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发布时间:2012-05-11 00:00 来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扶贫开发是党和政府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根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订《天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扶贫开发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基本对象,以整镇整村推进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老区和贫困地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增强老区和贫困地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推动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对象与范围

  基本对象: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剩余贫困人口和因灾返贫人口是“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继续采取特殊措施,加快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同时,继续帮助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并将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扶贫范围给予扶持。

  主要范围: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和重点贫困乡镇是“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

  三、目标与任务

  到2015年,全面完成省定3个老区乡镇(卢市镇、干驿镇、佛子山镇)和省定3个贫困乡镇(皂市镇、渔薪镇、净潭乡)共30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兼顾扶持好市定6个重点老区村(多宝镇张李村、拖市镇白土地村、张港镇彭湖村、天门工业园陈洲村、小板镇码头村、九真镇中万村),贫困镇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具体目标为:贫困镇村有一个政治素质高、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优、能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贫困镇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当地平均增幅;每个贫困镇新建农业产业化基地1万亩以上,每个镇、村至少有1个优势主导产业并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个覆盖镇、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个贫困村有一条晴雨通车的公路(水泥路),80%以上的组通公路;贫困镇村群众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人畜饮水困难得以解决;贫困镇村有70%剩余劳动力就地或者外出转移到二、三产业;贫困村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村级债务基本得到化解。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做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对全市36个老区和贫困村实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老区和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重点围绕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来展开。一是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开展增加收入的产业建设,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中心任务,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开展以文化强农、提高人口基本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三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量力而行、部门承担的原则,开展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开展以文明农户评比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五是开展以完善村民自治和议事制度为重点的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开展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通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全面推进贫困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老区和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畜禽、水产、林果、食用菌、蔬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张港花椰菜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扩大农业订单生产面积,到2015年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65%以上。扶持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种养殖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开展招商扶贫、加快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乡村休闲游等农业相关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建筑业等非农产业,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发展老区和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加大老区和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加强天门职业学院等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政府出资购买的社会公益性项目、政府特许经营和收费的项目,以及无偿使用公共资源开展服务的项目,应优先招用老区和贫困地区劳动力。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具备相应条件并有创业意向的农民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搭建创业平台,做好创业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每年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次。

  (四)完善老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通路、通水、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老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迁村腾地、小湾集并,高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实行社区化管理。加大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加固病险涵闸,修复损毁水利设施,因地制宜新、改、扩建一批抗旱排涝设施,到2015年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90%以上。继续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同时在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中加快推进机耕路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和村湾绿化。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施村环境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五)加快老区和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繁荣老区和贫困地区文化,促进农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方式文明进步。改善老区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同时选派中心城区优秀教师到老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支教,组织老区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学校干部到中心城区学校挂职学习和跟踪培训,不断提高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建设,开展城区医院对口帮扶、卫生下乡、巡回诊疗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做到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严格落实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切实提高老区和贫困地区人口素质。

  (六)完善老区和贫困地区扶贫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通过扶持农业生产、开展技能培训、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多种形式给予帮扶,着力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建立健全老区和贫困地区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扶贫建档立卡数据要与农村低保数据相衔接,做到数据共享。

  (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老区和贫困地区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项目支持等措施,鼓励业主采取股份合作、招标承包、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对“四荒”地、水面、果园、经济林等资源进行开发。同时盘活现有厂房、水利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努力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依法经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村级发展留用地等措施,扩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加快老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综合产权的确权交易工作,通过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实现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权益的最大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严禁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举债搞建设。

  五、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资金投入。在争取国家、省财政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的同时,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的财政配套资金,用于省定30个贫困村(老区村)和市定的6个老区重点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每年整合部门资金 1亿元,用于老区和贫困村的优势特色农业种养殖产业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投入。

  (二)大力整合部门资源。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适当向老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促进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对老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国债项目和市级基本建设项目安排上向老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市农业、国土资源部门到2015年扶持每个老区和贫困地区新建农业正规化基地5000亩以上;市交通运输部门到2015年要实现老区和贫困地区150人以上的自然塆通水泥路、消除农村公路危桥,同时加大对通向大型农业生产基地道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市教育部门在2012年前全面完成老区和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对新发现的农村学校D级危房1年内完成改造,并从今年秋季起,对老区和贫困地区特困家庭的子女进入我市职业学院学习的,除享受国家助学金外,实行学费减免;市文化部门在2012年前要为每个老区和贫困地区建设综合文化站、为每个贫困村建设文化活动室;市卫生部门在2012年前要完成对老区和贫困地区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地方病的普查和防治工作,对查出的血吸虫病人免费提供病原治疗药品,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实行免费救治,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按规定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和相关检查;市水利部门到2013年要基本解决老区和贫困地区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水利资金要重点向老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市民政部门要落实好老区和贫困地区“五保户”集中或分散供养制度,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市旅游部门要积极支持老区和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市广播电视部门到2012年要实现老区和贫困地区20户以上的自然塆广播电视塆塆通;市林业部门要将老区和贫困地区生态公益林优先纳入补助范围;市农机部门应优先扶持有条件的老区和贫困地区镇村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并适当提高农民购置农机具补贴资金;市残联部门要优先安排老区和贫困地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对纳入低保的贫困残疾人实行定额生活补助,对贫困精神残疾人实行药费补贴;市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积极为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社会帮扶采取单位帮村和干部帮户两种形式,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承担社会扶贫任务,把“三万”活动与社会帮扶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单位与村挂钩,实施“1321”帮扶工程,即一个市领导带领3个以上部门,连续2年帮扶1个重点村完成整村推进任务;干部包户实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及所属二级单位主要班子成员与结对村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结对,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实行单位包干,责任到人,帮扶任务一定三年不变,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鼓励和引导学校、市人武部、舟桥团等驻军机构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在物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帮扶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和拓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扶贫政策和激励机制,帮扶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全面提高贫困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农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每年在老区和贫困地区镇村推广种养业新品种10个以上、先进实用新技术8项以上、新模式5种以上。加大对老区和贫困地区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力度,5年内重点培育5000户,加强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使每个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老区和贫困地区镇村干部培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三支一扶”人员等人才培养工作,为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

  (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老区和贫困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及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回归创业等项目。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联社作用,建立老区和贫困地区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扩大扶贫信贷规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老区和贫困地区延伸网点,扩大业务单位、简化程序、降低门槛,积极开办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业务,为产业扶贫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到2015年,实现老区和贫困地区金融网点全覆盖。积极在老区和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保险试点。

  (六)强化项目监管,不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合理开展项目建设。严格按规划选择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既要考虑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又要考虑群众的意愿,以及规划实施的条件成熟程度;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采取专业队施工与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参与的形式开展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增强扶贫资金管理者对扶贫项目选择设计的能力;逐步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扶贫开发信息,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项目库和项目档案程序。三是强化扶贫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和交接制度,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的专户专账管理,规范和改革报账管理方法,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力度,由扶贫开发主管部门和审计、监察部门共同组成监督专班,对扶贫开发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四是重视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及后续维护与管理。对所有扶贫开发项目要进行检查验收,并公开验收结果。重视竣工项目的后续管理和养护,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工程管理养护形式,建立工程管理养护制度,确保扶贫开发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扶贫工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各项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老区和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老区和贫困地区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认真落实扶贫工作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加大对扶贫开发和社会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关心支持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双基工程”,加强老区和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从市直有关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老区和贫困村挂职。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确保2012年底前老区和贫困地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注重从本地外出返乡知识青年、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保障老区和贫困地区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的落实,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

  (三)加强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扶贫部门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扶贫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