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聚焦天门“十四五”规划 / 历史规划
天门市外资外经第“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3-07-15 00:00 来源:天门市商务局
字号: 分享:

  一、“十二五”规划回顾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吸收外商投资项目18个,因迁出和转内资实际存活的外资企业有6家。历年累计批准设立且存活的外资企业共22家,其中合同外资累计7633.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44.9万美元。 2006年合同外资额1801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2053万美元,同比增长54%。2007年合同外资额4840万美元,同比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2632万美元,同比增长28.2%。2008年合同外资额1900万美元,同比下降60.7%,实际利用外资3066万美元,同比增长16.5%。2009年合同外资额3054万美元,同比增长60.7%,实际利用外资3437万美元,同比增长12.1%。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919万美元。同比下降44.3%。总体上基本保持了低水平的增长态势。

  外经工作在2009年取得历史性突破。我市居民通过同有资质的外经公司签约,去境外务工,全市累计外派劳务备案登记达30人。

  (二)主要特点

  1、 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势头迅猛,投资来源多元化。 “十一五”期间新批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运行良好,多家企业在这期间分别追加投资达4亿多港元。其中中绿(湖北)实业有限公司在2008年增加投资2.5亿港元;华润雪花啤酒(天门)有限公司在2009年增加投资1.8亿港元;湖北华世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增资100万美元。外资来源主要集中于香港、日本、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加拿大。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签约项目 18个存活企业6个,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7.3%。

  2、独资依然是主要投资方式。因外商独资企业经营方式自主、灵活而倍受外国投资者青睐,成为投资者首选。我市22家外资企业中,独资企业10家,占总企业的45.5%,同比增长3%。

  3、“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外派劳务人员踊跃走出国门务工,形成新的亮点。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我市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务工不但增多。2009年,通过北京、苏州、宜昌、孝感等有资质的中介劳务公司录用,考核培训后,分别赴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务工。我市富余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的途径。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可审批项目少,企业存活率低。“十五”以前,我市历年累计审批外资企业130 家,“十一五”期间又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家,历年累计148家。但到2009年年检的合格企业只有22家,企业存活率不足15%。其原因除少数企业经营期满自然解散之外,绝大部分项目是由于经营一方或几方违约不出资,或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另外,还有一部分企业迁出天门。如2007年批准的天宇光电产业园、恒昊光盘、美诚贸易等5家外资企业申请迁出。外资转为内资的2家。

  2、项目规模小,效益差。 我市投资总额在500万美元上以的外资企业共有8家,占总数的36.3%。其中过千万美元3家,占总数的13.6%;亏损的企业17家,占总数的77.2%。

  3、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我市第二产业外商投资比重较大,一三产业投资不足。这种外资投向不利于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年,外商在第三产业直接投资虽然有所增长,但拓展面不宽。究其原因,主要受市场、政策两方面的制约。市场方面,我市三产中的服务业自身发育不良,对流通服务的需求不旺。政策方面,国家对金融、保险、电信、商业零售及批发等服务领域准入门槛较高,外资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尚有限制。外商投资虽然在第二产业比较集中,但投向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一般,产品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为主,对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大。

  4、“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招商引资中片面追求引进外资的数量,论证不充分,有的盲目引进上马,导致中途关门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外企存活率不高与此有很大关系。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外溢作用不够突出,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滥用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三是现有招商引资体制不够完善,懂政策业务的不直接参与前期谈判,导致项目合同不严谨,容易“流产”。四是少数企业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管理不严、资金利用效率低,偿债困难。

  二、前景展望

  “十一五”期间,我市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商投资规模不大,未能实现超常发展目标。但分析我市招商引资现状,“十二五”期间利用外资前景比较光明,仍有可能超常规发展。

  1、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市上下已经形成经济要发展,必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共识和内外并重、全员招商、全方位招商、全力招商的工作氛围。二是“一区三园”产业发展布局和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随着天-仙一级公路、随-岳高速、武-荆高速和沪-蓉高铁的相继建成通车,我市与武汉、宜昌等大中城市的快速通道被打开,流通效率迅速提高,天门的交通和地理区位优势比较突出。

  3、大批引资项目蓄势待发。一是资源开发性项目引资潜力较大。我市资源分布特点可以概括为“地上盛产粮棉,地下富含油盐”。地下矿产我市已查明的有原盐、无水芒硝、石油、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其中盐储量达到184亿吨,品位高,开采条件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二是制造业具备扩规增资条件。由于国家继续实施扩大消费政策,为我市机械、电子制造业扩大产能提供了良好机会。三是现代物流、服务业招商时不我待。我市有160多万人口,消费潜力巨大,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大空间。“一区三园”内入驻大批制造企业后,物流业招商已提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日程。天门新城建设接近尾声,旧城改造启动也急需商贸服务业成龙配套。因此,可以大胆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会迎来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 目标 发展战略 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开展招商引资不动摇,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发挥我市比较优势,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提高全市对外开放开发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3155万美元,年均递增6%,全市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外经工作五年累计外派劳务1440人。

  (三)发展战略

  1、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吸收先进加工制造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以及上下游产业链,以创建优势主导产业集群为主,全面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竞争力。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品牌服装和高端纺织品。机械电子产业,着力引进和发展汽车铝轮毂、水泵阀门、特种车、铸造以及通讯电子等。努力把天门华泰轮毂建成国内最大的汽车铝轮毂生产基地。医药化工产业,引进国外大型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在扩大中低级产品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尽快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农用化工,突破盐化工。轻工食品产业,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品牌企业,综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2、依托区位优势,引导外商投资三产业。我市三产业比较落后,有很大招商潜力。“十二五”时期应加大金融、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农业开发项目引资工作。一是鼓励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种、养殖业。二是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物农药”、秸秆汽化燃烧技术项目等。三是鼓励投资开发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4、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政策为导向,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鼓励节约用水、用地、能源和原材料的低碳经济项目。鼓励外资企业采用节能降耗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推动环保项目引进和实施。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的监控和综合防治。鼓励外商投资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弃电子产品等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5、进一步巩固外经工作良好发展势头。外派劳务工作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环境下,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富余劳动力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之路。它对促进对外开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我市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去年我市外派劳务增长较快,农村反响强烈。“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外派规模,加强教育培训力度,规范外派劳务市场,防止劳务人员境外就业产生纠纷。

   (四)具体措施

     1、大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1)化吸收外资的产业结构。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招商引资落实产业发展规划。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电子信息、成套设备制造、精细化工、纳米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制造业。围绕服务业引进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研发设计、会展、咨询等外资项目,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注意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平衡,大力吸引产业链上游的高端外资项目。

  (2)、大力发展总部和研发基地经济。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将总部、研发基地以及跨国公司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管理运营中心进驻“一区三园”,增强我市工业园区集聚、福射带动能力。

  (3)、注重吸收消化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再创新工作。在招商引资中,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双方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推动民营企业在产品创新、国际营销、品牌认证、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快速提高。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激励机制,促使外商转让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外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本地化,促进外资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物流、营销等业务环节本地化。加强产业链招商,促进外资企业融入本地产业链,促进内资企业逐步进入外资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网络。

  (4)、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和方式。构建以政府招商主管部门为主导,专业招商机构和引资主体组织实施的规范工作体系,建立社会招商与政府招商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港澳台招商引资合作,借助香港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成熟的招商引资经验,在海外开展联合招商。促进外资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天门。大力推动企业以中外合资合作产业基金、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及BOT等方式引进外资。

  2、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1) 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一是通过组织扶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贸易促进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搭建国际营销网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二是重视培育引导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利用境外资源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发展成跨国公司。使内外两个市场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2)进一步完善“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一要通过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形成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各方面有利于“走出去”的外部环境。二要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国别投资环境信息库、境外合作项目库、国际工程承包招投标资料库及其他相关公共信息资料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公共基础信息服务。三要借助我市已形成的对外联系网络,在世界各地构建我市“走出去”中介服务网络。四要加大对“走出去”的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规模资金用于支持“走出去“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