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聚焦天门“十四五”规划 / 历史规划
天门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2-03-31 10:00 来源:天门市安监局
字号: 分享: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根据《天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和《湖北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为抓手,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开展执法行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安全监管执法;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双基”工作为核心,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以“科技兴安”为先导,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以宣传教育行动为手段,不断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全市安全生产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一是事故总量明显下降2010年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2005年下降34.8%41.8%,分别减少52起、14人。

二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明显改善2010年,工矿、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05年分别下降50%50%100%100%

三是全市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为0.090.491.17,均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分别比2005年下降45.1%44.5%46.8%

    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天门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基本要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重要举措,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安全生产的力度和强度越来越大,全社会关注安全的程度越来越高,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二是随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保证。

    三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改变落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淘汰落后生产力,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总体上提升了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水平。

    四是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监管执法体系初步建立、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全民安全素质不断增强,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起点。

    “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既要面对长期积累的问题,又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五个方面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安全生产现状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健康权益意识不断增强,对安全生产产生更高预期,而我市现阶段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上升期,仍然是事故多发期,职业危害还不同程度存在,时刻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迫切要求在进一步控制事故总量、防范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完善职业健康环境、促进安全发展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是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与安全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的基本条件,而我市安全生产基础条件还十分薄弱,高危行业中工艺落后、设备老化、安全管理水平低的企业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中小企业安全培训不落实,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三是经济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之间的矛盾。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我市“三大战略”即将全面实施,经济活力总量迅速增大,影响安全的因素随之增加,大批新项目开工建设,交通运输量急速上升,机动车持有量急剧增加,农民进入产业队伍的速度加快,安全生产事故上升的压力剧增,而自实施控制指标管理以来,各类事故逐年大幅下降,压降指标的空间越来越小。

    四是不断拓展的安监任务与相对薄弱的监管执法能力之间的矛盾。按照新“三定”方案,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管职能移交安监部门。随着职业危害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的高度关注,职业健康将成为今后安监工作的重点。但是,各级安监机构基础设施装备配备不足,相应的技术支撑手段和现场执法能力欠缺,执法人员不足且专业化水平不高,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传统粗放型、经验型监管方式难以为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安监工作的需要。

    五是安全监管现行体制与安全生产系统性要求之间的矛盾。综合监管责任不断强化,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部门职责界定不清,存在职能交叉、任务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顺,权责不对等,导致不能有效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监管。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切实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把规范生产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把科技进步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依法监管,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规划目标

    2015年末,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法规标准、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宣教培训体系,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改善,公众安全素质进一步增强;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防范,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全面好转。

指标名称

规划值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2010年下降36%以上(年均下降8.5%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2010年下降26%以上(年均下降5.8%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

2010年下降31%以上(年均下降7.2%

较大以上事故起数

比“十一五”平均数下降15%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主体责任落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定,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各项机制,建立完善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投入到位、管理规范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实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重要事项备案制度,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履职考核制度,推行安全生产违法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向社会公告的同时向投资、国土、建设、银行等部门通报,并作为企业信用评级、银行贷款、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建设的重要依据。 

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事故防范能力为目的,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档案并抓好制度落实;指导企业落实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申报告知等制度,减少、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督促企业遵守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保障安全投入;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督促企业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强化全员安全和防护技能培训,切实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益。

  二)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防范较大以上事故

    危险化学品:推进化工园区建设,实行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制度,实现化工园区安全合理布局;清理位于沿江(沿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以及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化工企业,逐步实施搬迁、转产或关闭;积极推动集存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指导并实施危险化工工艺生产装置自动化控制改造;落实化学品危险性登记制度和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烟花爆竹提高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的准入门槛,淘汰整合安全投入少、条件差、生产规模小的生产企业,控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确保生产企业实现“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的查处力度。禁止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加大对销售含国家违禁药物烟花爆竹产品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经营、运输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道路交通以遏制营运车辆事故高发态势为重点,制定和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战略。完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提高大中型客车、公共汽车、重型载货汽车的运营安全准入条件。到2012年,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建立新(改、扩)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实行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制度。建立路警联合执法机制。继续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加强对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路网运行监测与交通执法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区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动态监控平台,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把农村交通安全列入乡镇政府年度考核指标。

  建筑施工: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一责”制度。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以桥梁、公路、房地产、水利工程等为重点,建立设计、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制度,开展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专项治理,遏制建筑事故上升趋势。

    消防扎实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对易发生伤亡大、损失大和影响大的地区、行业和单位(场所),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修编和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消防基础、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消防演练。建立社区网格化的火灾隐患排查机制。积极创新社会消防管理,不断完善社会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消防工作水平。

    水上交通:以汉江、市属水库水域为重点,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推进现有交通和渔业港口、码头的安全现状评价,强化码头、运输船舶和采砂、桥梁建设等水工作业及渔业船舶水上作业的安全监管,改造更新渡口设施和老旧渡船,全面开通电子口岸业务,实现电子政务全面覆盖。落实乡镇对农村自用船只的安全监管责任。

    农业机械:实施拖拉机和农用挂车加装灯光信号装置、粘贴农机安全反光标识、加装拖拉机制动贮气泵及管路装置等安全技术新措施改造,改善提高拖拉机及机组的制动、夜间被动安全防护和灯光照明等性能,定期对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进行免费实地安全技术检验,继续开展共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安全村工作,发展农机互助合作组织,开展农机互助保险,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特种设备:实施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气瓶、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游乐设施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落实监察和检验检测责任,探索建立缺陷设备召回和强制报废制度。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提高技术装备保障能力

    加强科技攻关。鼓励支持有关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等多层次的安全科技基础条件共享机制,完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筛选和推广机制,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监控、重特大事故预警预防、应急救援、事故分析处理技术和安全装备科技攻关。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以科技引导安全生产科学管理、企业本质安全和产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建立安全生产共性技术转化平台。鼓励支持先进适用安全技术推广,对推广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扶持。严格执行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的强制推进规定。加强对推广的新技术装备的生产监测和市场监测,保障其安全防范性能。

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我市安全生产视频指挥调度和信息系统;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形成以市安监局和重点企业为纵向的、以相关部门为横向的,标准统一、分级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实现安全培训、考核及培训机构监管的网络化;建立安全监管执法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现场移动执法信息查询、采集和执法文书生成,同时为安监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类安全生产信息服务。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市、乡级安全生产专家队伍,特别是加强高水平、高素质安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积极推进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加大安全管理和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与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改革;推进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高危行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建立全市二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四)改善作业环境,有效防治职业危害

    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和重点行业职业危害检测基础数据库,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建立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场所辨识标准、职业危害事故防范措施评估程序与规范,在重大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场所设立监控装置。开展粉尘、高毒物质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防治示范工程。开展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主要急性职业性中毒隐患防治;对产生职业危害的设施、设备及作业场所进行治理。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协调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实行职业健康安全许可,引导企业优先采用职业危害防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特殊工种准入制度。到2015年,新(扩、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健康设施“三同时”审查率达到65%以上,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8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60%以上,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65%以上,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到85%以上,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得到基本控制。

   (五)完善监管执法体系,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加强基层监管执法机构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当地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监管执法、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着力推进乡镇安全监管机构建设,有效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建设,并全部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体系,解决必要的工作经费和装备。

    建立专业化的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立完善安监人员选拔、培训、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分级分类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推进安监工作职业化发展,实施安监人员培训工程,鼓励安监人员取得安全学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完善执法人员交叉执法机制。到2015年,各级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100%,专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100%

    改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条件。推进各级安监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提升监管执法装备水平。按国家制定的安监部门监管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到2015年乡镇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达标率达到70%以上。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企业负责、行业管理、综合监管相结合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和重大隐患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专家排查隐患、重大隐患治理分级挂牌督办及公告、重大隐患整改摘牌销号、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开展全市范围内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建档、评估分级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建立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预警系统。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研究制定我市企业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消防、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统一的应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推进应急平台建设。

加快公路交通、水上搜救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化工企业聚集区开展应急救援一体化示范建设。全面推进中型企业建立健全专职应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加强服务周边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性服务补偿机制。

建立布局合理、调配便捷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统一调度的机制;完善应急救援物资调配制度。推进各地、骨干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专项资金的设立。完善对专项应急物资储备企业的贴息优惠政策。

   完善企业与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率达100%

   (七)大力开展各类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加强安全培训。将安全常识培训纳入中小学课程、将安全防护技能纳入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将安全生产政策法规纳入党校干部培训,重点提升各级领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职工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执法能力、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职业安全后续教育机制,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培训机构的规划、建设和监管,严把培训机构准入关、师资关、教材关、考核关和发证关。全面推进安全资格计算机考核,实施考核员制度,加强考点建设,改革安全资格考核办法。严格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安全培训质量考核与效果评价制度,确保培训质量。实施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工程,严格实行企业职工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制度。

    创建安全发展社会环境。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和主题街道。加强城市安全社区建设,大力推进企业主导型、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安全社区建设。推进 “平安农机示范”、“平安乡镇”、“平安校园”等建设。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加固改造。大力培育发展安全文化产业,打造安全文艺精品工程,促进安全市场繁荣。

 

五、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重点工程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程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岗位、专业、企业达标。危化品企业必须在2012年底前,高危行业企业必须在2011年底前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重点企业要达到一级标准。冶金机械等其他企业确保三年内全部达标。在达标的基础上,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二)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工程

建设完善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配备现场监管执法装备,包括执法专用车辆、现场监管专用设备、应急救援专用设备、监管执法人员个体防护装备与必备工具、现场取证与分析演示设备等。分批解决乡镇安全监管基本设备设施。建立市企业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覆盖全市的安全监管执法和信息服务系统。

(三)重大隐患治理工程

对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特种设备、民爆器材、交通运输、铁路道口和消防等行业(领域)的重大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督办治理和跟踪监督。实施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落后技术装备。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定期对安全程度进行检查评定,实施城区内安全距离不达标的化工企业搬迁。

   

 (四)职业危害治理示范工程

实施乡(镇)级职业危害评价与检测检验、职业危害监控示范基地建设,配置相应的检测检验、监测监控装备。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和中毒隐患防范治理示范工程。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建立职业危害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掌握全市职业危害分布和动态。突出重点,加强对化工、医药、冶金、建筑、机械、矿山、建材、纺织、轻工等职业危害较严重的行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与控制,并在各重点行业推行职业健康示范车间(工段)创建,以点带面,推广职业健康技术。

(五)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实施公路安全整治工程,重点整治事故多发路段、危险路段和高速公路及桥梁,并延伸至农村公路。以临水、急弯、陡坡路段为重点,完善道路标志标线标牌、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交通设施、桥梁、城市燃气与化学品输送管网隐患的排查治理。以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在建工程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

(六)安全科技工程

加快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强制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于2012年底前完成。在化工行业推广阻隔防爆、高危工艺自动化控制、烟花爆竹安全药物应用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

   六、保障措施

    “十二五”时期,必须进一步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保障、加大社会和舆论监督,确保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推进安全生产法制机制建设

    落实《安全生产法》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认真实施企业安全准入、从业人员安全资格、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危害申报和备案、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许可、安全投入、事故调查处理、技术咨询与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等法规规章。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制定的安全监管执法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适用范围、执法重点、执法程序、执法责任追究。根据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执行生产安全技术地方标准、危险作业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

    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和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述职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重点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安监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职责。全面落实公安、交通、国土资源、建设、工商、质检、国资等部门的专业监管职责及工业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职责。充分发挥安委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专业监管、行业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依法设立安全生产表彰奖励基金,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安全生产成效显著的地区、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

    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严格执行较大以上事故查处备案制度、查处落实情况督查制度及处理结案公告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责任追究。强化事故技术原因调查分析。通过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三)完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

    落实企业安全投入责任。扩大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的适用范围,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下限标准,规范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完善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状况与银行贷款、担保、保险等信用评级挂钩机制。实行高危行业企业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进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持和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建立安全生产多元投入机制。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法规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拓宽安全投入渠道,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机制。完善信贷政策,鼓励银行对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制定应急救援有偿和保险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和安全装备融资租赁。

    加大各级政府安全投入力度。完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民生工程,增加各级财政的引导性投入,重点保障安全监管执法设施、装备和经费到位;采取本级财政主导负责,上级财政支持引导的办法,优先支持列入各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设备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健全消防经费保障标准体系。完善道路交通警务保障机制,拓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费投入渠道。实行农机定期免费检验制度,将农机安全检验、牌证发放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将农机安全保险保费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四)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提高安全生产群防群治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群众举报受理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和各种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对有效举报予以奖励。拓宽和畅通社会参与和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统一和规范“12350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的公开监督。

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互联网、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拓展监督广度、延伸监督深度,注重监督效果,对舆论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整改。

   (五)强化规划实施与评估考核

    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各地各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范畴。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做到责任有主体、投入有渠道、任务有保障,逐项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公布本地本部门安全生产规划目标指标、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2013年底和2015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