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2-03-31 00:00 来源:天门市交通运输局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下游北岸,江汉平原北部,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1.8万人,区域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铁路、水路为辅。近年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业务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天门市“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均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形成了“两高”(随岳、武荆高速)、“两铁”(汉宜、长荆铁路)、“两水”(汉江、汉北河航道)、“两条一级”(天仙线、武荆连接线)为主骨架的交通网络,实现到周边大中型城市高速化,省干线高等级公路网络化,市区到乡镇公路二级化,通村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公路水路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了由“基本缓解”向“总体适应”的跨越,为“十二五”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天门市“十一五”交通规划执行情况

  (一)天门市“十一五” 天门交通规划任务。

  天门市“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公路方面完成高速公路两条56公里、一级公路改扩建26.6km、二级公路新改建75公里、二级公路配套桥梁建设2159延米/29座、等级公路改造68.6公里、村级公路884公里四级公路改造、渡改桥512延米/6座;水运方面完成34.1公里Ⅳ级航道、14.7公里Ⅴ级航道疏浚工程,新建彭市港500吨级盐化工专用码头、仙北港综合码头、配套岳口国防战备码头;站场方面完成一级货运站(物流中心)和二级客运站各一个、新建10个五级客运站与250个候车棚、500个招呼站。规划投资达23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21.5亿(其中面上公路8.517亿元),站场建设投资0.67亿元,港航建设投资0.805亿元。

  (二)天门市“十一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截止2010年六月,已初步已完成货币工程量投资46亿元(含高速公路投资13亿元、高速铁路投资16亿元),完成高速公路56公里,完成武荆高速天门连接线一级公路26.7公里,启动荷沙线界牌至竟陵一级公路改造31.3公里;完成二级公路改造65公里、占规划的100%,完成等级公路142公里、占规划的207%,完成渡改桥578延米/7座,分别占规划的115%,完成通村公路1900公里、占规划的215%;完成Ⅳ级航道34.1公里、Ⅴ级航道疏浚14.7公里、占规划的100%,完成10个五级客运站与200个候车棚、400个招呼站,占任务的100%;完成危桥改造41座1246.62延米占计划目标的341.6%(计划目标为12座),其中包括28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高速铁路26.5公里和汉江特大铁路桥一座。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设,天门市实现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四级航道零的突破,建成“两高、两铁、两水”的综合交通主干网,天门到周边大中型城市高速化,市区到乡镇二级化,通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全市综合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三)天门市“十一五”规划现状评价

  “十一五”期间,天门市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交通厅提出的“六个并举、六个统筹”的发展思路,以体制机制的“四个转变”为保障,牢牢把握促进中部崛起、江汉平原内河水道开发、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扩内需保增长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和科技进步,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交通运输发展又上新台阶,成为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天门市“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成绩显著,主要指标均完成的超额完成 “十一五”规划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48亿元,是“十五”的8倍、是“十一五”规划的2倍。

  ——“七纵六横三循环”公路网和“两高两铁两水两一级”的综合交通网基本形成。 “十一五”以来,天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综合交通网络骨架基本形成,综合运输通道正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在全省交通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现。预计2010年底,天门市运输总里程达到(不含城市内道路)3800公里,综合交通网密度为1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50公里,区域内路网密度为126公里/百平方公里,较“十五”未通车总里程1229公里增加了189%。其中高速公路56公里,一级公路76公里,二级公路430公里,农村公路2888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为2公里/百平方公里;

  --区域内铁路密度为0.4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10.49公里,并已改建成电气化铁路;在建高速铁路26.5公里。

  --内河航道里程达339.4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200公里,港口岸线长43.5公里,码头占用岸线长度约10.8公里,港区9个,码头69个,年吞吐量158万吨;

  --客运站场、站点服务设施400个,其中二级客运站2个、二级货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2个,候车棚200个与招呼站400个。

  与十五未相比,公路里程净增加2067公里,增加高速公路56公里、一级公路26.7公里,二级公路75公里,等级公路142公里,通村公路1900公里;增加Ⅳ级航道34.1公里、Ⅴ级航道14.7公里、五级客运站10个、招呼站400个、候车棚200个,铁路里程也增加26.5公里,并新增铁路客货运站各一个。交通的层次结构更加优化、技术等级显著提高。

  ——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随岳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全部建成通车,沪汉蓉高速铁路已开始铺轨,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里程实现零的突破,到周边地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化,真正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武荆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即将建成通车,届时通过武荆高速公路到武汉只需1小时,天门将真正融入武汉城市圈1小时交通圈。

  ——面上公路发展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省干线优质环保、农村交通变化翻天覆地。综合交通网络化体系初见雏形:长荆铁路客运站、货运站通站公路建成通车,形成“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沪汉蓉高速铁路客运站、货运站正在建设,配套的通站公路正在实施之中,使公路铁路之间形成配套衔接紧密的网络;荷沙公路干一至竟陵一级公路已完成立项审批与初步设计,年内正式动工,将彻底改变天门东部的交通环境。大天线老龙堤改线段、大天线界牌至老龙堤路面改善工程、皂毛线、汉宜线、分当线、荷沙线竟陵至沙洋段大中修工程全面完工,干线公路好路率得到提升;农村公路路网进一步加密,皂仙公路、沿江公路、卢张公路、罗金公路、张彭公路、人民路、严梁公路、竟刘公路、蒋蒋公路、张杨公路、卢刘公路、长虹公路、段白公路、张方公路、汪岳公路、横宋线、宋张线、李团线等一大批农村路网公路全部建成,有2000公里的通村公路全面完工,使全市公路网进一步加密,农村客运交通也深入村组,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

  农村公路养护走入正轨,逐步实现有路必养。十一五期间,天门市组建“天门市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专门负责非列养公路养护工作,

  ——水运振兴迈出历史性步伐。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建设正式启动,竟陵港、岳口港等主要港口建设明显提速,汉江航道综合整治正式开工建设,汉北河新沟至万台四级航道整治、皂市河五级航道整治全面完工,长江汉江千吨级航道圈、汉江汉北河五百吨级航道圈初现雏形。

  ——站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皂市火车站客货运站改造配套并正式投入使用,使客货流可通过铁路到武汉等大中城市流通;皂市二级客运站、天门一级货运站动工,将改善天门市主要客货运站场配置不合理的局面;麻洋、彭市、蒋场、岳口、拖市、黄潭、渔薪、李场、胡市、石河、小板等五级客运站全部建成,200个候车棚、400个招呼站配套完善,使全市农村客运得到显著改善, 2006年,省交通厅在天门召开了“全省路站运一体化现场会”,将天门农村客运路站运一体化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2、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客货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85 %、106%、109%、123%;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35.2万吨,货运周转量29663万吨公里,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25.2%、31.9%;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达到283.2万吨,比“十五”期间增长33.7%;全市客船运输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停止渡运,故没有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

  ——运输装备不断升级。客车高档化、舒适化趋势明显,货车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调整,内河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截止2009年底,全市营运车辆达0.5万辆,船舶运力总规模达到2.2万载重吨,分别是十五未期的150%和122%。。

  ——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稳步提高。区域综合物流开始起步,客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逐步铺开,城乡一体化运输、农村客货运输体系正在形成,江海直达、大型货轮运输发展进一步加快。

  3、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水上安全监管和抢险救助取得新突破。海事监管装备和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江汉平原第一个海事搜救中心在天门建立,水上监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水上交通生产和运输安全处于平稳可控状态。

  ——公路水路应急能力显著加强。应急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国防公路、水路运输抢险救灾中队正式建立,公路、水路抢险救灾应急能力显著加强。

  4、惠民利民成为交通发展最突出的标志

——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高速公路连接武汉与周边大中城市,天门与省内大中城市实现了全面对接。高速公路建成后,天门的交通区位优势得以提高,全市招商引资硬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有效提升天门的竞争力,天门连续多年入选“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五年被评为“湖北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

  ——交通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行政村沥青水泥路通达率由2005年的34%提升至2009年的100%。农村路站运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基本公共交通均等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公共交通发展迅猛,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开始起步,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推进,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面撤销,农村邮政物流网络逐步建立。

  5、绿色交通发展全面突破

  ——内河水运发展全面提速。汉北河、汉江航道港口码头上升为省水运两圈的发展战略,水运运能大、成本低、安全、环保、节能等优势逐步发挥。

  ——“两型”交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将天门市重要交通项目纳入规划,一大批项目得以实施。

  6、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交通电子政务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监控及应急系统、营运车辆GPS监控系统等逐步建立完善。

  7、交通行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交通行业重大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天门市交通运输局挂牌运行,神羽集团公司改革成功,成立了物流发展局和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全省燃油税改革平稳有序实施,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全面取消。

  ——交通多元化筹资成绩显著。通过银行贷款、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的多元化筹资取得显著成绩,为武荆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筹集近8亿建设资金。天骐交通投资公司正式成立并运行。

  ——交通项目管理体制实现新突破。建立了“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前期工作机制,一批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组建天琪交通建设投资公司,专门负责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与资金筹措。成功实现农村公路由地方政府建设的模式。

  ——交通行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一系列支持交通发展的政策相继推出,交通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

   (四)存在的问题

  天门综合交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优化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促进城市圈一体化建设,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天门市综合交通发展与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交通设施规模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近几年全市交通网络规模有较大增长,但分布不均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布局与天门对交通的需求不一致,没有与武汉的直达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已建长荆铁路客运站经停车少,与主城区距离过远,交通不方便,运量不足;沪汉蓉高速铁路还没有建成,设计仅有三级站,距主城区达40公里,乘车不方便;农村公路断头路仍然较多,“七纵六横三循环”的公路网等级低,部分地方交通仍不便利;

  --各种运输市场封闭与现代物流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交通发展总体上仍然以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为特征,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综合交通网络还未形成;至今没有大型物流企业,水运港口码头规模小,功能不齐备,铁路货运规模小,服务能力弱,行业分割导致交通运输市场分散、封闭,无规模型的物流中心,没有真正形成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天燃气、成品油等适宜管道运输的物资依然靠汽车运输,运输能力不够、运输安全隐患大;

  --农村交通运输体系薄弱、通畅水平不高、农村客运市场有待规范。农村公路整体水平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断头路多,通组公路还未启动,部分农村公路超期服役,道路通行条件较差,制约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进程,人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 “十二五”天门市综合交通规划总体思路

  1、形势与机遇

  “十二五”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实施中部崛起、“两圈一带”等发展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迫切需要加快提升交通供给能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实现由传统运输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绿色增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交通运输方式。 “十二五”期仍是湖北交通运输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要在机遇期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关键期,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成长期。天门作为“两圈一带”主要城市之一,要借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机遇期实现再次跨越。

  转型期主要阶段性特征为:

  ――基础设施加密成网。“十二五”,高速公路已进入加密联网的关键时期,国省干线公路迫切需要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农村公路有继续向自然村(湾组)延伸和联网的需要,高标准贯通内河航道运输网络亟待形成,公路水路之间、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亟待加强。

  ――现代交通运输业加速成长。“十二五”,客运的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及个性化出行的要求以及货运的经济、快捷、安全、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提高客运服务效率与水平,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二五”,天门交通运输业已经进入集约式发展阶段,需要坚持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一,坚持将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贯穿于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低碳交通为特征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

  ――体制机制改革加力推进。“十二五”,政府行业管理将面临多方面挑战,需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普通公路投融资、GEB交通投融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行业体制机制的深层次改革向纵深推进。

  2、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振兴天门公路水运、构建武汉城市圈内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为主线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全市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总体适应”转向“全面适应”。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衔接紧密、信息共享、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围绕把天门建成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农业渡假基地、汉江下游重要的水运枢纽和城市圈西部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努力为促进天门“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好交通先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基本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与结构优化相结合。通过增量优化、存量升级以及加强各交通方式间的衔接,着力优化交通网络结构。

  ——坚持快速发展与绿色增长相结合。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优化天门交通发展模式。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实现绿色发展,全面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通过经济社会与交通互适发展,经济社会和交通效益共同发挥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强化交通的支撑引导功能。

  5、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151亿元,其中公路47.6亿元,港航工程13亿元,站场工程4.76亿元、铁路83亿元,管道2.9亿元。天门市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水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在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具体目标为:

  ――“六个翻番”,即: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十一五”翻番,由48亿元增长到155亿元(其中公路水路投资由30亿元增加到70亿元);内河航运投资规模翻番,由1.3亿元增长到13亿元;综合运输枢纽及交通物流工程建设投资规模翻番,由3000万元 增加到4.7亿元;一级公路翻番,由76公里增长到220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翻番,三级航道由0公里增长到144公里、四级航道由35公里增加到95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翻番,由0标箱增长到2.5万标箱。

  ――“六个形成”,即:形成通江达海、辐射周边、面向江汉平原的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形成布局合理、无缝衔接、便捷高效的武汉城市圈西部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形成资源集聚、功能健全、管理科学的现代物流基地;形成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的高速公路网;形成四通八达、沟通城乡、安全环保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形成干支相连、通村达户、惠民便民的新农村公路网。

  ――“六个提高”,即:交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交通GEB平台投融资能力明显提高;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交通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交通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交通应急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六个转向”,即:部门职能由单纯的公路水路行业管理转向“铁、水、公、管”等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服务;交通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安全效益型”;交通建设由“资源消耗型、依赖型”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航建设由“以部省投资为主”转向“多元化筹资”;高速公路招商引资及建设由“以省为主”转向“以市州为主”;交通服务由传统的客货运输转向现代交通运输业。

  到2015年,力争实现到周边县市高速化、七纵六横公路网完全建成,所有乡镇、主要工矿区、重点旅游区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实现城际铁路循环线,形成天门至武汉及周边县市公交化的轨道交通网、进入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国家铁路干线网;全面实现“村村通”,真正做到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实现铁、水、公、空、客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逐步加大,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天门在湖北行政区域中部“得中独厚、得水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现代交通运输全面适应天门经济社会发展。

  三、“十二五”天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施重点

  一是着力调整结构,振兴天门水运。按照“畅通大通道、建设大港口、发展大运能、培育大企业、完善大枢纽、构建大物流、集聚大产业、保障大安全”的思路,全力建设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的江汉平原北部航运中心。

  ――畅通大通道。重点推进汉江兴隆至蔡甸段航道整治,加快汉江梯级开发,大幅提升航道通过能力;打通江汉运河,建成连接长汉江经济带、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江汉运河、汉江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继续推进汉北河、北支河重要支流航道的建设。以高等级航道、运量较大航道、江汉平原航道网为重点,全面提升航道养护和服务能力。

  高等级航道严格按照其等级标准进行养护,年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其它七级以上航道年通航保证率达到50%以上、五级以上航道全年通航。2015年全市航道养护里程达到200公里,航标设置里程达到114.5公里,标位正确率达到99%,汉江兴隆以下航道航标发光率达到98%。

  ――建设大港口。加快内河主要港口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建设,重点建设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汉江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5万标箱,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455万吨以上。基本建成以天门工业园港区为龙头,以岳口港区、竟陵港区、皂市港区组合为支撑的现代港口,继续推进汉江、汉北河沿线其它港口的建设。

  ――发展大运能。重点加快汉江、汉北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加快发展集装箱、煤炭、建材、石油化工等大型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全市船舶运力达到6万载重吨。新增标准化船舶4艘,使标准化船舶达到6艘;新增船舶运力2万吨,船舶运力达到6万载重吨,其中江海直达船舶运力达到2万载重吨。

  ――完善大枢纽。重点推进规模化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沿(汉)江铁路、公路、过江通道等集疏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以天门工业园、岳口、张港、多宝、竟陵、皂市为重点,以高等级公路、高等级航道和铁路为主力的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实现铁水公空管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

  ――构建大物流。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的建成,形成临港工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加工包装区等多元综合体,构建武汉城市圈西部通江达海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集聚大产业。促进天门开发区、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龙尾山工业园向沿江沿河集聚,形成沿江经济走廊。

  ――保障大安全。加大内河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力度,完善危险品安全检测手段,完成90艘老旧客渡船更新改造,建立健全重点水域搜救体系,确保水上安全平衡可控。

  “十二五”期,规划新改建航道里程254.8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44.2公里;主要港区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55万吨以上;在天门工业园、岳口新增千吨级泊位10个、在竟陵新增500吨级泊位6个。

  二是着力完善网络,提高服务品质。坚持“适用就是最好的,自然就是最美的、优质就是最省的”和“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坚持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着力提升工程的内在质量、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全面融入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全面建成153公里的铁路网、500公里国省干线网、7800公里社会主义新农村惠民便民公路网。

  “十二五”期,全市七纵六横三循环的公路网全部建成,沪蓉(武荆段)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和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环线在天门形成网络。

  ――“六纵”具体为:

  纵一:皂市至仙北公路。全长60公里,已建40公里,在建20公里。

  纵二:皂市火车站至岳口公路天门段。全长55公里,已全部建成,全线拟改扩建为一级公路。

  纵三:石河至彭市公路。全长45公里,已全部建成。

  纵四:火门口至黑流公路。全长36公里,已全部建成。

  纵五:杨峰至张港公路。全长33公里,已全部建成。

  纵六:多宝人民路。全长24公里,已建成12公里,在建12公里。

  纵七:随岳高速公路天门段,全长38公里,已建成。

  ――“六横”具体为:

  横一:汉宜公路,天门段全长28公里,已建成,并拟将东段16.7公里进行一级公路改造。

  横二:沪蓉(武荆)高速公路,天门段全长18公里,已建成。

  横三:荷沙线干一至多宝公路,全长93公里,全部规划升级为一级公路。

  横四:净潭至张港公路,全长70公里,由天钟线、牛张线、张彭线等公路组成。

  横五:天仙一级公路,全长41公里,已建成。

  横六:沿江公路,即福星至多宝公路,全长105公里。

  ――“三环”具体为:

  外循环:汉宜公路、荷沙公路多宝段、沿江公路、皂仙公路组成的外循环。全长260公里。

  中循环:九真至蒋场公路、蒋场至牛皮桥公路、新堰至横林公路、横林至灌市公路、张场至卢市公路、卢市至柳河公路组成中循环。全长130公里。

  绕城公路:由竟东路、健康大道、随岳高速公路荷沙连接线、环北路、大天线改线段组成的绕城公路,全长30公里,已建成18公里,在建12公里。

  到2015年,综合交通网里程达到5406.4公里,增加1606.4公里。公路网总里程达到4750公里以上,净增加13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公里,一级公路220公里,二级公路650公里,三、四级公路3824公里;铁路路网总规模达到169公里;航道总里程364.4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232.8公里,五级以上航道299公里;主要港区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55万吨以上;高中压输油气管道123公里;

  “十二五”期,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网规模力争由242公里增加到500公里,并有望110公里省道升格为国道,基本覆盖建制乡镇办场区;进一步提高公路抗灾能力有服务功能,国省干线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主要国省干线、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及主要港口、铁路枢纽通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结构,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通自然村公路建设,继续完善通畅、安保工程,打造安全舒适、畅洁绿美的7800公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网。

  创新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各层次路网的养护责任主体,稳步拓展养护资金来源。加快建立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尤其是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基本建立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坚持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相结合,全面提高路网畅通水平。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养护资金的长效机制,实现“有路必养”。由单一养护、粗放型养护向全面养护、集约型养护转变,其中一级公路实现及时快速的专业化养护。确保国省道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一级公路平均优良率达到95%。国省干线公路及重要县乡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符合国家标准,一般县乡公路设置必要的警示、指示标志。

  三是着力整合资源,构筑综合枢纽。以“大交通”理念科学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约有效利用通道资源。以天门开发区、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皂市等四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为节点,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支持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轨道客运枢纽建设,重点支持与铁路货站、港口、物流园区等衔接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

  仙北客货运站、城际列车换乘站、农村二、三级客运站网络基本建成,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紧密、辐射周边、畅达全国、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全面形成“七纵六横两环”公路网络,全面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主要建设任务为:

  “十二五”期,新改建客货运站点833个。新增一级站点4个、二级站点10个、四级站点22个、农村五级站10个、候车棚280个、招呼站500个、机场3个。公路客运量约达到25967万人次、货运量约1127万吨,年均增长约5.9 %和10 %;公路客运周转量约 1399257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 11.7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约6.9%和 10 %;公路营运客、货车实载率分别达到76%和83 %。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不低于1.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具备通车条件农村客运通达率达100%。

  四是着力培育市场,发展现代物流。引进、培育和状大2家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建成竟陵物流园和江汉物流园等2个物流示范基地;培育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物流市场主体,引领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推进全市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设“交通物联网”。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协调合作,推进公铁、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五是着力转变方式,发展低碳交通。加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力争营运车辆综合单耗下降10%,营运船舶燃油单耗下降10%。充分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加强交通运输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提高车辆的安全、节能环保准入标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

  六是着力夯实基础,保障交通安全。进一步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河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落实地方乡镇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继续加强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三关一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区域应急处置中心和平台建设。继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危桥和渡口改造工程、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基本建立完善的交通支持保障体系,事故预防、处置和救助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多层次的交通应急体系,交通运输应急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公路安保措施明显加强,水上船舶安全面达98%以上,遏制辖区通航水域重大事故。监测和应急保障力量初步覆盖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基本覆盖内河干线航道和主要港口及其进出港航道。

  七是着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城市客运管理。加快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通达尝试和覆盖面,积极探索合理的出租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以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辅助,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辅助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着力提供多层次的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管理水平。

  公交优先战略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

  继续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在继续完善重点干线的同时,加快与其连接的次干线和支线网络的建设。大力促进普遍服务,积极发展农村客运,大力推进农村邮政物流服务的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制定统筹城乡客运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城市公交移交后,市内客运按照“城市公交下乡、农村客运进城”的发展要求,将具备条件的市内道路旅客运输与城市公交实施整合,开通城乡公交客运,增加农村客运线路,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整合现有客运资源,合理设置客运线路,优化公交运行网络。

四、“十二五”天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项目库

(一)坚持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给总量和质量,作为“十二五”交通发展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扩大路网规模总量,提高路网的覆盖与通达能力,优化路网结构和布局,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三个层次路网,统筹发展收费公路体系和不收费公路体系。

  ——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按省厅提出的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侧重路网加密,重点加强“1+8”城市之间的连接,启动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域出口高速公路的布局,加快打通天门与武汉环线高速公路连接线。

  外环高速公路串联起孝感、仙桃、咸宁、黄石、麻城,线路紧贴天门与汉川边界经过,与天门市胡市新民村、净潭钟村、干一界牌村、天门工业园之间的距离3-5公里,并在上述四处预留出口。为充分发挥外环高速公路的带动作用,天门市将新改建四条连接线与该高速公路相连。

  一是天(门)汉(川)公路二级公路改造。武汉外环高速公路在中洲农场设有互通出口,在武天高速公路没有纳入规划的情况下,利用天钟公路改造,建成天门至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连接线是当务之急。天(门)汉(川)公路天门至中州农场段二级公路改造全长29.2公里,全线按12米宽二级公路规划,估算投资8700万元。同时,申请将汉川-汈汊湖-韩集-中洲农场-(天门)净潭-卢市-竟陵沿线的“汉川至中洲农场公路”与“天门至钟村公路”合并后升级为省道,作为汉川、天门两地连接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进行改造。

  二是胡市连接线,即分当线胡市至垌冢段改扩建工程,本项目天门段2010年启动,2011年建成;

  三是外环高速荷沙连接线,即荷沙线竟陵至干一一级公路。该连接线是荷沙线干一至沙洋一级公路的一段,全长31.3公里,已由省发改委批准立项,2010年动工;

  四是外环高速公路仙北连接线全长6公里,其中天门段2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由外环高速公路项目统一建设。

  ——重点推进国、省干线的升级改造。对城市过境路、主要城市之间连接路进行一级公路建设,实施国省干线“基本一级公路”的标准化建设,提高境内公路尤其是口子镇的公路等级,提升天门在圈内公路运输枢纽地位的功能。

  (1)荷沙线干一至沙洋一级公路改造*。本项目为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项目。荷沙线干一至沙洋段沿线途经天门市10个乡镇,是武汉与荆门之间的重要区间公路,也是城市圈资源运输通道,是省委确定的建设江汉平原小城镇经济带的试点线路,串联天门境内10个乡镇,现有二级公路在“十二五”期间将不能满足交通量需要,需要进行一级公路改扩建。

  该线路全长91.3公里,分天门东段与西段,估算投资19.2亿元。

  东段即外环高速公路天门开发区连接线,即荷沙线干一至竟陵段,起于天门与汉川田二河镇交界的干一镇和程村,止于竟陵,全长31.3公里,已于2009年12月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预计2010年正式动工,2012年建成;

  西段为竟陵至沙洋段沿老线从黄潭至多宝江汉村,由于原沙洋汉江大桥已无法满足今后交通量的需求,拟在原荷沙线多宝改线段起点往正西方向直行到汉江,新建汉江公路大桥至沙洋县城以东,并继续西延至当阳河蓉。天门境内长约60公里,拟于2012年开工。

  荷沙公路一级公路多宝改线段汉江公路大桥规划位置图

  (2)皂毛线一级公路*。本项目为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皂毛线天门段全长48.7公里,其中文墩至弯坝段16.7公里为武荆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的一段,已进行一级公路改造,还有32.4公里需要进行一级公路改造。永丰村至候口村段为天门城区过境街道路段,其余段面为二级公路。由于该公路为天门市南北的主要通道,交通量增长迅速,现在二级公路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规划将皂毛线全线升级改建成一级公路,并将北端起点延伸至皂市火车站,起点桩号K0+000,在文墩与老线汇合,沿老线南行至竟陵湾坝村转向西改线避开天门城区,经竟陵西龙、建竟陵大桥跨汉北河至石河李嘴村、洪山村、黄潭西庙村、窑台村,接随岳中荷沙线连接线公路,在候口走老线至岳口汉江大桥东岸,终点桩号为K52+470,建设总里程为32.705公里(不含荷沙公路共用段),其中新建路段长10.980公里,改扩建路段长19.214公里,利用随岳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2.511公里,估算投资5亿元。

  规划利用皂毛线、荷沙线、武荆连接线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建成城区30公里绕城公路,改善城区交通硬环境,减少过境车辆对城区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皂毛线起点改到皂市火车站

  皂毛线绕城段

  (3)岳口汉江大桥进行大修。岳口汉江大桥桥面系坏损较多,伸缩缝等处也有病害,规划“十二五”期间对该桥进行大修。

  (4)荷沙线沙洋改线段汉江大桥。荷沙公路老线止于沙洋大桥,与汉宜线共用沙洋大桥进入沙洋,由于沙洋大桥属于病害桥,虽然2010年进行维修,但荷载标准仍然较低,桥面宽度不够,形成交通瓶颈。天门、荆门两地要求在沙洋大桥下游新建汉江大桥,解决交通瓶颈问题。该桥在汉江兴隆大坝上游,大坝建成后,河面宽度大幅增加,预计桥长3500米,规划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5)张监线改造与汉江大桥*新建。

  潜杨线贯穿天门和潜江两市,十二五期间,荆门市、天门市、潜江市要求将潜杨线向北延伸经京山长滩镇、石龙镇至钟祥张集镇接S216省道寺沙线,向南延伸与S247省道潜监线相连,升级为省道张(集)监(利)公路,线路编号延用S247。

  张监线北起钟祥张集镇,经客店、东桥、大口与虎爪山森林公园、太子山、屈家岭、杨峰,经天门拖市、蒋湖、张港至潜江,纵贯天门、潜江到监利周老嘴镇。该路潜江、监利段为省道,天门、荆门境内为县乡道。

  ①张监线杨峰至张港段33.5公里段有多座桥涵和路基不配套,全线达不到二级公路标准,十二五期间规划对杨峰至张港段面按12米宽路面进行二级公路改造,并配套改造沿线桥涵,估算投资1.2亿。

  ②由于潜江与天门被汉水阻隔,长期以来公路运输极不方便,汉江从沙洋至岳口约70公里长,没有一座汉江公路大桥,制约了沿岸经济发展。规划在张港新建汉江大桥,连通天门与潜江,提升潜杨线为省道。

  潜杨线汉江大桥

  该项目连接沪渝高速公路、汉宜公路、荷沙公路、318国道、沪溶高速、潜监公路等多条国省道,将是城市圈最外围的循环交通网。规划新建特大桥1500延米、一级公路连接线2公里,估算投资4亿元。

  (6)天钟公路卢市至中州段二级公路改造。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过境天门,也没有规划天门连接线。拟规划将县道天钟公路升为省道,形成汉川-韩集-中州-净潭-天门省干线公路,解决天门和汉川城区至环线高速公路的交通问题。天钟公路全长29.5公里,其中天门至卢市段已建成二级公路,卢市至中州段为三级公路,规划将卢市至中州段10.518公里升级为二级公路。

  (7)大天线改扩建工程。大天线交通量增长迅速,拟规划将该公路由9米宽加宽至12米,并在石河街道进行改线。由于石河街道排水不畅,且重载交通车流量大,大天线石河街道路面损坏频繁,车辆通行不畅。整个项目投资4640万元。其中石河街道改线段起于清水当水库,止于殷家湾,全长6公里,按12米宽二级公路标准新建,估算投资1320万元。

  (8)天仙一级公路大中修。天仙公路自2006年建成通车以来,承担了沪汉蓉高速铁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汉江航道整治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材料运输超载车辆碾压,沿线软土路基又较多,路面出现了坑槽、沉降、裂缝、路基冲刷水毁等病害,规划在“十二五”期间进行全面大修。大修路段全长38.353公里,估算投资1.3亿元。

  (9)汉宜公路天门东段一级公路改造*。本项目为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项目。汉宜公路是武汉与西部地市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武汉城市圈城市之间的区间交通动脉,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规划将汉宜线进行一级公路改造。汉宜线天门东段起于皂市镇香马冲,与汉宜公路应城段相连,止于皂市镇周家湾,其中皂市至李场段为新建路段,香马冲至皂市分当线与李场至周家湾为改扩建路段,线路全长16.5公里,估算投资2.6亿元。十二五期间还要争取将汉宜公路升为国道。

  ——发展国防交通项目

  (1)皂市至仙北二级公路。皂市至仙北二级公路,连接仙北、皂市两个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天门、汉川、仙桃、应城等地物流、客流,解决仙桃至皂市之间汉川与天门十多个乡镇无快速通道的问题,极大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公路也是天门市“十二五”国防公路规划项目,现有标准以四级公路为主,沿线途经滨湖水网湖泊地区,软土路基分布较广,二级公路路面多为过渡式简易路面,桥梁涵洞不配套,不能晴雨通车。规划全线结合国防公路标准二级公路进行改扩建。北起于汉宜公路皂市镇,南接天仙公路多祥镇,线路主要控制点有胡市镇、水陆李、净潭乡、干一镇、沉湖,全长45公里,其中包括水陆李大桥、南支河桥、电排河桥、华严湖桥、四号桥、南干渠桥等大中桥1600延米/9座。估算投资1.17亿元。

  (2)改造岳口渡口。原皂毛线岳口渡口在岳口汉江公路大桥建成后荒废至今,“十二五”期间拟规划进行恢复改造,作为战时的公路渡口。需新改建渡口码头、接线公路4公里,配备相应管理站房与设施。

  ——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实施县乡油路改造力度,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启动县乡道连通工程,保证农村公路主网络便捷、安全、通畅。统筹考虑农、林、渔场、主要居民点、旅游点,深入实施通畅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桥梁配套及危桥改造工程。

  (1)通乡公路改造升级145公里。天门市通乡公路基本在十五进行了路面改造,受当时资金筹措困难等原因,采用的路面结构远不能满足当前的交通荷载(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兴隆水利枢纽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超载车辆),且沿线桥梁多没有配套升级,路桥不同宽,全线达不到二级公路标准,安全隐患突出。十二五期间规划对所有通乡公路进行改造升级,配套完善沿线桥涵,建成达标二级公路。具体线路为牛张线29.5公里、金彭线17.7公里、九真至新堰公路28.722公里、九蒋线石河至堤湾段18公里、小仙线33.998公里、麻六线2.8公里、干刘线四号桥至刘家河段14公里,估算投资1.7亿元。

  (2)竟陵至小板二级公路改造。规划沿陆羽大道东延,经杨林徐渡村、双豆口村、裴杜村至小板镇大板村,接荷沙公路,

  竟陵至小板公路走向图

  全线按9米宽二级公路标准新建,配套完善湛桥河桥、四场支渠桥、天门河中桥,估算投资2100万元。

  (3)六屋台至冯庙公路

  沿江公路现有线形是从麻洋镇区至冯庙村,为3.5米宽四级公路,拟从小仙公路六屋台路口直接向西延伸至冯庙,需新建倒口潭桥和狮子桥,线路全长3.5公里,按7米宽二级公路标准修建。

  沿江公路麻洋六屋台至冯庙改线段

  (4)福多线冯庙至多宝彭场段二级公路改造

  福多公路冯庙至多宝彭场段全长约60公里,十一五期间基本按四级公路标准全部建成,但多以3.5米宽通村公路标准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对具备条件的段面进行二级公路改造,总规模按20公里控制。

  (5)堤湾至习家口村段二级公路

  牛张公路与九蒋公路在蒋场堤湾相连并形成一个丁字路口,规划新建堤湾至习家口村段,在堤湾形成十字路口,新建公路东与牛线线相接,西与蒋蒋线相接,并可沿蒋蒋线延伸至蒋湖农场,完善天门市公路网格局。堤习公路长3公里,按7米宽二级改造。

  堤湾至习家口村二级公路

  (6)卢张线卢市至黄李家台改线段二级公路

  卢张公路起点为卢市街道,在天门河鄢月渡口过渡后至小板张岭。长期以来,卢市街道与鄢月渡口成了卢张公路的瓶颈,特别是2009年卢张公路鄢月至张岭全部建成水泥路后,交通量急剧增加,亟需在卢市境内新建一座跨天门河的桥梁。因此,将卢张公路进行改线,起点东移至卢市交管站,沿现有街道往南跨天门河,止于黄李家湾,接卢张公路,改线段全长1.5公里,按9米宽二级公路标准新建,在天门河上新建卢市中桥。

  卢张线卢市至黄李家湾改线段

  (7)汪场艾台至牛张线公路

  汪场镇西交通闭塞,为解决汪场镇交通循环问题,规划修建汪场艾台至牛线线公路,按9米宽二级公路标准新建,全长1.5公里。

  (8)上付至蔡家公路。起于皂市镇汉宜公路上付村路口,在皂市镇区北侧由东向西,止于蔡家村铁路桥,全长2公里,为皂市镇重要的区间公路。

  (9)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疏港公路。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年吞量为500万吨,近期设计吞量为200万吨,为保证港区与天门工业园物流园形成整体,规划新建港区至天仙一级公路的疏港公路,线路全长5公里。

  (10)马湾镇侨乡大道与兴桥大道。侨乡大道全长2公里,兴侨大道长0.9公里,为省政府批准的“万侨助万村”整镇推进的马湾镇重点项目,拟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

  (11)皂市至龙尾山公路。起于皂市镇,跨皂市河由东向西经长荆铁路天门站至龙尾山工业园,将皂市镇、天门站与龙尾山工业园紧密联系起来。线路全长10公里,拟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12)城际铁路天门站连接线。武汉至天门城际铁路天门站是零距离换乘站,规划修建连接线与主城区进行相连,线路全长3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13)旅游公路。新改建旅游公路78.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57.8公里,四级公路21公里。

  ①文墩至龙尾山工业园公路

  文墩至龙尾山工业园公路起点位于皂毛线武荆高速公路天门北互通附近,经文墩村、团山村和石堰口水库至龙尾山工业园,接汉宜线,主要为开发石堰口水库旅游资源。线路全长2.3公里,按路基宽度15m,路面宽度9m,标准二级公路改造。

  文墩至121工业园公路

  ②佛祖山旅游公路

  佛子山镇佛祖山是天门市规划的重要旅游景点,以佛祖文化和茶文化为主。规划新建旅游公路与之相连,包括佛火线和佛子山至新华公路,线路全长25公里,其中佛火线7公里,佛新线18公里,计划将佛火线往佛祖山延伸,佛新线在新华村延伸至大天线改线段。全线按7米宽二级公路进行建设。

  ③九真张家湖旅游公路

  九真镇张家湖生态旅游开发,是与应城汤池—京山空山洞—皂市白龙寺—石河石家河遗址—佛子山文化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项目。规划修建九真至张家湖旅游公路6公里,按7米宽二级公路修建。

  ④石家河文化遗址旅游公路

  石家河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遗址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由40处地点组成。其中心区还有一座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构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城和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周城址。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6年1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开发石家河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公路6公里,按5米宽四级公路修建。

  ⑤沉湖林业生态旅游区公路

  沉湖林业生态旅游区距汉宜铁路天门南火车站8公里,具有保护完好的林业生态旅游资源,规划新建旅游公路28公里,其中干刘线二级公路13公里,沿渠四级公路15公里。

  ⑥杨兴线鞭湾至兴隆闸段二级改造

  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于一体,具有重要的水利与旅游开发价值。天门市拟依托这一重大水利工程,开发水利科普科考、江河观光和郊野休闲旅游项目,并利用该工程修建之后,兴隆—罗汉汉江水位抬升的环境变迁,着力塑造“汉江印象”旅游画廊。杨湾至兴隆水利枢纽公路也称人民路,北接汉宜公路,南至兴隆大坝,是天门市西部南北纵贯的一条主干线,其中杨湾至鞭湾段12.1公里已于“十一五”期间进行升级改造,鞭湾至兴隆水利枢纽段为兴隆工程的施工便道,全长11.5公里,由于超载车辆过多,一直没有改造。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兴隆工程完工后,按路面宽7米二级公路标准予以改造,估算投资1380万元。

  (14)新改建四级公路377.5公里。包括:杨刘线杨林至刘新段改造,接汉北河堤;罗场至金场公路延伸至天竺寺;李场至团山公路;湾河线弯坝村至河埠村段7.3公里;岳彭线岳口至彭市段11.8公里;新横线新堰至横林段改造;赵柳线九真何场经魏场至卢市段;候汪线桂花村至杨桥村段;张彭线张港至彭湖村段7.2公里;张杨线张港至杨场段9.1公里;石张线石河至张场段4.1公里;九花线九真至花台段6.4公里;宋张线便河口至宋市段改线;戈双线戈巴湖至双桥段7.1公里;净丰线净潭至丰乐段8.3公里;胡庄线胡市镇至庄湾村段5公里;黄牌线黄潭农科至吴刘段;竟彭线陈当至彭湾村段8公里、彭湾至渔薪涂嘴小学段2.5公里;段场至白马公路8公里;仙罗线岳口至罗汉寺段80公里;八老线八一大桥至老龙堤段8.5公里;皂八线皂市至八一大桥段33公里;竟八线汉北一桥至八一大桥;周柳线9公里;石场至胡市公路九真石场至胡市镇段10公里;八姚线八一大桥至姚渠嘴段5公里等项目。

  (15)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5278延米/140座。其中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改造3264延米/130座,包括新增上等公路上的危桥改造800延米/50座;新建2014延米/10座。重点加大公路危桥改造力度,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按“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技术状况为所有农村公路危桥制定加固改造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计划“十二五”内完成全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彻底消除农村公路上安全隐患。

  (16)完成通农林渔场公路295公里、通村公路60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4800公里,以重要的通村公路为主升级改造,启动通村循环线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解决群众出行难、断头路多的问题,建设通村入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网。

  ――打造口子镇和城市出口路交通名片。口子镇公路是我市与周边县市相区别的名片,通过一、二级公路改造,提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连接周边县市的出口路,提高口子镇公路等级,完善公路绿化与景观。城区出口路担负着城乡人民生产、生活、人口疏散以及物资供应等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要求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使之进得来、出得去、通得过。因此,口子镇与城市进出口交通网络是否完善,就直接关系到全市形象与城市的功能作用的发挥。通过“十二五”公路建设,打造“绿美畅洁”的出口路交通名片。

  1、高标准规划武荆连接线天门北互通出口路景观建设,巩固和完善随岳高速公路天门互通出口路园林绿化,在高速公路互通出口打造具有天门特色的景观。

  2、通过一、二级公路建设打造与周边县市相交的口子镇公路。我市东边的口子镇为干一、净潭,东南口子镇为天门工业园,南边口子镇为岳口镇、西南口子镇为张港镇,西面口子镇为多宝镇与拖市镇,西北口子镇为石河镇,北边口子镇为皂市镇和胡市镇。通过汉宜线一级公路改造,打造皂市镇与应城交界的汉宜线香马冲段、与京山交界的汉宜线周家湾段景观;通过荷沙线东段一级公路改造,打造与汉川交界的干一镇段公路景观;通过荷沙线西段一级公路改造与多宝汉江大桥新建工程,打造与沙洋交界的公路景观;通过皂毛线一级公路改造,打造岳口镇与仙桃郑场间的公路景观;通过巩固和加强天门工业园天仙一级公路出口路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天门与仙桃的口子镇公路建设;通过新建张港大桥,按一级公路标准新建连接线,打造张港口子镇公路。通过分当线二级公路改造,完善胡市至汉川垌冢景观公路建设;通过大天线二级公路加宽,改善石河与京山钱场的公路景观;通过潜杨线拖市与京山杨峰的二级公路改造,改善拖市镇与京山的公路景观;通过天门至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天钟公路二级公路改造,打造净潭与汉川公路景观;通过福多公路天门南火车站段公路建设,打造与汉川福星镇交界处的公路景观。

  3、通过干线公路建设,改造城市出口路交通网络,建成城市出口快速通道。通过皂毛线、荷沙线一级公路改造、环北路建设与武荆连接线建设,形成30公里的绕城公路,完善出口公路循环;通过大天线、荷沙线、皂毛线、天钟线、金彭线、牛张线公路升级改造,形成城市出口快速通道。城市出口道路的拓宽改造,公交线网的加密,将使天门与周边地区的来往更加顺畅,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

  ——积极推进客运站场建设。重点推进武汉城市圈西部运输枢纽仙北客货运站和中心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公路客运枢纽及依托港口等大型货物集散地的货运枢纽站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加快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物流示范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转型,支持道路运输和物流发展信息化建设。

  ①仙北客运中心*。该站选址在天门工业园区,与天门南站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主要依托高速铁路客运,建成公铁换乘枢纽站,计划征地80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旅客发送量8000人次/日,建设投资2500万元,建设工期3年2011年—2013年。计划2011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任务,2012年—2013年两年完成后期建设任务,2014年交付使用。建成公铁零距离换乘枢纽站,解决周边五县市客运中转需要。仙北客运站铁路客运枢纽要适应未来旅客集散和中转系统,与城市圈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公路客运、私人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合理接驳和换乘。

  ②续建完成天门一级货运站。本项目为天门市“十一五”重点站场建设项目,项目选址在天门经济开发区,主要满足天门经济开发区物流、仓储的需求。站址在天门经济开发区候口村,征地68亩,计划投资5500万元,计划2012年完工,工期2年。通过配套现代化的仓储设施与信息平台,使该园建设成为集货运、仓储、场站服务、流通加工、信息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该项目是天门市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对现代物流业和今后其他物流园(中心)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③天门一级客运站*。武汉-汉川-天门城际列车建成后,规划在竟东路与湾河交汇西北角,建成轨道交通与公路交通相衔接、客运零距离换乘的一级客运站。拟征地10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工期3年2013年—2015年。

  ④天门中心客运站改建工程,将原客运站由二级站改建为一级站,作为长短途运输与城市公交换乘中心站,拟征地50亩,计划投资2000万元,计划建设工期1年,2012年完成。本规划需要预留中心客运站周边土地。

  ⑤皂市火车站客运站。皂市火车站客运站改建工程,对皂市火车站进行改扩建,增设公铁零距离换乘设备,扩大停车场站房,改善乘客换乘环境。计划投资1000万,建设工期2年,2012年—2013年。

  ⑥城市公交终点站。长期以来,天门市主城区农村客运车辆乱停乱靠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主要是由于客运站场布局不合理,无法正确引导农村客运车辆进站经营。为此,我们规划在城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规划一个城市公交终点站,作为各路公汽的检修站与终点站,也作为公汽换乘站。东站设在杨林以东、南站设在候口以南,西站设在黄潭、北站设在弯坝附近。每个终点站占地不小于30亩。设立公交终点站,有利于城市公交往农村延伸,有利于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衔接。

  ⑦完善农村客运站点项目。农村五级客运站计划新建20个,计划投资1000万,分5年完成,形成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具体建设计划是:2010年计划新建渔薪、蒋场、佛子山、石河四个五级站;2012新建蒋湖、白茅湖、岳口、新堰四个五级站、2013年新建卢市、净潭、干一、马湾四个五级站;2014年新建多祥、横林、沉湖、杨林四个五级站;2015年新建陆羽、侨乡、仙北、龙尾山四个五级站。

  ⑧新建280个候车棚、500个招呼站。建设地址以乡镇公路、村组公路为主。

  2、促进内河航运突破性发展。依托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重点支持高等级航道网的建设,加快主要港口规模化和专业化港区建设,完善主要港区的集疏运体系。

  ——重点推进高等级航道建设。大力发展水运。以汉江下游航道和汉北河、天门河、皂市河整治为切入点,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重点畅通汉江兴隆下游、汉北河万台至多宝整治,建成“汉江、汉北河”500吨级高等级循环航道,与“长江-江汉运河-汉江”1000吨级航道圈形成以“两圈”为主体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航道体系,为天门水运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推进江汉平原航道网支流航道建设。

  (1)汉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配合做好汉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兴隆至汉川段)各项工作: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筑坝工程、护滩带工程、护岸工程、疏浚工程、填槽工程、航标及配套设施工程,汉江兴隆至汉川189.7km航道的建设规模为Ⅲ(2)级航道标准,该工程估算总投资为72292.57万元,规划实施年限2010年~2013年。项目建成后可使汉江兴隆至武汉段全年通千吨级轮船,提升我省水路运输总体水平。本项目天门段全长144.2公里,投资约4.1亿。

  (2)汉北河航道整治工程(多宝~新沟段)。汉北河航道现阶段主要建设汉北河航道工程一期(万台至严家三湾)与皂市河整治,预计2010年可竣工;“十二五”规划汉北河二期(万台至多宝)航道升级改造,建设汉江多宝船闸,形成汉江、汉北河环线。本项目建成后,船舶从荆州经引江济汉航道、汉北河至武汉,可比直接走长江航道至武汉的航程近160公里;船舶从多宝经汉北河至武汉与经汉江至武汉的航程缩短85公里,并达到昼夜通航的能力,经济效益显著。

  该工程在天门市建设范围为汉北河万台至多宝段,总里程60公里,需对天北长渠沙洋四场五队~潘渡、天门河潘渡~万台、汉北河万台~新沟进行疏挖,并新开挖1.32km长的连接河(不含多宝船闸长1.95km),新建多宝、潘渡船闸共2座船闸,同时对连接河、天北长渠、天门河、汉北河上的21座桥梁、3处倒虹吸、46处线缆和及沿线22座涵闸,共计 92处交叉工程分别进行新建、还建、重建或改建。达到通航500吨级双排单列二驳一推标准船队,中、高水期兼顾1000吨级货船的建设规模标准,工程估算投资5.9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为申请国家补助。

  (4)天门北支河万台至万家沟五级航道整治,使天门河航道与汉川刁汊湖的航道网相连接。规划对南支河、北支河进行整治内河航道进行整治,满足群众运输需求,改善运输结构,城区段面还可结合实际建设旅游航道,改善天门河城区段水运条件,满足天门作为水乡园林城市的旅游发展需求。本项目共需对87.5公里内河航道进行五级航道疏浚与码头配套,其中天门段50.6公里,汉川段36.9公里,项目建成后使天门市内河航道通过汉川航道网并在汉川连接汉北河。项目估算投资3000万元。

  ——加快推进主要港口规模化港区集疏运通道建设。重点加强沿汉江、汉北河的铁路、公路、过江通道等集疏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交通干线紧密衔接的对外通道,积极发展内河集疏运体系,促进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紧密衔接。

  (1)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工程。天门工业园港区(原多祥港区)是天门市唯一具备公铁水联运的重要港区,其水运资源非常珍贵,规划在岸线上规划堆场与仓储建筑,利用重交道路、专用铁路与天仙公路、仙北火车货运站之间相连接,建设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工程,使码头具备集装箱、散货运输、堆场、仓储服务的大型港口码头。本项目规划新建10个千吨级泊位,陆域占地面积约500亩,年吞吐量500万吨,其中: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件杂泊位5个,采用高桩梁板结构直立式码头,年设计吞吐量为150万t(含集装箱2.5万TEU);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散货泊位5个,采用浮码头,年设计吞吐量为350万t,建设相应的道路、堆场、仓库等生产、辅助生产建筑,配备相应的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力争将天门工业园港区打造成汉江中下游最大的货运港。该项目估算投资6.5亿元,规划实施年限为2010年~2017年,资源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和招商引资。

  为确保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考虑将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完成工程的一期建设,即:新建4个泊位,年吞吐量200万吨,占地约200亩,其中: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件杂泊位2个,年设计吞吐量为60万t(含集装箱1万TEU);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散货泊位2个,年设计吞吐量为140万t,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规划新建重交公路5公里,使港区与天仙一级公路相连。规划工程一期投资2亿元,实施年限为2010年~2013年。远期完成工程二期建设,即:新建6个泊位,年吞吐量300万吨,占地约300亩,其中: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件杂泊位3个,年设计吞吐量为90万t(含集装箱1.5万TEU);新建停靠1000t级货船的散货泊位3个,年设计吞吐量为210万t;新建专用铁路与长荆铁路皂市至仙桃铁路相连;远期规划投资3亿元,实施年限为2015年~2017年,整个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建成投产,并真正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天门市、天门工业园、江汉平原及武汉1+8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2)汉北河竟陵港区。汉北河竟陵综合码头:近几年来,按照市委“一主三化”的方针,竟陵城镇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形成了以纺机、冶金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福星药业、中润材料开发和天佳塑料为主的医药化工产业;以联宇制衣、得事发印染为主的服装加工业;以陆羽神集团、宫禽酱鸭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四大支柱产业。企业的发展必将带动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而水运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投入省、运能大的巨大优势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汉北河竟陵综合码头建设地址位于汉北河南岸,八一大桥与老龙堤闸之间,建设规模为新增4个靠泊能力500吨级泊位,使吞吐能力达到50万吨,规划总投资1000万元,规划建设年限2012~2013年,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和吸引社会融资。

  (3)汉江岳口综合码头:地处汉水之滨的岳口是天门的南大门,随着武汉“8+1”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岳口独有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使其成为了天门、仙桃、潜江三市经济一体化的融汇区,岳口的发展面临着千逢难载的机遇,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岳口综合码头建设地址位于岳口港区装卸码头,建设规模为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4个千吨级泊位,使吞吐能力达到100万吨,规划总投资2000万元,规划实施年限2013~2014年。

  ——积极推进数字航道建设。在汉江干线等货流密集、通航环境复杂的航道上,有重点地推进数字航道建设。加强内河水运信息化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数据标准制定工作,统筹航道、港口、船舶、海事等业务系统需求,统一数据格式、网络构架和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海事搜救中心服务水平。

  (1)完成汉江80公里干线航道达标。加强航道行政管理,提高航道养护水平。汉江是我省的主要黄金水道之一,随着汉江下游(汉川至兴隆段)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汉江通航能力将不断上升,为确保航道的通道顺畅,“十二五”期间天门市汉江80公里养护航道段面实现一类维护管理目标,即:配布的航标夜间全部发光。白天,一标按一标;夜间一灯连一灯。设标密度达到每公里1.8座以上,船舶可以昼夜通航。该项目估算投资400万元,规划实施年限2014~2015年。

  (2)完成汉北河航道养护达标34.2公里。

  完成汉北河航道养护达标34.2公里。汉北河航道是汉江干线主要支流之一,汉北河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使汉北河万台至严家三湾34.2公里航道提升为四级,由于汉北河为人工开挖河道,航道较顺直,航行条件较好,因此,航标按重点航标配布,只在航行困难的河段和个别地点配布航标,且根据航行需要均配布不发光航标,并进行常年维护,“十二五”期间预计维护费用51.3万元。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拓展港站服务功能,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以仙北港、岳口港、竟陵港物流基地等为示范,着力支持物流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内河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促进区港联动。

  ——培育和壮大物流企业、培育占地千亩、投资二十亿物流产业园。天门位于全省地理位置中部,交通区位突出,南汉宜铁路,北长荆铁路,中间是城际铁路与皂仙铁路,随岳高速通南北,武荆高速连东西,荷沙皂毛纵横全境,汉江汉北河串江海,天门的大交通格局完全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现代物流经营人。鼓励传统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发展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

  (1)竟陵物流园。实现二十亿元商贸交通物流产业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港口物流基地、天门经济开发区生产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基地、生活物流基地、农产口冷链物流基地这五大物流基地,推广使用物联网科技。目前位于天门经济开发区的物流产业园开始启动,一级货运站、道路运输物流产业园、国家棉花仓储物流中心、义乌商贸城等四个项目已落户园区。主要包括以下交通物流产业区

  ①天门市道路运输物流产业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天门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而汽车销售、维修、美容、汽车用品、车辆检测、驾驶员培训、旧机动车交易等汽车行业、汽车产业链有关的市场极不规范。规划在天门开发区规划道路运输产业园,引进4S店、大型汽车销售市场、维修企业、汽车用品市场,整合、规范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与驾驶员培训行为,形成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的汽车服务产业园。

  ②新建天门农村综合物流配送中心。以天门经济开发区为中心,规划用地200亩,建设一个集仓储、服务、加工、信息、配送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乡镇物流配送站建设,在天门主城区设立物流主配送站一个,在全市16个乡镇设立物流配送站,作为城区配送中心的延伸物流服务站,整合、规范农村物流配送企业,发展制造业配送和商业配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估算投资3亿元,其中交通物流投资2100万元。

  ③天门经济开发区生活物流基地。依托义乌商贸城,发展生活物流基础,将主城区生活用品商业物流整合到物流产业园,规范和提升天门商贸物流水平。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5亿元,其中交通物流投资1500万元。

  ④新建天门东铁路物流中心。天门东铁路物流中心依托长荆铁路皂市至仙桃支线铁路,围绕天门经济开发区物流发展需求,以能源、原材料与产成品、大宗农产品运输、仓储为主的物流基础。规划用地200亩,投资1.5亿元,其中交通物流投资2500万元。

  (2)江汉物流园。依托天门工业园公铁水联系的区位优势,在仙北建立江汉物流园。包括仙北物流转运中心、荣成物流基地、天门市粮油储运物流中心、天门工业园港区物流中心、再生资源拆解回收利用中心,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81500平方米。

  ①仙北物流中心*。选址在天门工业园区火车站附近,主要依托天门南站,汉江仙北港口,天仙一级公路,汉宜高速建成大型物流中心,服务天门、仙桃、洪湖、监利、汉川西部的物流,计划征地300亩,建筑总面积54000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计划投资2500万元,建设工期3年2011年—2013年。

  规划天门工业园依托沪汉蓉高速铁路天门南站、汉江仙北港口、天仙一级公路、汉宜高速公路、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建成大型物流中心与客运中心,服务天门、仙桃、洪湖、监利、汉川西部的物流与人流,实现货运“无缝对接”的原则组织实施。

  ②荣成物流基地。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在天门工业园兴建荣成物流配送中心一期项目——荣成装饰建材大市场,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江汉平原最专业、最集中、最具规模的装饰建材大市场。荣成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规划总征地202亩,总建筑面积155000平方米,其中商用铺面面积共计80000平方米,货用仓库20000平方米,综合办公配套楼18000平方米,停车场1912平方米,综合服务楼40000平方米。本项目不作交通物流项目。

  ③规划总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500平方米,建设粮油流通中转仓库16000平方米,建专用铁路连接线,与沪蓉高速铁路相连;粮油流通物流中心16700平方米,交易服务大楼12600平方米;;建设现代粮油物流信息网络系统、机械化操作系统、仓库保管设施、质量监测系统、消防系统。本项目不作交通物流项目。

  ④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物流中心。主要发展港口物流。

  (3)皂市铁路物流中心*。长荆铁路天门铁路货运站是我市北部重要的货运中心,“十二五”期间,长荆铁路将改建、延伸成为沪蓉货运铁路,并新建皂市至仙桃支线。为此,我们规划新建皂市铁路物流中心,按货运无缝对接的模式设计、建设。皂市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地点天门皂市,规划征地100亩,计划投资1500万,建设工期3年,2013年—2015年。

  (4)新建天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该中心靠近天门城区或天门经济开发区,利用随岳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资源优势,建成占地200亩大型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力足南菜北运,西菜东输。

  (5)岳口物流中心。制造业物流业联运发展项目,主要服务岳口工业园。

  (6)扩建张港鑫天农产品物流中心。张港鑫天农产品物流中心是以蔬菜冷链贮藏中转为主的物流企业,2010年建成以来,效益明显,成为张港镇花菜的主要贮藏收购物流企业。由于该企业冷链加工上规模,吸引了周边多宝、拖市、蒋场、渔薪等乡镇的农产品进入该中心,甚至潜江市、钟祥县、京山县的农产品也大量进入该中心。因此,拟扩建该中心,新增生产能力以满足冷链物流加工需要。

  ——加强“交通物联网”建设。以省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为平台,大力推广先进适应技术,积极完善物品编码体系,打造标准化、一体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推广射频识别、GPS等信息传感技术,探索建设“交通物联网”,努力实现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

  (1)改造原征费大厅,使其成为物流需求、信息编报、更新与查询的,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面向全社会、各领域与部门的全市物流信息服务大厅。

  (2)进一步加大投入,对原征费系统进行改造,整合政府和企业的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实现货运物流、车辆信息、商贸流通为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与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十二五”期间共规划建设六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布在各主要物流企业。

  (3)组建行业协会。建立天门市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加强与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

  4、坚持将加强公路、航道养护管理,实现建养管并重,作为“十二五”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

  (1)安保工程、标线与绿化

  安全保障工程包括各种指示、警告、地名牌、标警桩、公路里程碑、钢护栏、砼护栏、加筋护栏、示警桩、标志牌、防撞墙、反光标线等,二级以上公路必须配齐,新改建或加宽线路进行新补植树,其他线路进行正常剪枝维护。具体工程量为钢护栏安装128500米,示警桩埋设17514根,标志牌设置279块,挡土墙砌筑15360立方米;

  (2)交通量观测站建设

  规划将马湾、杨场、新堰、石河建成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将天仙一级公路观测站、李场观测站建成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其中李场观测站分别设汉宜公路和皂毛公路两个观测点。

  (3)养护站建设

  按星级管理站要求配置站房。包括新建和改建天仙一级公路管理站、武荆一级公路管理站、马湾管理站、沙洋管理站、宋市管理站、卢市管理站,并为养护站配备摊铺机、稀装封层机、洗铇机、洒布车、装载机、压路机、清扫车、拌合机、沥青罐等养护设备。

  (4)规划将一条省道升级为国道,争取天钟线、潜杨线、福多线、沿江公路、金彭线、皂仙线、九蒋线、人民路等八条县道升级为省道,将荷沙线全段、汉宜线和分当线的部分升级为国道。

  (5)规划实行有路必养,每年投资4000万养护维修计划,五年累计规划2亿养护维修计划。

  (6)规划新建治超站3个,分别设在黄潭、岳口和皂市。

  5、坚持将全面加强安全监管与救助,提升交通应急保障能力,作为“十二五”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

  ——强化交通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体系,认真落实“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河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积极推进汉江干线水上巡航与救助一体化建设,提高安全监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规划完成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建设,落实视频监控系统项目。

  “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三位一体”的筹资方式(省局、地方政府、市海事局),逐步建立完善天门市水上安全救援指挥中心,切实提升天门市安全监督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并建立覆盖全市涉水涉渡乡镇渡口、重点水域、桥梁、码头的视频监控网络,使安全监管水平和手段效率更高,更具有及时性和科学性。

  水上搜救工作作为保障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体现了“三个服务”的核心内涵。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做为天门市水上交通唯一的安全预警、保障、救护部门,重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服务;核心是人命救助,为人民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保障。而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一切情况;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声音内容同时传送到监控中心,使被监控场所的情况一目了然。天门市水上安全搜救中心位于市港航海事局办公楼内,利用光纤专线通讯网络,采用高清夜视摄像头、语音数字压缩处理技术等设备搭建视频网络监控管理系统,通过搜救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对全市重点水域码头、桥梁、渡口、施工区域进行24小时安全监控。该项目包括完善海事搜救监控中心硬件设施,并布设20个监控点,均分布在汉江、汉北河沿线。该项目采用分期实施方式,第一期(2011~2012年)完善监控中心和布设6个试验监控点,第二期(2013~2015年)布设剩余14个监控点。项目估算投资700万元。

  ——完善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天门市交通应急处置中心和平台建设,重点危桥、重点车站码头、渡口与重点路段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和渡口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积极推进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长途客运车辆GPS信息联网联控等工作。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机制,加快制定交通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跨区域交通应急信息报送和区域联动协调等机制,进一步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

  (1)完善运管信息化管理

  新增电子眼视频远程监控器10个,新建一个GPS安全管理服务平台,省市际客运车辆GPS安装达100%,市内客运班车GPS安装达100%,出租车GPS安装达100%,危货车辆GPS安装达100%,驾培学校教练车IC卡计时器安装达100%。从业人员资格电教化考试率达100%。

  (2)整合交通信息资源,筹建天门市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在现有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基础上,增加公路、水路监控信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国防交通、抢险救灾、重特大紧急任务、突发事件的车辆、人员、设备调度能力,交通应急处理能力。

  (3)在跨江大桥、汉北河大桥上安设桥梁检测、监测设施设备,在一般公路桥梁上逐步配套检测平台,以便日常检测工作需要。

  6、加快铁路建设,实现铁、公、水联运。以国家干线铁路建设改造为重点,提升天门在圈内铁路客、货运站的地位。重点支持沪汉蓉高速铁路、长荆铁路皂市至仙桃支线,争取“武汉-天门”城际铁路在2011年开工建设,争取天门-潜江-荆州铁路支线立项动工,推进铁路通道扩能改造。

  (1) 支持汉宜铁路(天门段、天门站)建设。在建汉宜铁路为沪汉蓉铁路的一段,东连武合铁路、西接宜万铁路,客运为主、兼顾货运,全长291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250公里及以上发展条件),项目于2008年开工,工期计划40个月,途经武汉、汉川、天门、仙桃、潜江、荆州、枝江、宜昌并设立5个车站,武汉至宜昌仅需2小时。该铁路在天门市境内25.91公里,在天门市天门工业园设有客、货运站,站名确定为“天门南站”。该项目建成后,天门市天门工业园内有汉宜铁路、汉江黄金水道、天仙一级公路,与汉宜高速公路也只有3公里,与规划建设的城市圈外环高速通过一级公路相连,使仙北成为铁路、公路、港口功能齐全的城市圈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路基、桥涵80%的工程量,并开始铺轨,有望提前完工。

  (2)争取和支持天门至武汉的城际铁路,规划线路全长90公里。武天城陵铁路可完善武汉城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改善沿线蔡甸、汉川、天门的交通条件,使天门真正融入武汉城市圈半小时铁路圈。项目总长90公里,天门境内长约30公里,在干一、马湾、小板与城区设站。争取终点站选址在城区东北方向,与城区一级客运站联合建设,规划站名“天门站”,规划占地100亩,预留西延伸至荆门的通道和城区轨道交通通道(建议城市规划部门考虑远景城市轻轨交通通道用地规划)。

  (3)支持皂市-天门-仙桃货运支线铁路,在杨林以东设站,规划站名“天门东站”,该铁路全长84.3公里,其中天门段长度63公里,按电气化铁路标准建设。远期考虑预留在天门工业园新建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专用铁路支线。

  (4)支持天门-潜江铁路建设。该铁路在湖北和江汉平原中部增加一条纵向干线铁路,并可向益阳、信阳延伸,加密江汉平原铁路网密度,天门段长约23公里。远期规划皂市至仙桃支线与随州至荆州铁路之间新建连接线。

  (5)规划皂市至仙桃铁路天门工业园港区联络线。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具备良好的港口优势,附近有汉宜铁路天门南客货运站和皂市至仙桃货运铁路。由于港区与铁路没有联络线,影响港口功能发挥,规划从皂市至仙桃铁路引支线,经汉宜铁路天门南货运站后至天门港天门工业园港区,形成公铁水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7、大力发展管道运输

  (1)争取西气东输“潜江-天门-孝昌”支线。起点位于孝昌,经皂市、九真、黄潭、天门、岳口,止于潜江,天门段全长113公里,项目建成后可供应天门城区、岳口镇、皂市镇、九真镇的天燃气。本项目天门段长55公里,拟采用DN406长输管道,投资1.65亿元。

  (2)规划仙桃-天门天燃气长输管道支线,线路总长38公里,其中过江管道采用DN300,其它管道采用DN200,投资8000万元。该线路从仙桃门站引出,在多祥刘家河下穿汉江后,引仙北支线和天门支线。天门支线至天门开发区,与主城区天燃气管网相接,远期与“潜江-天门-孝昌”支线相连,形成双通道供气。仙北支线供天门工业园用气。

  (3)建成小板至岳口盐化工专用管道,管道全长约30公里,计划投资3000万元。

  8、机场

  (1)规划直升机机场2个。规划在城区南、北利用高层建筑或广场,建成直升机机场,供反恐、医疗求助等紧急情况使用。规划“十二五”期间建成一座,2016-2020年建成一座。

  (2)规划扩建沉湖简易机场。沉湖原有简易机场跑道600米长,已停止使用,机场旧址为地势开阔的农田,没有大型电线等临空建筑,规划在原址上改扩建,建成武汉的备用机场或战备机场。沉湖毗邻沪汉蓉高速铁路天门天门南站,沪蓉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天仙一级公路、汉江仙北综合码头,属于武汉城市圈西部综合性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机场建成后作为航空训练和教学基地,也作沉湖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之一,战时作为武汉的备降机场。规划在2015年开工。

  五、天门市“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实施前景

  实现上述规划,到2015年,天门市将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层次清晰、能力负荷充分、功能衔接顺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具体体现为:

  --交通成为城市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天门与武汉及周边城市和各区域经济中心均有快速铁路、城际列车、高速公路有效连接;通过武汉可以很便捷地经民航航线与国内其它城市有效连接;以高等级航道体系为支撑的汉江、汉北河沿岸港口全面建成;天燃气管线布局确保能源安全有效供给。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和运输集约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天门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交通成为城镇与产业空间集群发展的重要依托。铁路一南一北过境天门,高速公路覆盖全市,天门与周边城市之间都将快捷畅通、高效连接。“十二五”规划期内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到5000公里以上,交通对城镇与产业发展发挥支撑引导作用。

  --交通成为践行“两型”社会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明显改善,大容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绿色交通得到实质性发展,水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取得重大突破,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从无到有,城际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之间相互衔接协调,对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充分的承载能力,运输效率显著提高。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交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保障网。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网络覆盖进一步提高,市域内所有乡镇都有三级以上公路连接,所有行政村通达水泥路。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各部门工作协调机制,重点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建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和基础数据统计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形成“规划一批、认证一批、储备一批”的综合交通发展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各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优化全省交通运输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二是强化体制创新。按照“综合协调、行业指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法治有效、公平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大力推行“投资多元化、管理一体化”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着力创新普通公路发展模式、内河水运发展模式和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模式,提高交通管理交通和服务水平。继续完善湖北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省市县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的普通公路投融资模式、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高速公路投融资模式、以多元化投资为基础的内河航运投融资模式、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主的公共交通投融资模式和以政策性引导资金为导向的交通物流投融资模式。鼓励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各级交通投融资平台的作用,通过土地储备、资源开发等形式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支持。

  四是强化市场服务。建立健全运输市场的相关政策、制度,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正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机制。积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机制。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现有资源有机整合,调整优化运输产业结构,塑造新型的集团化市场主体。

  五是强化科教支撑。坚持人才强交战略,实施人才素质提升、人才聚集、人才载体建设、人才载体建设、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及人才管理服务“五大工程”。坚持科技兴交战略,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工作,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技管理水平。

  六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研究制定并实施交通设 施建设中的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措施、标准及政策。研究制定营运车船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及技术支持,研究建立交通环境保护监测评估体系,切实将环境保护落实于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