近期可能出现的低温寒潮天气,对于蔬菜生产有哪些技术指导意见?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这个问题由肖杰先生来回答。

市蔬菜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级农艺师肖杰: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始终把稳定蔬菜生产、保障安全供给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围绕蔬菜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销售等环节,多措并举,全力保障蔬菜春季生产。

一是露地在园喜冷凉蔬菜管理。对已成熟的露地蔬菜及时采收上市或贮存在冷库分批上市。对尚处在生长期的露地蔬菜,清理“三沟”,降低地下水位,尤其避免田间积水,提高土温,促进生长。

二是大棚设施蔬菜管理。大棚内要进行控水降湿,可在棚室内合适地点撒干石灰,株行间铺撒干燥秸秆、锯末等,降湿防病,必要时采用烟熏剂防治;寒潮期间外膜紧闭,内膜早揭晚盖,减少开棚次数;也可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于晴天中午揭膜通风,排出湿气,将棚内湿度控制在85%以下,以及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抗性。

三是早春喜温果菜苗期管理。番茄、辣椒、茄子等喜温果菜育苗易受低温寒潮影响。在寒潮来临前一周开始控水降湿并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寒潮期间大棚外膜密封,苗床内幕早揭晚盖,晚上加草帘或保温被,必要时棚内添置浴霸、氖光灯等补光增温措施。遇苗期病害发生,用草木灰拌杀菌剂撒施,寒潮过后逐步通风。气温回升后,采用补光、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控制秧苗徒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谢谢肖杰先生的回答,下面继续提问。

楚天网视记者:

今年“两夏”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怎么样,天门市将如何做好防控工作?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这个问题巴晓林先生来回

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中级农艺师巴晓林

谢谢这位记者提问。根据市植保站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总体仍将呈偏重发生的态势,主要原因为:一是病虫源基数较大。今年冬季相对较温暖,有利于病虫越冬存活,导致田间病虫基数较高;部分小麦、油菜生长过旺,形成的高湿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另外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近几年在我市普遍发生,菌源广泛存在;二是近期天气多变,寒潮侵袭风险依然存在。一旦遭遇冻害,作物的抵抗力会大幅下降,将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因此,两夏作物病虫害防控形势仍较为严峻,不能有丝毫大意。为全力保障两夏作物稳产丰收,坚决打赢病虫害防控攻坚战,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精准测报。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病虫害普查,加强系统监测,实时掌握小麦、油菜病虫害动态,结合气象资料,科学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将监测预警信息及时传达至各乡镇,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抢占先机。

二是强化宣传。把握防治关键期,组织技术培训并召开现场会。借助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QQ群等新媒体平台,迅速将防治信息传递给千家万户,提升农户防控意识,营造良好防控氛围。

三是科学防控。合理利用中央财政救灾补助资金,推进全市油菜“一促四防”与小麦“一喷三防”工作。针对油菜菌核病,在油菜花期选用腐霉利、异菌脲、菌核净等药剂,进行两轮防治;小麦条锈病,采用戊唑醇、三唑酮、己唑醇、氟环唑等药剂,执行“带药侦察、打点保面”策略,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发病中心,遏制发散态势。小麦赤霉病防治,选用丙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药剂,坚持“预防为主,见花打药”在小麦扬花期防治第一遍,5-7天后防治第二遍,如果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则补防一次,确保防治效果。同时,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们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及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市委宣传部熊文婷:

好,谢谢巴晓林先生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