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聚焦天门“十四五”规划 / 历史规划
天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概况
发布时间:2016-01-08 00:00 来源:天门市水利局
字号: 分享:

  按照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市水利局结合天门水利建设的实际,于 2014年6月委托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开始编制《天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调研、起草、初审、修改、对接,基本形成天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统领,以防洪保安、供水保障、农建保收、生态保护、能力保证为目标,深入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基本建成“四大体系”,即标准合适、功能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监控、河湖健康的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体系,适应科学发展的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二、主要目标
  1、防洪抗旱减灾目标
  汉江达到防御1935年型洪水标准,天门河、汉北河城区段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重要中小河流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主要湖泊达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骨干排涝工程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全市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以下,基本建立防汛抗旱预警防治体系,提升城乡洪涝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
  2、节水目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0.01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73 m3以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面积达70%。
  3、城乡供水目标
  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逐步增强,城乡供水保障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天门市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具备供水条件。建成兴隆枢纽库区水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
  4、农村水利发展目标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天门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推进2处一般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恢复灌溉面积2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30万亩。
  5、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排污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汉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湖泊水面不萎缩,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逐步提高,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km2。
  6、水利扶贫目标
  2018年底前,全面稳定解决全市119个贫困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力争在2018年底前,全面实施119个贫困村小农水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8年底贫困地区农田灌溉保证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和护坡保护、水库大坝安全等监测设施及水利防汛管理、水政监察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水利服务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用水管理全面强化,城镇和工业用水、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用水计量率分别达到85%、75%以上。
  8、水利改革主要目标
  基本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监督考核制度;基本形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基本建成规范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体制;基本建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利综合执法体制;水权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水价改革稳步推进,水利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市拟实施四大类、80个水利项目,规划总投资280亿元,“十三五”安排投资160亿元。具体项目见附表。
  (一)防洪抗旱治涝减灾六类、42个项目。
  1、河道治理工程
  安排了18个项目,主要是汉江兴隆枢纽至多宝段堤防加固、汉江下游堤防及河道整治、汉北河防洪治理、天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第二期以及12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2、蓄滞洪区与民垸建设
  主要安排汉北河龙骨湖等五湖一汊蓄分洪区建设,汉江梁滩、龚家垸、双合垸等民垸工程建设。
  3、城市防洪工程
  涉及汉江、汉北河、天门河的堤防加固、岸线整治。  4、水库涵闸泵站更新改造与建设
  主要安排罗汉寺闸气蚀震动整治、华严湖闸除险加固、老龙堤闸除险加固、新出险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老新泵站(天门片)更新改造、沉湖五七泵站恢复改造、新建李花泵站及仙北泵站。
  5、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主要实施库库连通、河湖连通、湖库连通等工程,包括:绿水堰~石堰口,吴岭~清水垱~团结~永丰水库,天东地区河湖,九真镇河湖,佛子山镇河湖库,提水泵站建设等工程。   6、湖泊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张家大湖治理、华严湖、石家湖、龙骨湖、北湖等主要湖泊的治理。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六类、17个项目。
  1、农田水利建设
  完成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大观桥水库(农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同时启动其他3个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县竞争立项成功并实施,开展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   2、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开展农村饮水巩固提升,计划解决新增的141个村20.6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湾湾通、户户通、全覆盖。兴建汉江兴隆坝以上库区大型水厂1个,升级改造沿江水厂4个,扩大高关水库供水范围,实行大管网、大水源、双供水格局。   3、水资源配置工程
  积极推进“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启动天门市江汉平原水安全保障战略工程,配合做好荆东引水工程大观桥水库连接线项目。
  4、水源工程与城市供水工程
  新建乌龙湖水库工程,实施中心城区应急调水工程,做好地下水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   5、水能资源开发工程
  实施拖市、张角、潘渡、习家等小型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扩容100千瓦。
  6、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
  继续开展天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三类、12个项目。
  1、水源地保护与河湖水生态
  开展天门市汉江沿岸7个自来水取水口水源地保护,抓住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机遇,继续推进天门河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启动大观桥、绿水堰、石堰口等水库的生态修复。
  2、生态水网构建
  推进天门市河湖水网大贯通,主要连通汉江、天门河、汉北河、沉湖、华严湖、东湖、西湖、北湖、以及天北片张家湖、石家湖、东白湖等;开展沉湖湿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调蓄区湿地13。3km2;实施天门河卢市段、皂市河白湖农场至陡山段、汉北河上段永隆至潘渡段等水利血防。
  3、水土保持工程
  争取实施毛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四)行业能力建设
  四类、9个项目。
  1、监测设施建设
  实施汉江、天门河、汉北河及重要支流生态监测,张家湖等重点湖泊水生态监测,达标建设市级水环境监测中心和饮用水安全应急检测项目;建成天门市水文、地下水、旱情监测系统。
  2、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
  主要实施防汛抗旱信息化工程,完成引汉灌区、汉北河、大观桥、绿水堰等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3、水利基础设施
  继续做好防汛物质储备设施建设,建成采砂管理执法基地。
  4、科研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水利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水情教育基地和水情教育基础信息平台。
  四、重大项目
  1、“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
  “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是指在罗汉寺闸引汉江水入天门河、汉北河、府环河,使区内江河湖库水量相互调剂,增强区域水资源调配和承载能力;以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灌溉和生态供水为主,满足区域内约800万人生活、工业和750万亩耕地的用水需求;退还生产挤占的生态环境用水,改善区域内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及航道航运条件。“一江三河”水系连通工程规划总投资180亿元,其中天门段投资87.5亿元,“十三五”期间拟争取投资40亿元。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启动,已纳入近三年湖北重点支持项目库和“十三五”重大水利项目库。
  2、汉江中下游河道治理工程
  丹江口大坝加高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建,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条件、河道产生较大影响,为指导新形势下汉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与洲滩控制利用,保障中下游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支持沿江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目前,该项目规划报告已通过初审。主要建设内容:洲滩民垸控制利用,涉及梁滩、龚兴垸、双合垸等;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段治理;航道治理;港口建设,涉及岳口港;洲滩、岸线及采砂管理等。
  3、汉北河(天门段)防洪治理近期工程
  为解决汉北河防洪安全问题,将天门市境内的汉北河防洪标准及除涝水平提高到20年一遇,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湖北省汉江重要支流汉北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该项目可研已报审,预计今年5月底前完成可研审批,10月底前完成初设审批。可研概算投资2.9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河道整治、疏挖48km,堤防、护岸加固39km,新建护岸6km等。
  4、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为解决我市新增的141个村20.6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让农村“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提高供水保证率,“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规划报告。主要建设内容:实行对接大水源,除皂市镇、胡市镇取高关水库水为水源外,其余一律取汉江水,主要取兴隆库区水;兴建和扩建四大水厂;铺设大管网。规划总投资4.15亿元。
  5、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我市还有12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河段)没有进行治理,拟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杨家新沟、龙咀河、九条河等12条河流的治理。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小板、马湾、张港、渔薪项目建设任务。目前,这12条中小河流已作为我市的重点项目上报省厅,争取纳入湖北省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中小河流重点县小板、马湾项目区已完成实施方案并送审,待批复。张港、渔薪项目区实施方案在编。主要建设内容: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护坡护岸,水系连通,建筑物改造等。估算总投资4。5亿元。
  6、汉江下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
  汉江下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为全省重点江河治理项目,建设范围为:汉江下游左右岸干堤、东荆河左右堤防,总长746公里,工程总投资27.54亿元。目前,该项目可研报告已审批,2014年度实施方案已批复,并开工建设,2014年度项目投资1.63亿元,汉江干堤天门段的主要建设内容:堤身加高培厚31.87公里,锥探灌浆16.76公里,堤基处理15.11公里等。
  7、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引汉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设计灌溉面积159.93万亩。现有总干渠1条,干渠6条,总长319.5公里,规模以上支渠77条,总长357.5公里,规模以上中小涵闸1170余座。1997年至1999年,国家对引汉灌区下达投资进行试点建设;2000年,引汉灌区纳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规划总投资14.47亿元;截止2014年底,国家累计下达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3.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91亿元,地方配套1.51亿元。“十三五”期间,拟实施天南总干渠、何山干渠、长虹干渠等渠道的渠道衬砌及建筑物改造,计划争取投资4.98亿元。该项目第十期可研已审待批,可研概算投资49818万元。
  8、天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
  我市为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之一,《天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5—2025年)规划》已经省水利厅审查。在我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充分的规划依据,对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点期间将完成“六大体系建设”和“十三大目标任务”,匡算投资95。91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及省级补助投资47.91亿元,市级自筹48亿元。该项目规划报告已审批,2015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已审查,开始招投标。
  9、张家大湖水利综合治理
  张家大湖,位于天门市九真镇,湖泊水面积6.53平方公里。张家大湖为古风波湖的一部分,汇水面积166.5平方公里,主要承接柳河和邱家河来水,在九真镇新河口出天门河北支。张家大湖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和水产养殖的功能。目前,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在编制《张家大湖水利综合治理规划》,初步匡算投资2.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岸线整治,堤防加固,底泥清除,建筑物改造,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勘界立桩等。该项目规划报告在编。

                                          天门市水利局

                                          2016年1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门市人民政府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管天门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办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60001鄂ICP备05005537号-1鄂公网安备42900602000138号

[关闭]